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具体策略分析
2016-03-03吴晓兰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吴晓兰(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具体策略分析
吴晓兰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中学)
针对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及具体策略进行分析,提出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融合,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等相关建议。
生活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高中生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本篇文章将对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高中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助于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1.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中富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生活。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富含生动性特点。
2.促进高中生的情感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能力,同时在于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进而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促进高中生的情感发展。
二、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融合,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等方式深入开展。
1.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融合
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调动每一位高中生的注意力,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可以基于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对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课题15《荷塘月色》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播放当前清华大学中荷塘月色的实际场景。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看到过荷塘月色,直接学习课文内容,难以真正理解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多媒体能够直观呈现荷塘月色的美景,使学生陶醉于其中,感受实际生活中的荷塘美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进入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感受荷塘美景”等话语,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又如,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5《我的四季》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春天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夏日里通常你们会做什么呢?”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问题回答欲望,构建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对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13《乡土情结》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乡土情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问学生“为什么说乡土情结永不退色呢?你认为是这样的吗?”等问题,基于课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述自己眼中的乡土情结,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活动进行自由的小组合作,编写剧本,展现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的乡土情结掌握程度。
总之,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促进高中生的情感发展,有助于高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融合,生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等方式深入开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高中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充分展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1]施清杯.逻辑思维训练:高中议论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运用逆向思维创新立意》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5(8):69-70.
[2]李子男.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路与对策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5):279.
[3]朱佶芝.沐浴人文关怀焕发生命之光: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7-158.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