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形式主义,铸就破局利剑
2016-03-03金磊
金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42-01
我以小学数学科目切入论述,《数学课程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我总结出的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教训。
1.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偏差
在我看到的许多示范课中,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当老师说"开始小组讨论"时,同学们整齐地聚集在一起开始小组讨论,有的嘈杂,有的井然有序。嘈杂的是在讨论和课堂没关系的内容或者部分人的合作学习,而井然有序是多次演习下的井然有序和一个人的演讲。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有偏差,或者说是不了解。合作学习重点在"合作",进而实现"学习"。我们当代的青少年缺少便是这种合作意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让同学们变得孤独,不懂得分享,不会合作。在学生们眼中,小组合作就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组中一个人完成或者几个人完成,没有区别。尤其数学这种学科,答案具有单一性。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一般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中从大流,得不到学习和提高,变得更差。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在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学会合作。
2.老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偏差和不当方法
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其实扮演了一个比学生更为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我所见过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老师一直扮演着一个任务下达者的角色,他们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前文我曾经写过,数学答案具有唯一性的特点。最后整个过程演变成可了一个解题过程,完全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本意。老师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视为一种学习方法,完全忽略了合作学习过程的教育意义。教书育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完善自身人格。弗拉西斯培根曾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们往往对一种思路往往有着固化地认识,但这种思路却根本经不起推敲。为什么?是因为从这一问题的开始,学生们的思想就被老师灌输的固化概念束缚住了,所以这种引导是僵化的引导,传授的知识是僵化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我再更改一下上文举的例子。(每组同学拥有一个正方体模型)同学们,这有一个立体模型,我们称其为正方体,那么请同学们用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来告诉我并向我证明它为什么叫正方体,它有什么自身特点。现在看,这个问题是否有了一些难度。而此时同学们将会使用他能想到的一切方式来了解这个立体模型,用尺子,举例……然后通过同学们答案的汇总和老师的补充来提炼出正方体的概念。现在,在同学们眼中,正方体的概念是我们通过实践定义的,这种学习思考的过程与结果是自己的,融汇在血液中的。而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悟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出敢于挑战权威的信心。
在大多数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设置了组长这一角色。我认为,组长的设置是小组合作学习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组长都是学习能力强、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在无形之中便给每一个小组设置了个言论核心或者是言论权威。老师的"一言堂"便成为了少数学生的"一言堂",而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得不到思考和提高。合作的前提是平等,不平等的合作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所以,我认为课堂小组学习的破局之点在于小组结构的科学编排和老师检验小组学习成果的方式。下面,我将简析一下我的一些关于小组结构编排和成果考察的思路。
3.学生个人属性的数据化和小组编排
学生的个人属性包括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表现,性格特点,和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收集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建立学生的的个人实时档案,实时更新,进而将每一名学生实现数据化。依靠这些实时个人数据,进行动态地小组编排,把每个同学的个人优势最大化,弱点最小化。实现小组中每名学生的属性的互补,进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实现最优化。下面我将建立一个班级模型,进行简略说明。
以每小组4人为基准,把全班编排为12组。从表中选择4人编为一组。
3.1王红,赵伟,李博,王晴为一组。
表达能力为"-1",勤奋程度为"1",人际关系"1",理解能力"1"。
这种编组将弥补王红与李博性格内向的短板。而王晴同学作为班长,包容性强,能够吸取别人的意见及想法,王红和李博同学的想法也能表达出来。整个小组学习氛围勤奋向上,赵伟同学也会被气氛所感染,在大环境的带动下投入更多精力到听课学习中。最后大家在一个平和奋进的小组集体中共同学习进步。
3.2李明,王红,李微,赵伟为一组。
表达能力为"0",勤奋程度为"0",人际关系"1",理解能力"2"。
这组王红和李微作为小组中唯一两名女生将形成互补;而赵伟团队意识强、在男生中人际关系好,可以压制李明的骄傲情绪,凝聚整个小组的人心;而李微为人随和,像润滑油一样,能调解小组的学习气氛;而王红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能感染小组里的每个人。而小组整体较高的理解能力,也将启发王红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与学习方法。但小组勤奋程度不高,有些同学听课不认真,这就需要老师的督促与引导。在老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时,老师要多提问王红、李博这种性格内向的学生,强化他们的个人表达能力。当李明、王红回到问题是,老师要注意引导补充,提升这种他们的思维缜密度。而老师更要多加关注赵伟这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要令其掉队。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也不要"一棒打死",换其他人回答。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解析他们为什么回答错了,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做的公平公正,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平衡向上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数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此时,便需要改变初始的分组。而在班级层面上,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呈现动态平衡的状态,不断接近编组的最优解。全班同学都能在协作中有所启发,并得到学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