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孵化器盈利模式探讨
2016-03-02赵绘存
赵绘存
内容摘要:孵化器作为中小企业孵育创新载体,其商业的成功必将依赖于孵化器自身的持续盈利。本文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出发,以价值链条为导向,分析配置孵化器生产要素资源,构建了孵化器运营管理体系架构,即项目渠道建设体系、内部共生体系和外部延展服务体系,以期对我国的孵化器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孵化器 价值链 运营管理
1959年,美国乔·曼库索最早提出了“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并创办了世界第一家企业孵化器。1987年,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孵化器。20余年发展,孵化器正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孵化器研究情况与现状
国外学者针对孵化器研究比较成熟,主要围绕孵化器的概念界定、商业模式创新、孵化器绩效评估、孵化器网络构建、孵化能力评估等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阐述。国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孵化器为整体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的水平上,探讨孵化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二是重点选取国外有特色的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国外孵化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为国内孵化器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三是立足于不同的视角,从孵化器特征要素(如管理制度、绩效水平、知识文化、竞争力)入手,解析其对孵化器管理运营的影响。
总体上讲,多数学者更关注的是将孵化器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主体,研究探讨创新孵化器管理及完善孵化器功能,忽略了孵化器作为经济组组的盈利性一面。如谢艺伟等(2010)十分注重强调服务在孵化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于旭等(2013)提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于企业需求的创新服务体系。尽管已有学者指出孵化器作为盈利主体将成未来发展趋势,但目前为止,将孵化器定位于一个盈利实体,来设计其运营管理体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本文结合孵化器的管理、组织结构和特点,基于价值链理论,构建以盈利为导向的孵化器管理运营模式,为我国孵化器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孵化器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形成完整的企业价值链条,即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价值链条各个要素合理匹配,形成一个不断进行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循环。孵化器成功运营,取决于孵化器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即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投入和提高收益,其核心的经济增值点可以定义为三个方面:一是归结于孵化器在孵化过程中依托各种有偿服务创造的价值增值,二是归结于建立与特殊产品(在孵企业)的共成长机制或模式,与企业共成长,分享成功孵化企业产生的价值增值。三是归结于孵化器运营管理的成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孵化器自身无形资产——商誉。不论是来自企业成功孵化还是孵化器自身增值,从广义上讲,均可以看做是在孵化器这个实体中,围绕着价值链,以资源的合理匹配为前提,进行价值的产生与创造,并实现价值的增值。本文所构建的孵化器运营管理体系,以价值链为主线,按照价值链中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对应孵化器的内部构成和运营要素,将其划分为项目渠道建设体系、内部共生体系和外部延展服务体系(见图1)。
(一)项目渠道建设体系
项目渠道建设体系定位于孵化器价值链条中供应商价值链环节,学者们比较重视入孵企业的选择,往往忽略了项目渠道的建设。项目渠道建设体系直接影响着一个孵化器的项目来源、质量和稳定性,是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输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孵化器后期的盈利水平。搭建项目渠道建设体系,应着力构建三点一线,即以引进孵化为主线,围绕引进与孵化工作,构筑突破点、控制点和强化点。突破点在于项目源,一是建立常态化的招商队伍和招商引资机制。孵化器运营要设立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充分利用媒体、社交网络等多种手段,特别是新兴传媒技术,构建招商网络渠道;二是要明确发展定位,孵化器作为一个企业主体,要根据孵化器本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地区产业发展布局与规划,有侧重的发展重点产业、朝阳产业中的快速增长细分领域项目,避免盲目引进;控制点在于企业的入驻筛选,其一,要建立专业的评审机构或专家评审委员会,构建合理的专家评审咨询队伍和人员,充分利用外脑,为孵化器发展建言献策。其二,对拟入驻企业进行全方位测评,重点考察企业团队组成、发展潜力、发展风险等指标,深度测评企业与孵化器发展匹配程度,保证入驻企业的质量。强化点在于塑造孵化器的品牌:孵化器的外部形象识别建设和内部品牌文化建设;创新探索孵化器营销新策略,立足市场、品牌、战略,从空间角度延展孵化器在区域范围乃至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二)内部共生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孵化器主要收入来源于房租、仪器设备租赁等,仅少部分会涉及到专业化服务收入,并且专业化服务收入相对较低。笔者调查发现,尽管绝大部分孵化器搭建了专业化服务平台或窗口,但往往利用度不够。排除企业数量、平台服务质量等因素,研究认为其根结在于服务体系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方式亟需转变,解决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职能型服务体系中孵化器与企业缺乏互动的局面,进而强调从市场营销获利角度,主动去开拓服务,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形成或探索形成新的服务。
内部共生体系,起源于生态学的理念,本文主要是以孵化器为主体,以企业与孵化器的关系、在孵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客体,维护主客体之间的相容性共生发展,探求实现在孵化器主体范围内的整体价值最大化增值的有效渠道或路径,发掘孵化器管理的服务模式创新和孵化机制创新。其深层次实质是生产要素和科技服务在不同单元之间的转移和释放,是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在价值链条上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价值管理、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过程。
