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素质与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2016-03-03张永生

现代语文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学识能动性新课改

◎张永生

教师的素质与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张永生

时下我们常常听到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在热切地呼唤新课改,也在热切地希望推行和实施新课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热情有余而能力不足。而他们却将这归咎于新课改,归咎于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归咎于高考。在他们看来,课改的不能实行,全是由于课改自身的问题,或者是高考的问题。

其实,对于新课改来说,课改的确是一次课程革命。这种革命需要我们抛弃旧有的观念,必须用全新的眼光来思考,从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教学,抱残守缺是很难在课改中有所作为的。

首先,找到自我,寻找突破口。

课改的关键还在于找到自我:我是谁,我该怎么办?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总是盲目地跟风,盲目地学习别人,不看自己学生的情况,也不看自身的情况,其结果是学了别人的丢了自家的。课改的根本还在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旧的思维中脱离出来,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发挥自己能动性的方式和方法,而这种方式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进行的探索研究实验。借鉴别人是应该的,但是盲目模仿别人,跟进别人也是毫无出息的。课改要求我们在学习别人家的东西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在课改中找到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学习别人,别人的东西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特殊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情而设计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加区别地拿来,那么最后的结果是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自己的也忘记了。

其次,教师要强化自身能力,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容应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

在新课改面前,我们缺少的不是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是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改变。如果我们还拿传统教学方式,还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还像过去一样靠一本书、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在那儿填鸭式地教学,那么,我们在课改面前必然无所作为。

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不是不想放手让学生来学习,关键是放开手脚以后,教师很难应付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很难应付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所以,在课堂上,他们对学生的答案总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面对新课改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新课改的理念,不仅仅要模仿学习别人的方法,我们更多的是要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够使自己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关爱之心,对真善美有一种辨别能力。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能够使我们洞幽烛微,高瞻远瞩,对学生的答案不但知道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仅是一味地站在那儿倾听学生,更主要的是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判断,学会分析,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及时地给予支援,包括语言上的,思想上的,思路上的,要帮助学生从思维的困境中脱离出来,让他们心底明澈,思路畅通。教师应力争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收益。站在那儿你就是一颗白杨树,伟岸、挺拔,正直。既能够为学生撑起一把伞,又能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这才是我们的教育之幸,学生之幸!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评价机制,抱怨社会,抱怨环境,却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确,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高考等都对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很少有人从自身的素质来考虑问题。我们许多教师满足现状,不求进取,很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教育的自由首先是教师的自由,没有教师的自由就没有教育的自由。教师的自由首先来自教师的学识修养,其次来自教育的环境。马克思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没有认识也就没有自由。

再次,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改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课改更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改需要培养创造性的学生,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成为创造性的教师。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教师讲解,而是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包括学生的、课堂的、文本的。我们不需要在一个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来学习,也不需要将教材当圣经传给学生,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是一个例子,学习教材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材,而是透过教材让学生获得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一种创造的能力。教材是需要开拓的,有时候教材只是一个跳板,是学生从这个台阶跳到那个台阶的跳板;有时候教材是一个黑洞,是一个能够将学生和教师仅仅吸引过去的一个黑洞;有时候教材是一个矿井,教师就是和学生一起挖掘,将那些埋藏在地底的金子挖掘出来,然后供学生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是给予,而是和学生一起获取。郭思乐教授说教师是一个生命的牧者,这种牧者与一般的牧者的区别是教师不但是在放牧别人,同时也是和大家一起吃草的羊。放牧别人的同时也在放牧自己。

因此,教育的自由,学生的自由,首先在教师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上。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对教学内容能够左右逢源,既能深挖,也能最大程度地进行开拓。这样,教师才能有最大的教育自由,我们的学生也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自由。自由绝不是由上级部门赋予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学识修养获得的。因此,提升自身的学识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才是获得教育自由的根本途径。

(张永生 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中心校 734100)

猜你喜欢

学识能动性新课改
为学与做人
做一个有理想有学识有诗意的教师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熊复的才干与学识——兼及他与胡耀邦的一段交往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