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活动的二重组合——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2016-03-03郑晨寅
◎郑晨寅
思维与活动的二重组合——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郑晨寅
目前高职院校《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遵循从写作原理的学习到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这一“理论加实践”的模式,但对写作活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关注得不够,对写作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不足,而写作更是师范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从全程无电子设备、听说读思写全面结合、开放合作式教学等方面建构“思维与活动二重组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培养“能说会写”的师范生,既是高职写作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师范专业教师的人文情怀使然。不久前,陈平原先生撰文认为,“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因此,‘阅读和写作’课程是国外高校‘抹不掉的必修课’,而我们国内高校却还在‘自作主张’,视其为可有可无之物”[1]。另一方面,从小学到中学,无孔不入的应试教育思想又导致了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平面化、非智化等现象日益严重。有感于此,作为一位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写作课程教师,笔者尝试对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并草成此文,以就正于同道、方家。
一、“思维与活动二重组合”写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目前高职院校《写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遵循从写作原理的学习到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这一“理论加实践”的模式,但对写作活动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关注得不够,对写作主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不足。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贯穿在各种智力活动中。而“写作”的定义繁多,笔者较为赞同如下表述,“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2]也就是说,写作首先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而精神创造活动最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强调思维训练应当是写作教学的应有之义。
另外,无论是基于自身对生活的思考与表达的需要,还是着眼于提升今后的小学作文教学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需要,写作都堪称师范生一项重要的技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评价模式的形式化、表面化,目前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写、不会写的状况。因此,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动起来”,从而爱写作、会写作,这是我们的写作课程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而这也契合“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所获得的全部经验”[3]这一较为先进的课程理念。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同时兼顾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着手进行本项教学改革项目。本项目设计着重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与主体意识的培养,在“必需、够用”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阅读有价值的文章、小组讨论、辩论、竞赛、拓展训练等)为载体完成各个教学模块,着力探讨构建融思维于活动之中,以活动激发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分析
(一)树立学期目标,明确评价机制。开学伊始,笔者将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人手一张表格,表格主要包括各个写作模块内容与要求(详下)、完成情况、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他人评价”中的“教师评价”采取“一文多改、取最高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精益求精,目的在于激发积极性,使学习(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情。
(二)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要先进行小组讨论。由于所谓的“一考定终身”都是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因此虽然中小学语文课程都安排相关的说话训练,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本项目中,我们强调要在读和说的基础上再写,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三)具体的写作模块内容与要求
1.阅读《我的第一篇作文》(柯云路,《教师博览·文摘版》2012年第1期)等资料,开展关于写作体验的讨论,完成“我的写作生涯”一文。目的:对自己的写作生涯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
2.阅读《一堂哲学课》(徐则臣,《东方女报》2013年5月17日)等资料,开展关于“认识我自己”的讨论,完成同题作文。目的:对作为思维主体的自己进行思考,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3.阅读《家访》(崔立,《金山》2014年第9期)等资料,开展关于“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讨论,完成同题作文。目的: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思考与规划,培养职业意识。
4.以自己及他人的名字各创作一副对联。目的:对自己名字的文化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学习对联的平仄、对仗、押韵等知识,体会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借此机会与全班同学进行情感与思想交流。
5.阅读诗歌、散文选(诗以朦胧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为主,文以《世说新语》、汪曾祺、史铁生等为主),创作一首诗歌、一篇散文。目的:培养基本、初步的诗文触觉与写作感觉。
