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创新探究

2016-03-03梁小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梁小娟

(龙岩学院教务处,福建龙岩364012)

微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创新探究

梁小娟

(龙岩学院教务处,福建龙岩364012)

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明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微媒体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困境,进而提出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微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创新

一、引言

“微媒体”是网络“第三媒体”飞速发展下以一种更快捷、开放,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广泛应用于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平台。目前,较为受年轻一代青睐的微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博客等形式,它们都是通过微小的个体发布丰富多样但又容易理解的内容,再经过大量的转载而迅速扩散至更多群体。随着广大青年群体对微媒体热衷程度的上升,加之其低廉的使用成本,微媒体已经迅速蔓延至各大高校,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稳步增长,达6.20亿。从年龄结构来看,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占整体的75.1%。”[1]从接入场所来看,学校已经成为网络广泛普及的场所。

网络媒体,尤其是以手机社交软件为主体的微应用如雨后春笋,在高校校园内迅速发展。微媒体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隐藏着许多新的教育困境。因此,研究分析微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从中寻求解决路径,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网络时代发展变化

随着网络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进高校教育也是顺理成章。互联网中各类信息扑面而来,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负面、消极甚至有害的信息,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因此,高校为顺应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应摆脱传统思政教育束缚,积极探寻如何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为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网络的跨时空性,使得这种通过面对面交流来了解大学生思想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倾诉需求。因此,高校为适应在网络大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点,更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现实中许多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摆脱了家庭的管束,加之业余时间相对较多,于是严重缺乏自控能力,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交友软件中。在网络游戏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找到各种虚拟的角色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此上网成瘾,并出现厌倦课堂、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状态”[2]。许多学生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网友,甚至出于好奇会见网友,给个人人身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为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必须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长期以来,高校都是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通过文件、报告、通知等单向灌输的教育形式,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教育效果甚微。但是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不仅能够和教育管理者平等地获取信息,还能主动、及时地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等优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三、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信息多样化,学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微博、微信覆盖面广、关注度高,且传播快捷、直接,是当代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个性鲜明、追求个人本位主义,同时也是微媒体信息使用和传播的主要群体。然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在没有正确引导和层层过滤的情况下,多数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真伪进行甄别和判断的能力,这使得他们极易错误地接收到庸俗不堪的信息,甚至成为这些信息的传播者。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制度体系缺失,网络监管不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开拓大学生眼界、提升知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其传播迅速的特点也给一些负面信息带来了可趁之机。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应对阻碍其正常工作的体系,一旦出现问题,教育工作者往往只能采取封堵、关停等粗暴手段,这样非但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此外,由于对院校宣传网站不够重视和缺乏有效监管,甚至许多网络思政教育者对大学生不恰当的网络行为置之不理,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局面。

(三)网络教育工作内容单一,缺乏专门、专业的网络教育工作者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重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也开始广泛建立。例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启明网”、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等都广受大学生关注。但是纵观这些网络教育,其发展都非常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专门、专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有关。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网站都由兼职人员管理,这些兼职管理人员网络技能不娴熟且无心专注于思政教育建设,人员稳定性差,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管理水平仅处于很低的维持状态。

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与建立一套适应发展要求,“有针对性、有时效性、有持续性的管理运行机制”[3]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最大化。

(一)明确职责,建立网络思政教育专责部门

目前各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虽对“九龙治水”的格局做出了改善,但还是鲜有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责部门。多部门开展难免各自为政,网络思政教育信息不统一、形式参差不齐。高校应当建立网络思政教育专责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1.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高校为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学校的信息,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网络公众平台,统一信息发布渠道。同时,为尽可能有效避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高校还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和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说明,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减少虚假舆情扩散。

2.加强网络监督引导,制定网络应急机制

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不合法信息容易流入学生的视野之中,且其传播迅速,对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产生巨大影响。学校要加强对校园微媒体传播信息的监督,过滤不合法内容,同时要针对突发性的网络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网络应急处置机制,及时介入事件,给学生创造文明上网的环境。

3.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学生干部、党员这些活跃在学生群体中的学生骨干往往拥有较强的感召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留意那些思想上进、沟通能力强和熟悉使用微媒体的学生骨干,培养其成为网络“意见领袖”[4]。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沟通机制,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于优化管理服务师生。

(二)加强引导,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多样化

“微媒体”时代下,高校要根据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适度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和广度,创新思政教育的宣传机制,积极倡导和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多样化”[5]。

1.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机制

传统的思政教育宣传过于形式和说教,因此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宣传效果也不明显。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时,教育工作者要尽量选择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主题,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在宣传方式上,要注重对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除了发挥微媒体的主体功效,还要协同传统的宣传形式配合使用,通过校园网站、易班网络互动平台、报刊杂志、宣传栏、电子LED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思想融入其中,拓宽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2.以活动培育校园网络文化

微媒体以其内容形式多样化、传播迅速便捷的特点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然而这也造成许多学生对微媒体的过分依赖。因此,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向上的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活动树理念,以活动促培养”[6],树立学生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念。

3.注重网络教育与现实课堂的衔接

网络教育与课堂有机结合,能让广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的补充和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媒体转换成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广泛传播。学生也可以借助微媒体将这些图片、视频在班级群中扩散,既将现实课堂的丰富成果通过微媒体进行宣传和弘扬,又充分发挥了网络育人的实效性。

(三)严格准入,保障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高效稳定

高校要根据网络媒体的发展需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途径,构建一支高质量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1.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

高校网络思政教师队伍是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担当网络教育工作的核心角色,不仅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项能力素质,还要熟练掌握网络媒体专业技术。因此,“要严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准入机制,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6]86,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准入条件、能力评价、招纳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选拔能力突出者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2.系统培训常态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常态化的系统培训,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培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的培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要提高政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并将此列为长期培训的内容;二是网络技术的培训。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从业人员紧跟新媒体技术的步伐,才能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做好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沟通能力的培训。网络教育要保证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要专门对工作者的网络沟通技巧和网络人际交往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四是综合素养培训。当代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者向政治素养、网络技能、人文知识、管理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位发展,因此高校对网络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培训也是必不可少。

3.建立科学的考核、奖评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并结合各种奖励机制能够激发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还不够重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考评,虽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但是几乎没有将考核结果纳入任何奖评机制中,考核结果也只是沦为形式。高校应当将考核体系与奖评机制有机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评优评先、提拔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7],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激励条件。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04].http://cnnic.cn/gywm/xwzx/ rdxw/2015/201601/W020160122639198410766.pdf.

[2]魏晓慧,李晶才.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35.

[3]李家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

[4]叶雄坤.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三个意识”和“一种精神”[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4):2.

[5]郭文玲,葛荣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67.

[6]叶雄坤.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5):20.

[7]陈静,孙栋梁,神彦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制度体系建构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1):109.

(责任编辑:董应龙)

The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Path Innov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media

LIANG Xiao-juan

(Office of TeachingAffairs,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12,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edia technology brings a hug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in higher institutions,and it also casts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nalyzes the current dilemma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micro media,and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media;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lemma;innovative route

G641

A

1673-1883(2016)03-0045-03

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3.012

2016-03-21

梁小娟(1988─),女,福建长汀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