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对师范生教育的启示

2016-03-03◎赵

现代语文 2016年20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师范生

◎赵 曙



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对师范生教育的启示

◎赵曙

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机构,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影响着教师的培养质量。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主要是在师范教育阶段生成学科教学知识,对于提升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与定义,从学科教学知识的视角出发,探析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构建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帮助师范生构建学科教学知识基础。教师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教师的知识基础——学科教学知识是体现教师专业性的根本。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基础主要是在师范教育阶段形成,然而我国师范类教育受学科本位观念的影响,师范生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偏低,课程结构失衡,重学科理论、轻教育实践,学科教育知识匮乏,“师范性特征”不突出的问题,师范生毕业后无法快速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岗位中。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的发展为教师教育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以及教师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

美国学者舒尔曼最早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这一概念,他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的特殊整合”。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该学科领域内最常见的教育话题,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也包括教师针对某一特定学科遇到的不同教学情境,运用综合性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解决学习者的偏见和误解,帮助学习者以话题、问题、论点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向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的学生有效阐释和呈现学科的特定内容,以个人有意义的方式理解知识。

在舒尔曼之后,许多研究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使用的知识。不管教育教学知识PCK这一概念如何演绎,教学内容表征和对于特定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知识以及基于学科内容对学生理解的知识始终是PCK的核心,教师通过对教学和内容理解的融合来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和构建途径:一是学科教学知识的产生,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由教师自身构建的,是不断反思、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二是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带有明显的专业性、学科性和情境性特征;三是需要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和特定学科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易于被学生理解的知识。

二、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构建的途径与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的提高,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机构,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影响着教师的培养质量。我国传统的师范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定位偏低,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师范院校课程结构失衡,重理论课程、轻学科教学实践课程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

传统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素养要求并不高,师范生只要能通过学校的课程考试,修完学分,获取教师资格证后即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进入教师队伍。因此,师范院校较低的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已经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亟待改革。对于任何一名教师而言,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他们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前提。只有真正具备学科教学知识,达到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不是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简单的融合与叠加,需要师范生在学校中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才能得以形成。此外,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资源的扩大和学习知识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花费更大精力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学习策略和方式,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以增进学习效果。针对传统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定位过低的问题,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回归“师范性”,以培养专业教育工作者为目标,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为师范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二)提高学科教学知识的课程比例

学科教学知识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对学生的认识都会影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拥有充足的学科教学知识是师范生踏入教师岗位的前提。目前,师范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是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三类课程组成。在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学科教学知识类的课程,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课时占师范类总课时比例不到10%,而所谓的学科教学知识仅仅从教育类课程与教育实习中习得。教育学科类课程内容设置缺乏专业性,导致学生知识缺乏深度,在未来的教学中难以解决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实际问题。这种不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非常不利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学科知识作为学科教学知识产生的根本要素,决定了学科教学知识必然具有学科专业性,不同学科的学科教学知识其内容和其构成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师范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面应符合师范生专业性特点的发展性目标和课程内容,提高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的课程比例,增加相应的学科教学课程,引导师范生加深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解,关注师范生的学科弱项和专业需求,有重点的提高学生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改进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是将自身专业知识、教育内容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以及教学策略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的重要过程,有助于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全面提升。学科教学知识离不开实际教学实践环境的体验和感知,师范生需要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明确不同的教学定位,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自身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为了改变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课程、轻学科教学实践的现象,师范教育课程应加强教育实习,充分挖掘各项实习活动的价值,有效开展实习中的各项活动,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强调基于理论学习与来自实习的现场经验紧密结合,以培养师范生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为目标导向。以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作为领导团队,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对师范生进行训练,把一线教师长期积累的能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隐性知识与经验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给师范生,帮助他们通过独立反思或者协作解决真实、复杂的教学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促使他们构建真实的教育情境,提升教学反思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实习生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师范院校还应与教学实践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教育实习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共同探索以提高学科教学知识为重点的教育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薇,郭玉英.PCK 对美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08,(1).

[2]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

[3]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

(赵曙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514721)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师范生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