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课标高考历史卷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2016-03-03黄俊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黄俊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简析新课标高考历史卷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黄俊侠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新课标历史高考全国试卷的两套试题都是12个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分值相对较大,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最终考试的成败。
选择题的基本特点是考点覆盖面广、题型多、命题受限相对也较少。另外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学科素养,包括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是单选题,往往对学生来说是有两个答案难以确定,不好区分,失分现象也比较严重,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题也决定着考试最终的成败。下面就选择题的考查方法和答题技巧方面做一点探讨,望能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全国试卷的选择题出题方面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学生需要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另外一大类则是要求考生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而通过现象引发现象发生原因、条件、目的、本质或实质、产生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或者是相对应的史实等。这实际是在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对于第一类试题,在看准设问的基础上,就需要学生信奉“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则,认真分析材料,注意材料的时间、推断材料作者的立场,抓句子主干,明白材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材料体现的思想有可能符合主流思想,也可能失之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材料,有时找到一个关键词就是找到了题眼,可能会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当然也通过这种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素养。
对于第二类试题,学生就需要在第一类试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延伸性思考,特别要注意看清材料,在把握材料的主旨的前提下看清设问的角度到底是在问什么,是否是在问材料信息的原因、背景、条件、目的、本质或实质、产生结果、影响、意义和评价或者是相对应的史实等。
也会出现一些逆向性设问,如材料的这一说法违背了什么,以下的表述恰当与否等,对于这些设问,一定要看清楚,否则,极易出错,也正是基于此,才要强调“看准设问”这一原则。这类试题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是很难做出来的,这便凸显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符合高考试题的考查目标,这两年出题的频率也在增加。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看清相互的因果关系。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由于一些普遍性原因如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不足以及一些个人因素如紧张或政治地理历史三科时间分配不太妥当等造成失分,主要表现有审题不清,注意不到题干所给时间(时期)、空间限制,也看不清设问,特别是设问的角度。其次是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能力有所欠缺,可能只注意到材料的部分意思,不能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再就是对于所给备选答案不能很好理解,往往会把自己的已有认识强加于备选答案,存在错解的现象。其实深层次的问题还是由于历史基础史实掌握得不太牢固,对于一些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阶段性特征掌握得不全面,知识的比较和迁移能力欠缺,逻辑顺序混乱,史观了解不全面等造成的。所以,学生需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学界基本史观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基本技巧,尽可能地多得分,并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在读懂材料、把握材料主旨、看清设问的基础上就需要正确区分备选答案。有的备选答案本身说法是错误的能很快排除,有的备选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但与材料距离太远也要排除,往往有两个备选答案很难排除,那么怎么区分呢?在排除时要运用好如下原则。
一是就近原则,也就是备选答案与材料信息的时间最为接近,有可能是正确答案。二是非绝对原则,看到一些绝对化表述需要慎重,因为这种表达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而一些柔和的表述可能是正确的。三是全面原则,一些备选答案局部表述或分析材料,尽管符合材料主旨,但如果有更全面的表述,那么就选更全面的答案。如果没有更全面的答案,那也可以选局部的答案。对于备选答案,往往可以在材料基础上扩大材料主旨的范围,一般不可以缩小。四是对称原则,如果材料是就两个历史现象加以比较分析,那么,答案也应该是比较性答案,与上面的全面原则结合起来。五是注意材料当中转折性词语原则,一些材料看似复杂,但有一个转折性词语,转折性词语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要强调的内容,备选答案与它对应分析。另外一个原则是相似原则,也就是四个备选答案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材料,看起来都好像是正确的,那么有可能都是错误的。
总之,新课标历史高考全国试卷的选择题分值大,对于学生极为重要,平时学生在备考时首先要加强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理解历史学习的目的,培养起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再掌握一些技巧,得分率会提升进而顺利完成高考这一成长之路。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