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害怕自己上学该怎么办

2016-03-02韩美龄

中华家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期上学内心

韩老师:

您好!我家女儿现读一年级第二学期,从这学期第一天报到开始她就不肯进校门,一定要让家里人陪着进教室。但进了教室后,她又不肯放家里人出来,哭着央求家里人在教室外陪着。每天她都这样,我们好话说尽一点用都没有,回家让她写下保证书,第二天还是这样。到今天为止,近十天了情况没有一丝改善。我们也不想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跟她说不想上学就回家,她却哭着说学要上的,就是不想离开家里人,弄得我们很难堪、很心累。

要好的同学问她为什么要人陪着上学,她说是怕老师;我问,她说是怕考试;好心人问,她说是有个同学上学期往她耳朵吐口水,不喜欢同学。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她真正怕什么。孩子上学期成绩很好,老师也对她很好,是班里的纪律委员。上学期期末,孩子就有这个兆头,很快过年了,也没注意,这学期到了这种地步,全家都很担心。孩子很敏感、要强,现在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位困惑的家长

这位家长:

您好!信中描述的内容,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显示出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内心有些脆弱、有些敏感。同时,也显示出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一面。虽然她内心恐惧上学,但还是哭着说学要上。

“孩子上学期的成绩很好,老师也对她很好,是班里的纪律委员。上学期期末,孩子就有这个兆头,很快过年了,也没注意。”这显示出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排斥进学校的,很可能在孩子出现这个兆头的前段时间,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样的不愉快事情,让孩子对学校心生焦虑、恐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果孩子个性胆小、懦弱,在学校遇到些许事情,无论事情大小,只要自己处理不好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焦虑、紧张,对上学出现排斥或矛盾心理。

“通过要好的同学问,她说是怕老师;我问,她说是怕考试;好心人问,她说是有个同学上学期往她耳朵吐口水,不喜欢同学。我们也不知道她真正怕什么。”这些描述表明孩子内心焦虑不安,对上学报以矛盾心理。发生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怕老师,把老师当“权威”或曾被老师批评过,内心与老师有距离,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学习有压力,怕考试不好;三是曾被同学欺负,内心留有阴影。

让孩子自己上学,家长需要做什么

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

面对此种情形,作为家长,首先要冷静,心态平和,在自然的状态下,了解孩子学校生活的状态。如与同学的关系,对学习的感受、对老师的评价等,从中发现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化解。家长与孩子相处了解情况时,一定要自然,不刻意为之,让孩子感受到自由,无论说什么都是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否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焦虑与回避,隐藏问题所在。

平时,家长也要和孩子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能等成绩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才想到去关心孩子。比如,孩子回到家,家长就可以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数学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与老师沟通,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

家长与老师的良性互动、相互协助,能让孩子及时跟老师和同学们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让孩子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同时也有助于化解孩子对家长的过度依恋。但是,老师一个人要教育一个班的人,时间也很有限,所以家长跟老师交流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注重效果。家长要通过第一步对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客观的把握,然后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老师交流。

面谈当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通过与老师零距离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可以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也更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在老师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主动跟老师预约。这样老师会安排出时间,而且双方都有充分的准备,也会达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如果没有时间面谈,可以通过电话和微信沟通,更可以通过网络聊天、邮件的形式来联系。这些便捷的现代化交流手段方便灵活。

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及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童心童趣,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孩子,要给孩子以应有的地位和权力,不要强求他们按家长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行动。

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创造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互动交流的机会。同伴交往可以减少孩子的不安感、孤独感、急躁感,使他们处于稳定感和归属感状态。同伴交往能够使孩子获得社交经验,感受和小朋友相处的快乐,增强孩子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宽容和理解能力。同伴交往也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好机会,他们可以互相答疑解问,开阔视野。

这些心理品质和能力都能形成孩子独特的人格魅力,是走向社会所应该具备的,又是他们在家长身边学习不到的。当然,并不是说家长对孩子的交往可采取放任的态度。孩子处在生长时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及做事的分寸感还掌握不好、缺少经验,因此家长还应对孩子与同学、朋友的交往加以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当“辅导员”,不要总是做“法官”。

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如果自我调整比较困难,最好及时寻求正规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调整解决。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韩美龄 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和督导师)

猜你喜欢

学期上学内心
上学啦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