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研究
2016-03-02孔祥西程钧谟蒋兵张金山
孔祥西 程钧谟 蒋兵 张金山
内容摘要: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条件下,有关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探讨评价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指标体系也势在必行。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维度分析提炼出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4个一级指标,即信息管理、成本增加、网络平台和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分解为16个二级指标,并构建了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模糊层次分析,对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指标对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B2C企业 信息共享风险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CNNIC报告,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同比增长48.7%,占到总交易规模的一半。B2C企业已成长为电子商务市场的绝对主体,所在市场已经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在B2C企业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信息内容失真、信息隐匿、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及软件设计的缺陷等问题都会带来信息共享风险,阻碍B2C企业运行与发展。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找出信息共享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使用适合的方法预防或者解决,才能提高B2C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问题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一级指标提炼
在汇总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有关方面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其按照维度进行汇总,通过维度对比,最终得出本文对于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的主要指标维度,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研究。
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控制方面:王庆喜(2009)探索了信息共享过度和不足两个方面带来的共享风险。周婵(2012)从信息的内容方面研究其带来的风险,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王迎军(2005)阐明了信息的时间价值,从信息共享的两方面进行阐述,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措施。
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方面:余鲲鹏、郭东强(2009)探究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的影响因素,阐明了信息内容、网络平台、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重要性,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风险。焦亮(2010)阐明了信息内容、企业管理能力、信息价值和成本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提出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齐源(2010)在构建的信息共享风险预警体系中阐明,信息内容、委托代理关系、管理风险、成本增加风险和技术风险是主要影响指标。
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防范方面:赵玉婷(2012)从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五个方面入手,探究了我国B2C企业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沙威和许茂增(2007)给出了有效的信息共享激励方式,指出成本增加对信息共享风险的重要性。
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其他方面:马永生(2006)探究了信息内容和委托-代理关系对于信息共享过程的重要性。蔡淑琴和梁静(2007)从成本增加和政策角度入手,在探究了信息共享在供应链协同的条件下,对效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柳键、马士华(2004)从技术角度研究了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认为在信息共享时不注重信息内容的层级与重要性会导致信息共享程度不同,并构建了信息共享模式及实质性内容。
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关于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的主要维度仍没有形成统一定论,本文将以上分析归纳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诸多的维度中(信息管理、成本增加、网络平台、信息内容、委托代理关系、技术和金融环境),信息管理、成本增加、网络平台和信息内容这四个维度出现的次数最多,紧随其后的是技术,最后是委托代理关系和金融环境。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的主要维度总结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管理、成本增加、网络平台和信息内容。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对四个维度定义如下:信息管理指的是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开展的相关计划、组织领导和创新等工作;信息内容指的是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出于信息内容自身引起的风险,比如信息的失真、滞后、冗余和不完备等;网络平台指的是提供给B2C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作为平台的整个互联网引起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成本增加指的是B2C企业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由于顾及成本增加而不愿采取某些措施导致的信息共享风险。
(二)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一级指标分解
1.信息管理。王庆喜(2009)探索了信息共享过度和不足两个方面带来的共享风险。余鲲鹏、郭东强(2009)在信息管理维度分析了信息控制不力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他们还指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顺畅也会引起信息共享风险。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管理因素包括:信息流动不畅、信息共享过度、信息共享不足、信息控制不力。分别对这四项指标定义如下:信息流动不畅是指B2C企业信息共享过程中信息流出现流动阻塞,导致不顺畅等现象;信息共享过度和不足是指在B2C企业信息共享过程中由于信息共享量过大或者过小招致的风险;信息控制不力是指信息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掌握和控制力度不足而导致信息共享风险。
2.成本增加。沙威和许茂增(2007)认为信息共享过程中信息共享资产的专用性会导致信息共享风险。齐源(2010)指出设施、软硬件投入的不足、员工培训和数据库建立是信息共享风险的重要组成因素。综合以上分析,成本增加维度包括员工培训、数据库建立、资产专用性、设施、软硬件投入。分别对这四项指标定义如下:员工培训、数据库建立和设施、软硬件分别指的是B2C企业为降低信息共享风险在员工培训、数据库建立和设施、软硬件方面投入的成本;资产的专用性指的是B2C企业信息共享过程专门用于防控风险的资产专用性的强弱以及多少。
3.网络平台。齐源(2010)指出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共享平台的兼容性、安全性等会影响信息共享风险。王迎军(2005)阐明了平台技术的重要性。余鲲鹏、郭东强(2009)认为共享平台的畅通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综合以上分析,网络平台维度包括网络平台的兼容性、网络平台的安全性、网络平台的畅通性和网络平台技术选择。分别对这四项指标定义如下:网络平台的兼容性是指网络平台对于共享信息的兼容和与其他平台的兼容;网络平台的安全性是指信息被截获、病毒侵扰、遭受攻击等外部环境的干扰;网络平台的畅通性是指信息能否流畅、顺利的实现共享;网络平台技术的选择是指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共享技术的选取。