6.以实训基地学校第二学段小学生的作文为范文,进行作文批改训练。目的: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体会写作能力的迁移与应用。
7.完成名为“我能做到”的体育游戏。内容包括三个体育能力选项:羽毛球——球拍捞球、连续击球、发高远球三选二;足球——颠球、运球、踢球三选二;跳绳——单摇、双摇、单脚轮跳三选二。小组经过协商后,选择其中一个每位组员都有能力实现的选项,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之后写一篇活动实录。目的:通过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训练观察与写作能力。
8.编辑出版班刊与个人专辑。每人选择一篇自己本学期的得意之作,交由通过“推选+自荐”的方式产生的班刊编辑小组进行编辑,出版一份班刊,由教师交付学校复印室免费制版印刷。同时,作品既多又好的同学可以将个人作品编辑成一份个人专辑。目的:激发写作积极性,展示本课程学习成果,锻炼编辑能力。
三、本教改项目的几个特点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学改革尘埃落定,笔者也得以更全面地总结出本教学改革项目的几个特点。
(一)全程无电子设备。目前,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虽然各校纷纷开展“无手机课堂”等活动加以整治,但收效甚微。笔者曾经对学生戏言:“长得没有手机好看,是老师的悲哀;除了手机没什么好看的,则是你们的悲哀。”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过份依赖PPT、照本宣科的现状也屡被诟病。因此,在本教改项目开展伊始,笔者向学生郑重承诺,本学期本人决不使用PPT等电子教学设备,本课程将会是全程“纯手工”活动式教学,力争以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赢得学生的关注。笔者欲以此“极端”的行为激励学生,没有电子设备,我们一样可以上好课。在这种信心的感召下,自始至终,本课程32学时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自觉地做到了不使用手机(实际上也没空使用手机)。
(二)听、说、读、思、写全面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则是当今大学生亟需掌握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写作体验的多向交流,激发学生对学习(包括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对生活(包括生存价值)的思考,努力引导学生实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铁肩担道义”与“妙手著文章”的有机结合。
(三)开放合作式教学。本项目借鉴实证研究的方法,将结论建立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程序。如在连续进行了三个模块的写作训练之后,个别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写作疲劳”,于是将第7模块提前进行,使学生学习兴趣再次提升。在诗歌、散文写作教学期间,适逢学生专业实习(12-15周),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实习手记的形式代替散文作业。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对联产生浓厚兴趣,因此这一模块的课时亦给予适当增加。
(四)写作理论的学习突出有效性、实用性,写作话题的选择突出活动性、趣味性、师范性,整个活动过程突出人文性。如笔者以“题目与内容”、“语言与修辞”、“情感与思想”作为学生写作时要考虑的“三要素”。又如设计“我做得到”的拓展训练,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与思考、进行颇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对联创作等活动,将各种领域的内容引入写作课堂,同时设计合理有趣的奖惩制度。
四、总结与反思
还是借用陈平原先生的话:“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也包括小学语文课——笔者注)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4]此言虽然并不是专为写作教学而发,但是,“能说会写”却是本教改项目的一个核心目标(当然,“能说会写”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运思能力)。以此衡量,本项目结束时取得的成果如下。
1.笔者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即本文);
2.每位同学积累了人手一册的写作手记,得到了7次以上的自主发言的机会;
3.有两位同学形成了个人作品专辑(笔者向本系教学科建议认可将此作为该同学的毕业设计);
4.执教的三个班级各形成一份班刊;
5.在本校百草园文学社刊物《求索》刊发了一组学生作品;
6.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同学都认同“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明确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体会到写作其实是一项极其个性化的活动。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由于初次进行这样的教学改革,从内容到形式上,一切都还在摸索、探讨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的利用率、同学们专注度的保持、自由讨论的时间掌控、作业的批改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克服。同时,笔者以为,很有必要选取恰当的个案(如几位写作水平处于两极的同学)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后续影响,这也有待于今后完成。而如果能够以这项教学改革为基础形成一门较为完善、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总之,本项目以思维与活动的二重组合为切入点,力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探讨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这既是高职写作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位师范专业教师的人文情怀使然。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而作为九层之塔的垒基者,小学教师更是重任在肩。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等教育专业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任重道远;同时,这也应该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1][4]陈平原.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J].文汇报,2015,(6).
[2]尹相如.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郑晨寅 福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363000)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4-2015年度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Y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