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2016-03-03周应全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探讨分析

周应全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小学基础教学阶段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德育教学课程,在小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占据重要的教学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老师普遍重视理论说教,轻视实践训练的教学观念占据主导地位,部分老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自我要求以及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轻视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流于表面,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46-01

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该课程以培养热爱生活,品德良好,勇于探究的儿童为教学目标,该课程为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淀作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综合性与开放性的教学特征。但是实际的教学活动展开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都具有浓厚的传统教学特征,在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潮流中表现出明显的困难与矛盾性。所以,本文简要分析促进小学品德教学课程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资源开发潜力不够。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受到新型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原有固定的教学运作模式有了新的看法,开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以及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学会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教学资源开发,依据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师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授过程中意识到了单纯的理论讲解对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片面性,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在活动式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说,在课程中注重采用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推动教学节奏,但是教学活动的主题不明确,片面追求活跃的课程氛围,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仅仅流于表面,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1.2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专业化水准受质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任教老师普遍存在兼课现象,缺乏专业性的教师人才担任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小学生的品德教学课程普遍由班主任代课,并且该课程任课老师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班主任本身就承担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大,而小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是普遍重视对语文,数学等主要教学课程的科目学习,将思想品德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次要课程,占用品德课程的状况更是层出不穷。所以,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忽视,老师的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缺乏共同导致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老师依据教学内容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但是具体的教学课堂上,经常遇见学生学习情绪浓课程教学氛围高涨,教学的效果却很低。这是由于老师将思想品德课程的活动教学设计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难以调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所以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体现老师教学设计编排能力的重要检验。

2.增强小学品德教学课程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增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的有效性,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开展有必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反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2.1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老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老师的专业化水准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提升老师的专业化水准。首先,思想品德教学人员的专职化是当务之急。思想品德任课教师除却基本的教学技能外,本身的道德素养,人格修养应该成为筛选教学职员工的重要考量。所以,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员工的专职化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老师对该课程的学科地位产生心理认同,才会积极调动个人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

其次,应努力提升老师的专业化素养。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对老师个人的道德操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为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挑战,老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的知识涵养,参加外出进修,学科培训与运城教育等多种学习途径更新老师的教学理念,在与同事间的沟通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2.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也能够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总结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最大限度内帮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首先,讨论交流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主张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学生依据固定的教学主题开展自由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个人的自我意识。其次,角色体验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老师指定特殊情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模仿,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动机。比如说,在提倡遵守道路交通这一观念时,学生可以在饰演小交警的过程中理解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当这一思想意识深入学生脑海,在下次过马路时就是自动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理解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提升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推广德育教学的重要表现途径,对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学人员专业化缺乏,学生老师对品德课程的学科地位认识不足等教学问题。老师需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准,更新教学思想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曾盼盼.我国思想品德课程:现状、问题、趋势[J].大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2):23-26.

[2]姚宗岭,李允江.小学思想品德课主体活动化教学模式探索[J].泰安师一专学报,2002,24(5):94-95.

[3]陈忠川,陈佳良.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45-46.

[4]黄雅芳.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谈[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5]杨今宁.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设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1(02):16-17.

猜你喜欢

探讨分析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
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自学互帮能力的思考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与英语教学的有机契合探讨
新时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