4.信息内容。焦亮(2010)指出信息失真和信息隐匿是导致信息共享风险的元凶。马永生(2006)认为信息的滞后和冗余会导致信息共享的风险。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市场维度包括信息失真、信息滞后、信息冗余、信息隐匿。分别对这四项指标定义如下:信息失真是指在信息共享过程中信息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事物原状;信息滞后是指信息无法及时的实现实时共享;信息冗余是指信息的存储方式和数据结构不合理导致信息重复;信息隐匿是指共享信息者为自身利益而刻意隐瞒部分信息。
(三)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于AHP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分析
模糊综合法是用专家群体鉴定意见所得出的各鉴定指标等级的隶属度。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层次分析法;第二部分,模糊综合评价。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了评价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本文以B2C企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来研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评价。在专家打分过程中,选取的20名专家涵盖了高校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部分B2C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保证本文与实际生产的密切相关性。
通过专家小组法,利用1 - 9 标度(见表3)分别对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各个指标进行成对比较,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出各层次中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1、B2、B3、B4,见表4-表8,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分析
在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值之后,还要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确定各指标的合成方法,即将下层指标权值复合成上层指标权值的计算方法。在可用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的方法中,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评判事物隶属度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有效的处理人们在评价过程中本身所带有的主观性,以及客观所遇到的模糊性现象。本文使用“良好、一般、差”的三级隶属度,模糊综合评价通常按以下的步骤进行:确定评价因素集合U={u1,u2,,,uN};确定评价等级标准集合V={Vl,V2,…,Vv};确定隶属度矩阵;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
根据以上阐述,对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评价根据公式Bi=Wi*Ri可得一级综合评价计算结果,查表5可知,W1=[0.34 0.19 0.37 0.1]。由专家打分得到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可知:
(三)评价结果分析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可知,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第一层指标排序依次为:信息内容、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成本增加。其中信息内容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为35%,信息管理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为31%,网络平台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为20%,这三个一级指标相对目标层所占权重达到了86%,是反映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主要指标。在第二层指标中,按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排序为:C3、C6、C1、C9、C7、C8、C15、C2、C14、C16、C5、C4、C13、C10、C6、C11。其中C3、C6、C1、C9、C7、C8、C15、C2、C14、C16这10个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之和达到了83.2%,可以认为是反映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主要指标。
在B2C企业内,C11、C6、C10、C13这四个因素占总权重的6.9%,在这一行业中影响较小,可以删除,从而得到适合评价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指标体系。
所评价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水平有53.7%的可能属于“一般”;有33.8%的可能属“良好”,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在三个等级的隶属度中53.7%的数值最大,因此,所评价的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水平为“一般”。
综上,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维度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给出了适用于一般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B2C企业为例进行了信息共享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分析。因为不同B2C企业的信息共享有不同特征,所以不同B2C企业评价指标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不同B2C企业信息共享的各自特点和本文给出的评价体系,通过指标重要性排序分析,制定出适合不同B2C企业信息共享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王庆喜.供应商管理库存下信息共享风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6)
3.周婵.电子商务下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与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2(10)
4.王迎军.供应链管理实用建模方法及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余鲲鹏,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6.焦亮.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风险评价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8)
7.齐源.基于第三方及GAHP的供应链信息共享风险预警[J].软科学,2010(5)
8.魏奇锋,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共享的风险防范研究[J].情报杂志,2011(11)
9.沙威,许茂增.基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违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物流技术,2007(12)
10.马永生.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风险及弱化[J].煤炭经济研究,2006(8)
11.蔡淑琴,梁静.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联研究[J].管理学报,2007,4(2)
12.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合作的动态过程及合作契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1)
13.杨超,赵昆. B2C 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与服务模式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