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016-03-03李德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中心学校
李德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中心学校)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李德寿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中心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在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深刻探讨的问题。
农村体育;创新教学;体育素养
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发展,体育课堂也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但是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设施不完善等,体育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想法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认为这是没有出路的,使体育难以发挥它的作用。其次,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匮乏,有些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偏低,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玩,使学生无法正确看待体育。最后,农村的体育设施严重滞后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大难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体育器材等是基础的保障,但在农村中学,由于学校的经费紧张,体育设备等便无从谈起。这些都使得农村体育教育成果低下,严重滞后,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由于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种种条件限制,那么,体育教师就要充分开发可利用的资源,改变现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1.开拓创新教学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村体育教学中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可以分为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教学器材的创新。在教学形式上,体育教师要改变以往“放羊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对于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虽然不必完全给予否定,但是也要将其形式简单化,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于生活。形式新颖,学生才更乐意接受,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在教学器材上,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器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现有的体育器材,或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来进行组装,开展体育活动。比如将空矿泉水瓶中装满沙子,可以作为哑铃锻炼学生的力量,也可以利用其来进行打保龄球,还可以将其作为接力棒,进行换瓶接力跑等;再比如旧车胎可以作为学生练习跳跃时的障碍,还可以将轮胎套在学生腰部或扛在肩上练习负重接力跑等。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进行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新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自然地沉浸在愉悦的环境中,促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还能使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在游戏中进行教学
游戏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它不像其他课堂教学受到空间的限制。体育课堂由于活动空间相对充足,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小游戏。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平均分成两队,两队的队员轮流依次进行投篮,且每人连续投篮3次,教师要统计每人进球的数量以及每队进球的总量,对进球总量多的队和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由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身体的潜能,更容易沉浸在体育运动中,使体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让学生进行平衡能力大比拼的挑战,学生在垫子上蹲马步,两人面对面推手,双脚不能离地,先离地或倒下者判定为失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小游戏,不仅为体育课堂带来了活跃轻松的氛围,还使学生在游戏中明白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健康、快乐、竞争。体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就是玩,但又不仅仅是玩。它是在游戏中渗透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在以后遇到难题时能运用拼搏不惜的精神去坚持、去面对。
3.提高教师自身体育素养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是初中生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直接来源,是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启迪者。体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带领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由于初中生个性鲜明,兴趣广泛,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组”“乒乓球组”“跳绳组”“武术组”等,然后结合自己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体育,在体育中增强素质。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师要不断开拓新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渗透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崔玉婷.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下,2012(8).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