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

2016-03-03龚卫娟

现代语文 2016年35期
关键词:中职课文过程

◎龚卫娟

浅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

◎龚卫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智能,都必须要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这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非常重要,是实现职业学校教学目的的需求,是当代先进教学理论的需求,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所以,作为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一直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倡导“让学习真正发生”,整个课堂的逻辑主线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要让出话语权、探索权,让学生有较大的学习空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的原因何在呢?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一方面是实现职业学校教学目的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使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呢?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探索”,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理解、重组和创新的过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有效备课,关注学生实际水平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中,教师是一言堂,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的只是教师的上课目标,而不是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完成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备一节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出与中职学生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学过程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中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这样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听课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积极了解个体学生当前具有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上课需要用的导学案,从学生的角度去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渲染气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的冷眼和讥笑,会使学生感到非常痛苦,本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也被打击得七零八落了。怎样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呢?孔子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剖析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呢?这就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例如在对口单招高三的复习课上,可能原来的做法就是听练讲,整个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我们可以改变做法,例如上《修辞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砸金蛋的环节,学生分六个小组,派组员上来砸金蛋,每个小组根据砸到的各个修辞类型来回答问题累计加分,最后确认哪个组在这堂课中是表现最好的,累计加分一月可以奖励一次笔和笔记本之类的奖品。这些知识都是复习阶段的知识,小组成员积极回答,回答正确老师给予肯定,回答错误,教师帮助纠正错误,肯定其积极思考的态度。这样,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把知识的涓涓细流纳入心田。

三、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听说读写”的学科。除了部分的“听”,更需要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说”、随心所欲的“读”、胸有成竹的“写”。而这不是教师一味的教就能达到目标的。研究证明: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知识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而获得,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自学获得。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习新课文、探索新课文,教师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作课堂上的重要目标来完成,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教授《仁爱一生》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十分钟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问自答”,自己找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有同学就提问:“为什么特里莎修女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己发现,原来特里莎修女在印度干了很多好事,包括在平民窟建立平民区学校,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尤其是给孤苦无依的人建立临终关怀院,使很多人免于死在路边。学生通过这些事情发现了特里莎修女大爱无疆的崇高品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真正主动、自主快乐的学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得到增强,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教师在上完课后,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中职语文教学方式的可实施性,积极反思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参与的持续性与主动性,让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能的教学目标。

(龚卫娟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226100)

猜你喜欢

中职课文过程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背课文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