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3-03李世民
摘要:语文课程以其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广博的人生哲理有别于其他学习体系。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现状中,学生讨厌语文课程,文学素养缺乏,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较为普遍。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教学挑战,老师应该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实际操作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多个角度探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27-01
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研究,保持长久学习动力的内在源泉。但是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教学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学素养的积累。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学生对学习具有长时间的投入力,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的建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突破了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学习兴趣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对某一个学习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领域的学习研究中,与此同时伴随着强烈的学习激情。当学生被该领域所吸引时,会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产生强大的创造力,而创新的结果又会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中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
学习兴趣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学习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在学生能够依据文本内容进行自主的独立思考与深度加工,将文本内容进行广泛的自主联系。对于学习兴趣强烈的学生来说,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优化学习结构,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多得的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2.1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终极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是衡量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主体价值的重要表现渠道。
2.2语文教育的本体要求。语文是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贯彻落实义务教学阶段的发展工具,更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的学科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程本身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学生增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2.3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张采用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教学信息,在这一固化的教学途径中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彰显,学生的兴趣爱好被僵化的教训模式所磨损掉。在长期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淡薄,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能力要求。依据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老师应该意识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性心理特点与个性特征的表现方式,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与挑战,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3.1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无助感。学生学习无助感的产生来源于失败的学习经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形成失败的心理阴影是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老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经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基础。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进行细心的指导,当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产生抗拒心理时,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纠错方式,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习效果,在良性循环的学习经验中消除学生的学习无力感。
3.2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家长对学生都有较高期待,但家长的期待往往无形之中成为学生的压力与负担,在长时间的高压状态下,学生对学习缺乏从容、镇定的学习心态,学习兴趣淡薄,逐渐成为功利式教学状态下的牺牲品。为转变家长的教学状态,首先应该正确对待辅导教学,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增强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内容,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奠基学生的人文素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成绩定输赢,严重戕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扭曲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埋下潜在的隐患。所以,目前以考试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只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不能够作为全面评价学生人文素养的唯一鉴定方式。所以,老师应该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生应该正确看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学生的分数视为学生成功的潜力发展。在高压下的学生难以正视老师,家长的期待,在过分焦虑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爱好,害怕学习,在自我压抑中限制自身的发展。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树立正确的未来期待,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动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建立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终极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中,不合适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压力,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路晨、刘云艳.托尔曼认知行为土义理论及其对幼儿学习的启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3期.
[3]吴月琴,仲建国.行为主义与认知派两种学习理论概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4期.
[4]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语文教育科学性、艺术性探索.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5]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罗黎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李世民,男(1972.11—),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镇人,大专,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供职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双河中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正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