在内部共生体系构建上,包含着两个层次,一方面是价值的管理,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其外在表现为孵化器对孵化器内部企业的管理,一是要完善服务平台体系的搭建,根据产业链条设置相应的资源化平台,完善以产业链条为主线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体系;二是强化主动性专业服务能力的比重,改变传统的以搭建平台、入驻窗口等形式为主,等待入孵企业主动咨询的被动服务模式;三是强化孵化淘汰体系建设,建立基于在孵企业孵化发展周期的考核体系,加强入孵企业的动态管理,对入孵企业培育的同时做好企业的孵化考核,动态监控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企业,及时清理不合格企业;四是要建立个性化服务体系,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在孵化器资源支配范围内,针对孵化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强化企业软肋,支撑企业发展。另一个方面是价值的创造与增值,其表现形式为孵化器参与分享企业价值增值。一是通过主动与入孵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寻找潜在的服务点和需求,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来创造企业价值和孵化器价值;二是要建立孵化器风险收益分享体系,即孵化器通过某种双方认可的方式,将价值分享嵌入到在孵企业发展,形成集团化孵化模式、持股孵化模式、担保孵化模式等多种不同的介入操作模式,与在孵企业风险共担,在合适时机选择合适的方式退出,分享企业增长带来的收益;三是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创新要素资源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与分配的中介,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带动三方获利与增值。
(三)外部延展服务体系
主要基于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强调孵化器与外部的有效沟通,是产业价值链条中产品或品牌被顾客认可并最终实现价值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孵化器如何发挥一个功能主体职能,衔接企业的某些具体功能,如市场开拓、维护和产品营销等或作为企业参与者,通过合理的退出机制来分享在孵企业毕业时所产生的企业价值增值。外部延展服务体系是孵化器实现服务增值最大化的环节,是孵化器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点和主要来源。
在这个体系范围内,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第一个层面是延展孵化器自身产品价值链条,搭建产品市场化增殖体系,以孵化器为整体,构建孵化器的集群品牌平台、营销网络平台,主要针对在孵化期间已初步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但未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营销能力的在孵企业,探讨产品代销、分销的渠道模式,创造孵化器品牌,统一营销,参与渠道价值链中物流链条和分销链条利润分配。第二个层面是强化孵化器自身的科技孵化辐射能力,形成服务网络,延展孵化器资源的服务能力辐射范围。主要是构建基于地域性或是行业性的孵化器联盟,建立孵化器的信息共享和服务共享机制,促进孵化器与成员机构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引进第三方机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平台和专业化的团队对外提供专业服务,拓展市场,获取更多商业价值,并提升孵化器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塑造孵化器品牌,促进孵化器无形资产的增值。第三个层面是做好后孵化增殖体系,完善企业退孵机制,安置退孵企业,包括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的配套,为企业提供适合的发展空间,并分享企业入驻产业化园区的政府财政鼓励性收益、园区租金收益。同时针对有参股孵化或资本注入的企业,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和资本退出机制,分享孵化过程中企业的资本增值带来的收益。
结论
本文主要从价值链的角度,围绕价值链中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四大环节,构建出基于项目渠道建设体系、内部共生体系和企业延展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孵化器盈利模式。三大体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项目渠道建设体系是源泉,内部共生体系是核心,外部延展服务体系是重要支撑。此外,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主题强调的是一种孵化运营模式的构建,偏重理论研究,下一步要针对孵化器盈利模式做多样本案例分析,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Plosila WH,Allen DN.Small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public policy:implications for state and local development stragies[J].Policy Studies Journal,1985,13 (4)
2.王水莲.国内孵化器研究文献综述:1989-2012[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
3.Grimaldi,R, Grandi,A.Business incubators and new venture creation:An assessment of incubating models[J].Technovation, 2005,25(2)
4.谢艺伟,陈亮.国外企业孵化器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
5.于旭,陈雪莹,郑子龙.基于需求视角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创新—以长春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对象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7)
6.Becker B,Gassmann O.Corporate Incubators:Industrial R&D and What Universities Can Learn from Them[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31(4)
7.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4
8.陈丽兰,戚安邦.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