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互联网走出边缘地带

2016-03-03孙惠民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2期
关键词:马斯克全世界屋顶

能源互联网走出边缘地带

孙惠民专栏

石化盈科发展管理部总经理,多所高校MBA导师、EDP老师

2016 年 10 月 29 日上午 10 时许,位于美国加州的Solarcity公司的老板埃隆·马斯克召开发布会,全面展示了他的“太阳能计划”。他宣称,“一个太阳能屋顶,一套储能系统以及一辆电动车,这样的模式可以推广到全世界”。他认为,美国目前有4500万个屋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数字将再扩大20倍。将太阳能板装到屋顶上去,是每家每户本地发电的最好方式。

马斯克誓言要换掉全世界屋顶的“太阳能计划”,背后的理念有一个关键词——分布式发电。所谓的“分布式”,是相对“集中式”而言的,这一理念传递的是一种“众包”、“众筹”的技术商业民主化思想。对于人类未来以电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将成为主流模式,映射到发展趋势上,就是“能源互联网”这一新热点。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美国的里夫金在其名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是这样设计的: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实现由集中式化石能源利用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变。

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并不是凭空而来。对中国而言,它被重视的时代背景是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的发言。习总书记向全世界提出: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有专家预测,中国能源生产的革命和能源消费的革命,到2050年应该能基本实现。其目标是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系统,使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的比例降到最低,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知易行难。能源互联网的理论探讨容易,实施和构建起来却很难。从目前的认知来看,能源互联网包括三个层次:物理基础,需要搭建多能协同能源网络;从技术实现手段来看,需要依靠ICT新技术来开发和使用信息物理能源系统(CPS);从价值实现来看,需要创新能源运营模式。若想要实现全球一张网,那更是一项无比浩大的工程。

当前,在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构建能源互联网的热潮中,欧洲能源署提出了“能源联盟”的概念,为的是找到一种新机制,并开始探讨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能源零售市场的智能化。这就是能源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

这种新机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Micro-Generation Energy Market。这是一种市场平台,目的是把社区或家庭为单位自行生产出的能源集中在一起,然后通过区块链技术,把产销两端直接对接起来,达成规范交易。由此做到多余电量的返回电网、售给最高出价者,以及异地赎回(如自己的电动车在异地充电)等多种方式的实现。二是Energy Contract Ledger。这是一种去中间化,目的是通过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便捷完成能源供应商的更换。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说,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能源互联网落地的创新,也是如此。当人们还在嘲笑马斯克的创新举动属于主流思想的边缘时,能源互联网已经大踏步朝着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赵 雪

猜你喜欢

马斯克全世界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为什么全世界都迷恋冰墩墩
马斯克打脸简史
梅耶·马斯克的“育儿经”
屋顶屋
你忘了,但全世界都记得
屋顶的雪(外四首)
不敢告诉你的话,要大声讲给全世界听
马斯克预计“猎鹰”9可在12月复飞
只因他是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