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聋校转型发展的四大抓手

2016-03-03郭华坤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聋校转型家长

·郭华坤

县级聋校转型发展的四大抓手

·郭华坤

县级聋校面临由聋教育向培智教育的转型。可从“创新特色课程设置,优化教育康复流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养成教育领域,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等抓起,推动学校顺利转型,提高县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县级特校;转型发展;抓手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县级聋校面临向培智学校的转型,生源正由学校创办之初的以聋生为主,转向以智障、脑瘫和自闭症学生为主。县级聋校转型迫在眉睫、发展任重道远。县级聋校要突出“提高学生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能力”这一核心培养目标,全面探索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推动学校顺利转型,为县域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优质、更适合的特殊教育。

一、创新特色课程设置,优化教育康复流程

学校由聋校转型为培智学校,根本在于要转变课程体系,调整学生的培养流程。针对智障学生实际,我们强化康教结合与医教结合,研发符合学校实际的基础性、发展性、康复性三类课程体系,制定实施“4+2+ X”课程设置模式,即上午4节基础性课程,下午2节发展性课程,X为个训课。开展个别化教育,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课程和评价方式方法。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开设个训康复课,进行缺陷补偿和机能康复,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有效矫正,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劳动技能课是保障残疾学生踏上社会、自食其力的基石。我们在开好缝纫、烹饪等传统劳技课基础上,加开丝网花制作、十字绣、工艺串珠、剪纸、纸编等发展性课程,由学生、家长、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特长选择课程,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设计,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适时摆下劳动技术“小擂台”,分班、校两级评选创作奖、精美奖、进步奖,让他们享受参与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幸福。

整理“种植园”,开设种植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分配菜畦,教师和班级搭配,学生是菜农,教师是农技师,“农技师”指导“菜农”整地、下种、浇水、施肥、采摘、收获。平整的土地上,师生们一起见证生命的力量。小小的种植园,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们了解了农业知识,了解了饭菜从播种到餐桌的艰辛过程,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了节俭的好习惯。

同时,我们还开设体能锻炼、感知训练、运动技能恢复等康复性课程,从大动作肌体训练到小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多措施、全方位实施康复训练。

二、丰富主题实践活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与聋生相比,智障生对于抽象性、规则性的内容较难把握,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更加困难。因此,学校以生活自理训练、康复训练、交往能力训练为主,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抓起,开展“每月一事”主题活动,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命质量。

一是认识自然。三月是耕种、赏春的好时机。学校把活动主题设定为“让生活在劳动中丰盈”,孩子们做手工、种蔬菜、做家务、排队打饭洗碗、铺床叠被扫院子……慢慢松开教师和家长的手,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教师、家长倍感欣慰。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们进行校园探秘。连大树上一条小小的虫子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找找它的家在哪里,看看它喜欢什么样的生长环境;写一写它的名字,认一认它的身体;数一数它的节数、它的脚;看一看它由虫到茧的“小魔术”……活动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二是健身活动。四月活动主题是“让我们在游戏中健身”。智障、脑瘫和自闭症学生由于先天原因,身体机能存在各种缺陷,康复健身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童趣体操”,就是创编简单、形象、适合特殊孩子的校本体操,通过对小猫、青蛙等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及烟花、火车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的模仿,引导学生自觉健身;“趣味竞赛”,就是举办趣味运动会,引导学生按规则竞赛,学会坚持,增长毅力;“快乐课间”,就是师生们一起玩球、跳绳、踢毽子、绕场走(跑)……在游戏中,学生既收获了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加强了身体运动,增强了身体素质。

三是才艺展示。五月开展以“让我们做一场演出——艺术”为主题的助残日庆祝活动,孩子们登台演出,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获得自尊、自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四是家校共融。十二月,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让我给家长倒一杯热水——感恩”,邀请家长走进校园、教室、餐厅、宿舍,与孩子一起上课、跑操、吃饭。在课中休息时,安排“我为妈妈倒杯水”的活动环节,在《我的好妈妈》音乐声中,孩子们小心翼翼为家长捧上一杯热水,家长们非常感动。他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看到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希望。在首届“十佳家长”“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上,学校让孩子为自己的父母颁奖。这是家长最荣耀、孩子最幸福的时刻,他们在尽情享受亲情与友爱的同时,学会了感恩,促进了成长。

另外,还有“学会行走——规则”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按秩序上下楼梯、跑操,进出教室、宿舍、餐厅;“我请你吃糖果——分享”“我们是一家人——互助”“和可爱的植物交朋友——自然”……每一个主题,都是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都是在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要实现学校的顺利转型,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转型”,促使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一是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先后组织教师到市内普校结对体验,到省内外的特教学校学习考察。通过考察学习,将其他培智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来,引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

二是加大专业教师,特别是康教结合、医教结合师资培训力度。选派骨干教师观摩全国康教结合技能大赛,促进业务转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调整、遴选、优化;增强现有造血能力与补充新鲜血液结合,2015年和2016年新招考优秀教师4人;坚持“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优秀教师团队培育思路,鼓励教师业务冒尖,全校现有潍坊市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2人,诸城市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25人,一名教师成功入围第三期“齐鲁名师”。

三是开展岗位培训和校本培训,大练教学基本功,组织赛课达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我市还依托学校成立全市特教资源与服务中心,成立培智与康教结合、学前特教、自闭症与脑瘫教育、送教上门、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等中心教研组,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实现聋教育向培智教育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四、拓宽养成教育领域,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在学校转型过程中,还要注意拓宽养成教育的内涵,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升转型的内驱力。

一是扎实推进家校共育。学校充分考虑家长需求,聘请专家定期开展培智教育常识与实践方面的培训,开展“优秀家长”“十佳家长”评选活动,班主任每年寒假前夕都要给家长写一封“致家长信”,使家庭与学校更好地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优化养成教育环境。

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本着“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学校”的治校理念,精心布置走廊、楼道、教室、宿舍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学楼的挡风门、天真烂漫的笑脸墙、教室里的班级储物柜,朗朗上口的歌谣、古诗、《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刻在上面,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楼梯口、水龙头旁、绿化带等,均有醒目的文明语“轻轻说话,慢慢行走”“关紧我,别让我流泪”“不要推不要挤,关心别人爱自己”“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等。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52000)

G760

猜你喜欢

聋校转型家长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家长请吃药Ⅱ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