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与思考

2016-03-03杨美英

关键词:慕课教学资源学习者

杨美英 宋 慧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慕课”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定位与思考

杨美英 宋 慧*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高等教育也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它有效的丰富了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但“慕课”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指标与机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有选择、分阶段的进行。

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1]。“慕课”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相关教学材料,同时可以实时地进行师生互动,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全球共享。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自2012年被引进中国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可。

一、“慕课”的特点及现阶段在高校中的定位

“慕课”(MOOK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缩写的音译。因此,“慕课”的出发点即体现了它规模大、开放式教学以及在线教与学的特点。开发教育资源是这类课程的前提与基础,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电子书等。受众以教师提供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出发点,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与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其次,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是“慕课”的另一特点,开放资源中视频知识点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提交,每个视频的时间较短,便于学习者在业余时间完成,且不易造成各大感官的疲劳,增强教学效果。

但是 “慕课”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目的、态度参差不齐,尤其是高校,部分学生仍需要督促与强制性的学习,以及现阶段高校发展的特殊需要。“慕课”只能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二、关于“慕课”的几点思考

1.“慕课”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的时间地点集中,与教师可以面对面交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课堂内容信息量较小,知识面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内容,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不能充分发挥等局限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国外的“翻转课堂”、“虚拟教室”以及国家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等都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模式。“慕课”这种教学过程充分的利用了互联网强大的交互功能和超时空的特性,让学习人群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扩大知识面,有效的丰富了高等教育教学手段,同时对远程学习者也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知识传递过程。

2.“慕课”要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学习效果

“慕课”的学习人群根据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不同呈现多样化的分布。在校学生主修某门课程,多数是为了获得学分及学位,属于被动学习,不能盲目的根据在线学习时间衡量这部分人群的学习效果,需要实时的监管与督促。但也有部分同学是出于兴趣学习,这部分同学学习的主观动能性较强,态度认真,且可以获得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慕课”可以很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启发创造性思维。校外远程人群由于时间与地域的关系,不能与教师面对面,“慕课”平台的建立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这类人群是“慕课”最大的受誉者,而他们的学习动机是出于需求,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也能够很好的执行“慕课”任务。且同类人群的自学能力也明显不同,因此,建立有效的考核指标与机制,做到有的放矢是“慕课”有效实施的关键。

3.“慕课”的实施需要更新教学理念

“慕课”的出现是对教师角色的有力冲击与挑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要随时储备大量的知识去满足各类学生的提问、猎奇心理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本身要能够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时掌握本课程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求知动力。其次,这样的教学环节还需要教师转变以往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要善于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兴趣,否则就没有意义。要善于课堂内容的设计,作为高校教师在实施“慕课”的过程中还要兼顾不同的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探究的学生要学会引导,消极、惰性强的学生要随时提携,否则教学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

4.“慕课”要有选择性、阶段性的实施

“慕课”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有它的特点与优势,但现阶段“慕课”仍不适宜大面积的铺开,要有选择性、分批次的实施。首先,学习资源的终端不论是电脑版还是APP都需要较高的硬件资源来支撑,课程的实施需要在教育信息化普及到一定阶段才可以进行。“慕课”的前期制作过程,包括知识点的拆解、课程设计、架构课程内容、视频制作、校对、网上开放以及实时答疑等多个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接受“大学”的访谈时,将“慕课”的实施归纳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师资、高水平课程和高水平质量的“四高”的特点[2]。因此,结合“慕课”的出发点,应该选择教学过程中教学特点鲜明的特色课程、学习人群范围以及需求量较大的课程、课程建设较突出的课程先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达到“慕课”高质量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使一些区域特色得到推广与宣传,而且可以很好的满足远程学习者的需求。

总之,“慕课”作为信息化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效的开放了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全球的数据共享。但由于资源的节约,竞争的全球化,“慕课”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慕课”内容的开发要合理有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寻找传统教学方式与“慕课” 的平衡点,使不同的教学方式相互协调,促进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

[1]詹娟.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 3: 143-144.

[2]张男星,饶燕婷. “慕课”(MOOCs)带给中国大学的挑战与机遇—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J]. 大学(学术版),2014, 1:4-15

*宋慧,(1958-)女,教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基础生物化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

杨美英(1974-),女,博士,内蒙古集宁市人。主要从事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慕课教学资源学习者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