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需与生活接轨
2016-03-03孙玉霞
孙玉霞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美术教学需与生活接轨
孙玉霞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一直以来,被众多艺术家所认可的艺术创作的真理,所以才有了齐白石的名作《虾》,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之于美术的重要性,同理,在注重教育人文性的今天,美术教学也应该与生活相融合,尤其是农村美术教学,更应该与生活相接轨。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了。
美术教学与生活接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美术教学课堂结构与生活接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quot;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quot;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美术课的课堂结构应当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及课业类型特点去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课堂教学不可以再搞教师画,学生学,否则就会使儿童在本应感到愉快的活动中体会不到成功感,从而产生难学、厌学的情绪和不良的美术活动效果,就会偏离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课堂教学结构可以富有变化,用不同的手法和手段来丰富和体现,比如再现生活场面。美术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二、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人们从自然界中得到很多启示。因此,尽量让孩子们全方位地接触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扩展他们的视野,受到自然美的熏陶的同时,使之为艺术创造美打下儿童时期的基础。虽然生活是学生每天都能见到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这时,教师要诱发他们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积累绘画素材。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生活,老师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画一些陌生的、枯燥的、无味的造型,教师范画,学生依样画葫芦,儿童自由发挥的权利被抹杀,学习活动处于服从和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压抑和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去启发学生心中生活的场景,要求学生回忆当时的场面、情景及自己的心情、感受,把记忆中的形象进行合理取舍,经过审美判断,创造性地组织画面。这种做法,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忆形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家乡的老房子,茅草屋,土墙。家乡的小吃:糖葫芦,血肠等等。教师可以利用相机把家乡的这些大家常见的景与物拍摄下来,来启发,这样势必就能打开学生生活的点滴,让学生共同寻找生活的轨迹,把生活带入课堂,并用美术表现生活。
再有,在美术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土生活实际开发一些校本内容,例如我们现在开发的校本课程——麦杆画,就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实际的材料水稻的秸杆,结合我们朴实的民风,用我们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来塑造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艺术生活,绝对非常接地气的,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受学生喜欢?这样的美术教学又怎能得不到发展?
三、美术教学“技术”与生活接轨
之于我而言,课堂技能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手段,一个是创作材质。
要使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就要拓宽美术学习活动的渠道,将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变为广阔、开放式的美术活动,把儿童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故事、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促使每个学生真正的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广自由创作中去。通过亲身感知、直接体验、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提升自我 ,在“有意无意之间”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技能、情感、态度、道德的变化和发现。
例如:有次教学生制作面具,我让学生戴着面具表演,教师也参与进去,游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中有乐,学中有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便能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现在的美术课程,分为四个学习领域,要学生兴趣浓厚,就广泛的搜集生活中材质,还以面具制作为例,可以不单单将材料局限于卡纸,颜色,毛线上,还可以用树叶,玉米须等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的兴趣将更高,教学效果可能会达到更加另人满意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将美术教学与生活接轨,使学生把美术当作生活,这样的教学,学生喜爱。
教育即生活。现代生活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美术教学应走进生活,而同时生活也应走进课堂。只从儿童特点出发,使儿童了解美在生活中不同功能,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美术教学和生活放在同一轨道上,才能做到美术教育充满活力,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的美术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