习作教学要做到“五求”
2016-03-03张雪
张 雪
(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跃进小学 吉林长春 130323)
习作教学要做到“五求”
张 雪
(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跃进小学 吉林长春 130323)
一直以来,内容空洞、语言啰嗦、平铺直叙,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作文。其实,作文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即“我手写我心”。那么,教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写、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体验生活——求实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历来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那些内容真实、抒发真情的文章,历经岁月的风尘,仍然那样令人喜爱;而那些凭空编造、虚情假意的文字,很快就被历史所淘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加没有相同的人。我们的作文就是要反映真实的经历,表现真实的爱好,表述真实的见闻,表达真实的欲望,表露真实的心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习作材料。
1.亲近大自然,捕捉灵感。
大自然是一部百科全书。春天,我会带孩子去野外游玩,感受泥土的芬芳,聆听潺潺的流水。夏天,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夕阳西下,观察大雨倾盆。秋天,我会领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感受飞舞的雪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些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快乐和感动,是多么好的习作素材啊!
2.丰富学生的活动,记录感受。
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它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可根据习作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他人在活动中的心情,在快乐的活动中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张扬个性——求新
作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需要靠“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因此,在学生作文实践中,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往往是他们作文成败的关键,只有语言个性化了,思想个性化才能在文字上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用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来选材、立意、构思。否则,个性化作文只能成为缥缈的空中楼阁,在灯火阑珊处向你招手,你无法触摸到它。
学生的习作,不应当是千人一面的,工厂式的“标准件”,而应当是备具个性色彩的,散发着童心童趣的。其实,我们的学生有许多独特的经历等待着去挖掘:有的学生到过很遥远的地方旅行;有的学生参加过各种比赛;有的为自己的兴趣特长投入过大量的精力;有的学生父母感情不和;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等等。总之,在命题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内心最独特的经历中取材,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拿出来示人。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这样的“童心童语”才有新意,这样的作文才有个性。
三、习作方法——求放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上要求削弱命题作文在写作中的分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训练中尽情地挥洒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开放式写作,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会。学生一旦没有诸多的作文限制,就会如鱼得水,自觉地去阅读那琳琅满目的书籍,尽情浏览并审视世界,体验生活真谛,就会产生“我要写”“我愿写”的冲动。
作文命题上要适度开放、搞活,相信学生能写好,让学生敢写、想写。对此,我经常采取三种命题方式,一是依据学生写作水平等级不同,由我写出一系列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二是给出话题,让学生自由命题;三是向学生征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而每次我只确立训练重点,启发他们写熟悉的东西,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
四、反复修改——求精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就说明修改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 出来的。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如何修改习作也是一门学问。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同学间互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行。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还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另外,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短处,自己也能引以为戒。俗话说“文如其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精益求精的作者,是决不会轻易放弃修改自己的文章的。
五、习作时间——求足
教育应以人为本,习作也应该这样。以人为本的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唯一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巨大的差异性。同样一个话题,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完成作品的速度也不同。教师要给足学生习作时间,给足学生修改的时间。特别是对待习作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有一些耐心。
总之,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童心世界,与他们共同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的多元习作素材,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给足学生选题、构思、创作、修改的时间,多引导 ,多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富有童真和童趣的作文,才能张其个性,扬其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