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分析”法
2016-03-03王红计河北沧州实验高级中学
王红计(河北沧州实验高级中学)
浅议地理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分析”法
王红计
(河北沧州实验高级中学)
将“主导因素分析”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的区域规划、土地评价、区位选择、事象演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中,特别在产业活动的区位选择中应用有着更重要的地位,产业活动的区位评价中的“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概念,但在日常的教学中,课本对此概念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因此,在教学的应用中往往会出现理解不清或使用不当的问题。从主导因素提出的地理学基础、如何确定主导因素及其确立原则、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主导因素;确定原则;限制性因素
一、“主导因素”提出地理学基础
地理学有两大显著特点,即综合性与区域性。从综合性方面去理解地理学,可以说任何一个地理事象如果从成因方面去分析,都与各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分不开的,基本的要素包括地形(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人口、城市、产业、交通等人文要素。整个地球的发生发展变化都与这些要素息息相关,要素或强或弱,或多或少,相互组合,随时间变化而演化出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
形成地理学的各种事物与现象的成因有多方面,一般先需要采用综合法去宏观地分析,如中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其成因与湿热的气候要素,易溶的石灰岩性,同时崎岖的地形形成易流动的水也进一步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等因素有关。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与其所处平坦的冲积三角洲地形,适宜的季风气候,丰富的物产,优越的地理位置,大江的入海口,便利的水陆交通,悠久的发展历史等密切相关。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划分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外,还以地形、气候作为划分的重要依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做地理学的分析与规划时,必须把握综合分析各要素的原则,任何地理事象都是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样的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灵魂之一。
地理学的第二大特点是区域性,也叫地理环境中的差异性,其普遍存在于地理环境中。千姿百态的各种景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在作用的同时,以不同的区域或不同的时间来说,总会有一种因素在众多因素中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导引、支配其他要素使整个区域朝特定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风蚀地貌的广泛发育,就是以风力作用为主导的外力作用,当然也不排除有流水作用,但在干旱的西北地区主导的外力作用对整个区域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外力作用,所以西北地区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东部地区降水充足,流水作用在外力中起主导作用,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远超过其他外力作用,所以流水作用是东部地区地理环境发育的主导作用。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主导因素的支配,才形成了多样的地理景观,主导因素支配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事物(地区)区别于其他事物(地区)的特质。所以,在地理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抓住事物的主导因素对于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原理非常有必要。
二、如何分析确定“主导因素”及确定原则
人文地理中的区位选择能充分体现把握主导因素进行地理分析与选择应用案例。本部分就以区位选择为例加以介绍。
农业区位部分知识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影响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2)结合实例评价农业区位因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有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核心的问题是要学生在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各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农作物生长的特性学会“农业区位的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因地制宜”,贯穿人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导思想。
例如,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农作物要生产、稳产、高产对区位条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如,水稻与玉米、小麦一样除需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等条件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喜湿喜温作物,其总需水量约为其他旱粮的2~4倍,而且种植在北方的需水量远大于南方,因此,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雨量较多的南方和有灌溉条件的北方,所以可以说“南方适宜种水稻”其主导因素是降水充足;“北方水稻的分布”其主导因素十有八九是灌溉水源充足。而旱粮中的玉米、高粱、谷子等没有要求条件特别高的因素,其适应性很强,所以分布很广,所以其主导因素一般不明确。
工业区位因素中的指向型工业的确定,充分应用了主导因素的分析方法。如原料指向型指布局中应该靠近原料产地的工业,主要是原料运输成本比成品高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等。市场指向型就是工厂的布局应靠近市场的工业,比如经加工后产品量与原料量相比失重很多的或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这样根据运费与产品或原料的特点确定的指向性工业,对于指导国民经济中工业的布局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也可以充分应用主导区位的原则,根据地形、道路的级别用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确定线路的布局去指导生产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确立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方向,确立我们人类生产努力的方向,从人地关系角度去评价我们人类的行为正确与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日常教学和应用当中,经常会提到一个名词叫“限制性因素”,笔者认为,限制性因素是从主导因素中衍生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主导因素的另一面。我们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有人定义主导因素为影响某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影响最大,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或效益很差。限制性因素定义为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具备,唯有某一条件无法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限制性因素。当这个分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体育课,部分体育老师也存在懈怠心理。这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有效教学”。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张吾龙等人指出:体育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内涵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看,“有效”即“有效果”。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对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判断,最关注的是体育教师是否尽心地教,学生是否努力地学,能否达到增进健康、增长知识、增强技能的目的。
(1)教学方法
中国的先哲们早有远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优势和劣势,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该通过比较,选择出最能发挥作用的方法。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学生的年龄、能力、身体素质、教学场地和设施等因素。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需要满足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2)教学评价
高中体育课评价体系需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功能上进行改革。
①在评定的主体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②在体育教学评定的内容方面,建立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
③在评定的方法方面,更多采用绝对性评价。
④在评定的功能方面,更重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对策探讨
1.完善体育课课程设置、优化设计体育课教学内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应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2)改革用人制度,采用挂牌教学、完善竞争机制。
3.加强体育课宣传,提高学生认识
(1)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2)突出学生个人兴趣爱好。
(3)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
4.评价体系需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
(1)在评定的内容和主体方面,把自评、互评和他评等评价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体育课堂有效的评价体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2)在评定的功能方面,更重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5.加大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2005.
[2]胡强.浅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素质教育论坛,2008.
·编辑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