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校本实践
2016-03-03朱绣梅
·朱绣梅
开展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校本实践
·朱绣梅
培智学校开展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使得智障学生在融合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从专业支持到自然支持,逐渐退隐支持。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融合教育
由于智力障碍等因素,智障人士就业较为困难。但智障人士也要在社会生存,经过特定的职业技能训练,他们也能掌握从事简单工作的能力。因此,培智学校应积极开展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让有能力的智障学生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下面以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
一、以生为本,按需供教,构建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一)“1+X”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特校职业教育的校本课程应是多样化的,让不同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我校采用“1+ X”模式,其中“1”指的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保洁”这门基础技能课程。把“保洁”确定为基础课程,是因为当今社会对保洁服务的需求非常大,而且技术难度不高,只要肯吃苦耐劳就可以。培智学生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把它列为基础技能。而“X”则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包括中西点、洗车美容、宾服、种植等,这些优势项目都比较适合智障学生。
我们安排每天下午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内容分别为5个X项目,要求学生在每周完成2次以上保洁项目培训任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在X项目中选择2—3个作为扩展。
(二)职业培训课程的校本化
职前培训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安排,简单地讲就是职前培训必须要校本化发展。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职前培训项目技能要求比较简单,内容相对固定。但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有限,教材必须是图文并茂的,且要清晰、易懂、易操作。为此,我们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平时注意收集网上的图文资源,在教学中让发展好一点的学生演示操作等,必要时教师还要有不同版本的自编教材,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人而异。
(三)重视学生的职业实践
虽然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了校内模拟劳动就业基地,但与真正的社会就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让学生到一线的劳动岗位去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我校经过多方努力,在残联、民政以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为学生创设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岗位进行实习,并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爱心实习基金,使得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岗位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实践和反馈效果。
(四)注重综合技能养成,实现成功转衔
对已毕业智障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多数在就业方面感到沮丧和气馁,真正就业的各项要求远比他们在学校中所学的课程复杂得多,很难真正意义上融入社会职业。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课堂表现的改善,而应从生活、交际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地为智障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是从学校向工作岗位进行成功转衔的关键。
1.生活技能的养成。生活技能的养成是指生活中基本的卫生、饮食、衣着、出行等方面的技能,同时这也是融入社会进行支持性就业的基础。我们在低年级时利用生活、劳技等课程进行相关教学,为高年级技能学习打基础,也为将来顺利转衔打好基础。
2.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智障学生毕业前的三年时间,让他们学习某项职业技能的课程,最后一年中,着力寻找他们实习的场所,逐步推进最终就业。
3.人际交往的训练。社交有利于员工得到他人的支持,因此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智障学生从学校向成年生活转衔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专门的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辅导等课程进行相关训练与教育。
二、多方支持,探索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依靠政策推进,为智障生就业提供保障
我国出台的《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以及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的意见》(2013年),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区在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把智障学生就业拓展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通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确保用工信息及时传递,同时根据智障学生的残疾、文化技能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工作,使用人单位和智障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提高就业成功率。
(二)充分利用网络就业供需平台,打通智障生就业信息渠道
市场用工信息沟通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智障学生就业的成功率。由于智障人士的能力有限,我区目前以残联为主导,依托智障人士户籍所在的乡镇进入就业信息库,并借用人社就业信息平台进行推介。
(三)组织毕业生就业推介会,开拓智障生就业市场
每年毕业前,学校召集家长座谈,共同商讨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并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进行就业推介。
(四)加强与公益组织合作,实现实习与支持性就业一条龙
对智障学生来说,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阶段——顶岗实习,非常必要。2014年,我校与义工团体合作,由其提供实习岗位,我校选派两名即将毕业的智障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工作意识,2015年5月,在义工团体的帮助下,电子元件加工项目引入校园,旨在了解学生在手工加工行业的适应程度。我们感受到智障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只要项目适合,他们完全可以胜任这一类型的工作。
三、从专业支持到自然支持,逐渐退隐支持
由于生理障碍,智障学生独立从事传统竞争性工作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他们需要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专业的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正常的工作环境,花费高,效率低,阻碍智障学生与正常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一定要进行限时的专业支持,逐渐引导智障学生用好自然支持,最终达到支持隐退,使智障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工作中。
(一)专业支持
我们在智障学生就业初期安排专业的就业辅导员跟踪辅导,主要工作是:辅导个案建立并维持友谊,与同事愉快相处;持续自我管理,主动工作和适应工作变化;遇到困难主动寻求帮助,提升工作品质;检视并完善自然支持系统,以帮助个案持续稳定就业;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善于发现阻碍个案持续稳定就业的因素,并妥善解决;了解雇主、个案及其家长对个案工作的满意度。
(二)自然支持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是将主要依赖专业辅导员提供支持变为主要依靠雇主和同事解决问题,也就是寻求集体内部的支持。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同事成为为智障员工提供支持的潜在的强大资源。一个在工作中愿意亲近残疾人且有能力的同事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信息、解答疑问、演示工作任务、提供协助、重复指导、观察反馈等重要的支持。
(三)支持退隐
专业辅导员的长期存在会阻碍雇主和同事在遇到问题时想到并使用自然支持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智障员工对专业辅导员的依赖性。因此专业辅导员从工作现场支持个案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有计划地逐渐地退隐,直到完全撤离。
本文为苏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基于融合教育视角”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1301103),课题组核心成员:董庭富、李闹、朱绣梅、吴海生、沈翔飞、周玲美、张小锋。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215200)
G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