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
2016-03-03雒恩慈
雒恩慈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浅析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
雒恩慈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古典音乐史中将意大利歌剧产生的1600年左右到著名作曲家巴赫逝世的1750年的这一历史时期称作“巴洛克音乐时期”,这也是一段重要的音乐过渡期。在这个音乐时期,大批伟大的作曲家层出不穷,如亨德尔、蒙特威尔等。在西方古典时期艺术音乐的发展中,巴洛克时期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发展的经典时期。
巴洛克 声乐 亨德尔
在西方音乐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文化思潮音乐观念和音乐表现手段的变化,音乐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们把风格大致相同的阶段划分成一个个风格时期。今日仍然放射异彩的音乐,巴洛克就是一个声乐辉煌的年代。
1600年是歌剧诞生的年代,到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去世的这 150年间,被冠以“巴洛克时期”的名称。“巴洛克”一词可能源自葡萄牙文巴罗可”barroco”,指形式不规整的珍珠,是艺术史上用以称呼17世纪美术和建筑风格的用词,当人们在观察同一时期的音乐时,感到与视觉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形式豪华壮丽、感情充沛奔放。于是,就将它用于音乐。经过这 150年,音乐自身也有了很大发展,形成许多新的音乐体裁,涌现出众多杰出音乐家和优秀音乐作品。
一、时代和文化背景
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上充满了矛盾。标志近代史开端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反复斗争,于1688年完成,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得到确立。此后,欧洲继续酝酿着另一场更加深入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从波旁王朝到路易十四统治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社会矛盾加深。
在音乐方面,艺术史上最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古代风格虽然继续风行,但后来仅用于圣乐,而现代风格则逐渐用于非宗教音乐。由于音乐语汇的扩大、圣乐与非宗教音乐之间、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之间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因此,音乐领域中的巴洛克时期,如同其他艺术领域一样,也体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 这段时期的音乐中没有太多的思想,讲究韵律的优美。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是声乐方面最重要的一些新形式,而奏鸣曲、协奏曲和前奏曲则是为器乐而创作的。
二、主要作曲家——亨德尔
这个时期在音乐领域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得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至今仍是深受广大国际声乐爱好者的喜悦。
亨德尔,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他的清唱剧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三、亨德尔和他的《弥赛亚》
亨德尔都以英文的脚本为依据。取材大多出自圣经。至于《弥赛亚》却是独树一格的作品,是一首包含了旧约及新约,注重灵修、思考有关救主「弥赛亚」的作品,写的是关于基督的诞生,受难,复活,但没有故事情节,用一种间接,象征性的方式叙述。其咏叹调丰富而独创,旋律常加上非常动听的华饰和拖腔,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合唱简朴深厚,常让复调与主调织体交替出现,和声坚实有力。这部清唱剧的全部曲谱是在一个月内完成的,这实在是神速。
亨德尔的「弥赛亚」可说是全世界被演唱最多的清唱剧(包括以英文及其他许多语言,当然英文唱的最多),也是基督徒耳熟能详的圣乐;其中之「Alleluia」大合唱,更是许多大大小小的合唱团、圣歌队唱过或试著去唱,许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的曲子。而演出的人数,首演时有18人诗班(6位男童女高音,12位男性演唱者中有4位唱女低音、4位男高音、 4位男低音),共使用了33件乐器──12支小提琴、 4支中提琴、 3支大提琴、2支低音大提琴、4支双簧管、4支巴松管、2支小喇叭、1组定音鼓、1架管风琴。这是1742年4月13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首演的编制。
《弥赛亚》公演之夜,当演唱到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时,包厢里的英国国王肃然起立跟着合唱,于是全场随之起立合唱。因此形成一个惯例:此后《弥赛亚》每次公演到第二幕终曲时,都是全场起立齐唱《哈里路亚大合唱》。
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确实是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