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文应用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2016-03-03钟经华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盲校盲文现行

·钟经华

盲文应用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钟经华

随着语音科技的兴起,近些年盲文应用面临着日渐疏远的现实困境,盲文研究也相对落后。汉语盲文语料库的建设开启了盲文研究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向,盲文将迎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盲文应用;现实困境;规范化

一、盲文不会被淘汰

随着语音科技的兴起,30年前在欧美就辩论过盲文会不会被淘汰的问题,很快有了答案,实践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盲文不会随着盲人阅读方式多元化而被淘汰。

盲文的触觉阅读与听觉阅读相比,在以下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查找、略读、标记、归档,备忘录、表格、科技类(难度大)的资料阅读,阅读者掌握主动权等。当然,这些优点与视觉阅读相比,恰好是触觉阅读的缺点。视觉阅读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在阅读公式、图表时独具优势。盲文的触觉阅读和有声读物的听觉阅读虽然都是一维的,但是在时间维度上有本质的差异,触觉能够在时间维度上展开,听觉却不行。例如对于“繁分数”的表达,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视觉、触觉、听觉阅读的差异。

另外,盲文还是“盲—聋”人唯一的阅读媒介。现有科技还无法给“盲—聋”人阅读带来实质改变。

二、日渐疏远:盲文应用的现实困境

虽然盲文不会离我们而去,但是,盲校教师、成年盲人、在校盲生,却离盲文越来越疏远了。

我国盲文教学一直存在简单化的习惯倾向。目前,盲教育普遍存在“3个月学会现行盲文”的错误认识。如果作为拼音符号,3个月能够学会。但是,现行盲文是为高深的汉语设计的貌简实繁的盲文,具有文字的本质属性。现行盲文总原则是“一般不标调”,《中国盲文》国家标准规定了9条标调细则,使用了4个“应”、3个“一般”、2个“可”,只有1个“必须”。把握这样的细则需要高超的水平,况且附录中还有137个不标调的常用单音节词。现行盲文还有很深奥的、与众不同的分词连写规则。小学生莫说3个月,3年也学不会。

然而,在盲校却普遍没有开设专门的盲文课(像安庆那样开设盲文校本课程的非常少见),仅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中进行3个月左右的字母教学。3个月学会的仅是声韵母符号,虽能够猜读和拼写任何的音节,却不可能接触到现行盲文分词连写的精髓,也无法掌握本来就难以把握的标调规则。盲文课应当一直持续到义务教育完成,较复杂的分词连写规则要尽量往后放。

盲校教师对盲文也日渐疏远。2015年9月,教育部颁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使用国家推行的盲文”作为盲教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要求之一。然而实践中很多教师完全依靠明眼文备课,有的甚至认为即使不会盲文也能教好盲生,对于怎样表达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盲生更好地接受,只是靠经验,心中没有准确的把握。实际上,在盲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盲文的隐性障碍,理解盲文与明眼文表达的差异,理解汉语同音词(如“勿寒、恶寒”)在盲文表达中的特殊性及其对自己任教学科的影响,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汉语盲文及所任教学科的特殊盲文符号(音乐符号、数理化符号等),能够独立批阅盲文作业、评判盲文试卷。当然,不同学科教师掌握盲文的程度可以不同。印制墨字版的盲文教材,不必再用视觉阅读双面刻印的普通盲文教材,也是促使盲校教师更多应用盲文的有效方法。

很多成年盲人和在校盲生对盲文也存在“敬而远之”的态度,很多人感觉现行盲文使用起来很困难。除了方案本身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省了学习规则的力气,后面实用的时候就要费力补上,事倍而功半。有声阅读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更使得很多盲人进一步“逃离”盲文。

就像普通人不能逃离纸笔,光沉溺在电脑和手机里一样,盲文在应用层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亟待尽快解决。而加强盲文研究,以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盲文的发展,是改善盲文应用现状的关键。

三、由理论转向实践:盲文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盲文研究基础相对薄弱。长期以来,盲文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为主的层面上,对盲文实践应用的推动作用不显著,至今仍没有形成争鸣的学术环境。以汉语盲文语料库的建设为契机,我国盲文研究迎来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向。

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了“汉语盲文简写方案”课题,这是国家层面部署的盲文研究任务。为此,北京联合大学召集了新世纪的盲文研究“国家队”。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再次设立了“现行盲文隐性标调问题研究”课题。同年,国家语委、中国残联设立“国家通用盲文标准修订”重大课题,筹划将盲文纳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范畴。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部署了“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研究”重大课题,这是盲文研究中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集成性的重大基础建设。盲文语料库将成为盲文领域的关键性资源,极大地助推盲文信息化软件研发,对盲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长远性的影响。盲文语料库的建设关系到弱势群体语言文字权益平等,能够促进盲人文化的同步发展,保障盲人享有平等的文化权益。

通过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可以全面了解汉语现行盲文方案颁行60年来我国盲人语言使用状况,将语料库方法引入到盲文研究,引领盲文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汉语盲文语料库将促进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促进盲文教学研究。汉语盲文语料库还可以为盲文出版、盲文教材编写、盲文词典编纂提供基础支撑。汉语盲文语料库建设将填补一项盲文语料库的国际空白,使我国占领国际盲文研究的制高点,掌握国际盲文触觉评价话语权。

四、规范化:盲文生态构建的关键点

汉语盲文语料库的建设开启了盲文研究向实践运用的转向,为盲文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规范化则是构建盲文科学、有序发展生态的关键点。

2015年10月13日,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印发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下文简称《计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上针对残疾人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规划。《计划》准确分析了当前我国盲文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行盲文标调不规范,时常需要猜字,影响视力残疾人学习质量,制约了盲文的信息化进程;从事盲文研究、规范和推广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研究基础薄弱;盲文的社会服务十分缺乏等。由此,形成了“盲文规范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的科学判断,从更高的视角、更开阔的视野认识和规划盲文规范化工作。

《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初步实现盲文的信息化,“建成公益性国家盲文网络学习平台、加强国家盲文资源与服务网络平台建设;设计改进汉盲翻译软件、盲文编辑软件、电子盲文朗读软件等”。根据这些要求,中国残联、教育部决定2015—2017年在全国部分特校(院)和社会一定范围内,对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十二五”重大课题成果《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试行)》进行试点,检验其科学性、适用性,为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提供依据。

盲文作为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拼音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上千万视力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可以预期,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盲文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时期正在到来。改善盲文的应用和研究现状,适应了广大视力残疾人的愿望和发展需要,是办好特殊教育的现实需要,有助于特殊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100075)

G761

猜你喜欢

盲校盲文现行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抓现行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被抓了现行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