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2016-03-02张宽漆雁斌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财政支出

张宽 漆雁斌

内容摘要:财政政策作为地方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政策工具,长期以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新疆1985-2013年的数据为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将财政城乡支出结构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分析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将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利用SVAR模型分析发现:财政支出的非农偏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是影响城乡收入水平比的直接原因;社会固定资产在城乡之间人均投资非平等性通过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间接影响。总之城乡财政支出、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种影响效力存在一定滞后性。

关键词:财政支出 投资结构 收入差距 SVAR模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直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虽然使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社会财富积累的非均衡发展日益严重,社会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警戒线以上,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将不利于农业经济甚至宏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Perptti,1996;Panizza,2002;陆铭等,2005)。应当承认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起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财政支出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定位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随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内学者们对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大相径庭,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财政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孟勇(2009)认为财政支出有利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廖信林(2012)利用SVAR模型分析认为当前过分偏向城市的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产生正效应。付晓枫等(2014)从收入弹性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财政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农村居民。赵霞等(2014)认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应扭转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种观点则从支出项目来研究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不同项目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同。李海江等(2008)对云南财政支出项目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发现,农业支出等民生支出增加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行政管理支出则起相反作用。陈安平等(2010)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表明只有倾向农业投入和科教文卫支出增加的财政结构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钱争鸣等(2014)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的研究结果认为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农村财政投入,以实现城乡之间长期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经济非均衡发展,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重点分析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

SVAR模型是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结构表达式(西姆斯1980年提出了VAR模型)。VAR模型把每一个外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是包含多个方程的非结构化模型,从而对所有内生经济变量关系进行动态性描述。VAR模型建模过程不依靠相关经济理论为基础,是建立在经济变量统计性质的基础上,一般性的无约束VAR模型不能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主要是因为无约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随机扰动向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将经济变量的结构关联性转移了。一般地,一个滞后P阶的VAR模型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

矩阵Ψ的主对角元素均为1,如果该矩阵为下三角矩阵,则类似的约束常被称为“伍德因果链”(Wold Causal Chian:WCC)约束,WCC约束给出了一个递归的SVAR系统,包含了n(n-1)/2个约束条件,n为内生变量个数。Π为结构式中滞后内生变量的系数矩阵,μt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的结构误差项。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表1为相关变量的指标构建与说明。YUrban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Rural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FUrban与FRural为非农财政支出和农业财政支出;GUrban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总量,考虑到城镇发展以二、三产业为主,因此用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作为代理变量,GRural表示农村经济发展总量,用第一产业产值表示。PUrban和PRural分别为城镇户籍人口和农村户籍人口,主要是考虑到户籍制度对城乡公共资源的影响。IUrban和IRural表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1.城乡收入差距(GAP)。借鉴李伶俐等(2013)、贺俊(2013)等大多数研究文献的指标构建方法,利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比值越大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2.财政城乡支出结构(FINANCE)。为了体现财政支出的非农偏好,更好地表示城乡财政支出差距,分析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将财政支出结构表示为城镇居民人均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财政支出的比值,该值越大表明财政支出的非农偏好越强,城乡财政支出差距越大。

3.经济发展水平(R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人均GDP,为了体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利用城镇人均GDP比农村人均GDP,比值越大表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

4.固定资产投资结构(INVESTMENT)。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值来表示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指标值越大说明非农投资倾向越严重。

上述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各年度的《新疆统计年鉴》以及《新疆财政年鉴》。样本数据为1985-2013年,由于本文所构建指标主要体现城乡差距,因此并没有利用物价指数平减剔除价格影响因素。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为了减弱异方差影响,将原始数据对数化,在原数据变量前加LN表示。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各项指标来看,各变量的统计性质良好,可以进行建模分析。

实证分析

(一)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数据由于其往往带有严重的时间趋势,不满足现代计量经济学对数据平稳性的定义,经过对原始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始序列均不平稳,因此不能直接建立计量模型。常用的办法是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通常对时间序列取一阶或者二阶差分后,序列均能够变得平稳。对本文研究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经过单位根检验发现数据均变得平稳,属于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建模要求,差分后的序列用在原变量名称前加字母D表示,检验结果见表2。

(二)协整分析

ADF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符合进一步进行协整关系假设检验的前提条件。由于VAR模型是一种对滞后期较为敏感的计量模型,在对相关变量进行JJ协整检验前,必须要估计出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滞后期的选择标准主要是AIC、SC和LR等检验结果,同时结合变量的自由度以及VAR模型的稳定性。滞后期检验结果表明,应该建立滞后1期的VAR模型,同时经过检验特征根倒数的模发现,均位于单位圆内即小于1,因此建立的VAR模型是稳定的,这为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奠定了基础。表3协整检验表明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均支持变量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城乡支出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可以用协整方程表示为:

LNGAP=1.1017LNFINANCE+0.3908LNINVESTMENT+0.9863LNRGDP+4.2023

从长期影响系数的符号来看,变量系数均为正,这是符合预期假设和经济理论的。财政支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投资对城乡收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因此财政支出、城乡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效力最大,达到1.1017。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力大于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间接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其影响是直接的。表4的VAR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除了投资结构滞后期变量外,其他变量的滞后1期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影响效力从大到小依次是其本身、财政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结构。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在LNGAP方程中,方程的联合格兰杰检验非常显著,除投资结构变量外其余变量均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从数据统计性质来看,本文指标构建相对合理。

(四)SVAR模型参数估计及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图很好地从时间效应和冲击强度两个维度刻画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其他变量冲击的响应路径。图1中横轴为时间年度,表示冲击影响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强度。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1期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投资信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均为正,这符合本文的经济理论假设。在第1期,城乡收入差距对本身的新息反应最为强烈,达到0.0487,说明在当期收入差距受本身影响较大;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和财政支出,然而未到第2期,财政支出变量信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强度就超过了其他变量,并且持续上升在第3期达到顶峰,冲击函数值达到0.6198,维持到第4期的高冲击强度后开始走弱;城乡收入差距变量对自身冲击响应开始为正后随即迅速减弱,到第3期后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强度已经超越了城乡收入差距本身,分别达到0.0303和0.0348。

最后,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各个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冲击强度逐渐减弱,但财政变量的冲击强度仍然维持在所有变量之上,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本身。总体看来,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效应次之,并且均有2至3期的滞后期,这种正向效应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新疆198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城乡支出结构、投资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利用协整理论,分析发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变量的长期影响效力系数表明,城乡之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都有助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中城乡之间财政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影响。VAR参数估计发现,财政城乡支出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显著性影响,说明财政城乡支出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期。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与前面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过分偏向城市的财政支出和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都产生正效应,这与廖信林(2012)研究结果趋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相吻合。

以上研究结论对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以下政策启示:第一,优化财政支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偏好。虽然每年国家的财政支农资金绝对数保持较高增长,但偏向农村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并无明显变化,财政的非农偏好并无明显改善。扩大财政支农在整个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等民生性财政支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力措施。第二,强化农村投资偏好,扭转长期以来存在的投资非农偏好问题。由于农村投资回报率较低、周期长等问题,长期以来投资非农偏好严重,应该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让农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建设幸福新村。第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提质增效。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直接影响,应该积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大财政对现在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参考文献:

1.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12)

2.廖信林.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J].软科学,2012(4)

3.赵霞,刘萌.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分析—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4.孟勇.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计量分析[J].财政研究,2009(8)

5.陈安平,杜金沛.中国的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统计研究,2010(11)

6.李海江,马金书.云南省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

7.付晓枫,李峄.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节作用分析—基于收入弹性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财政支出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人口红利、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