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工资计算方法建构与实证研究
2016-03-02孟凡新
孟凡新
内容摘要:本文从Jacob Mincer的收入函数法入手,比较了城市职工和农民工两个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培训收益率、健康收益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计算农民工市民化工资的方法。结果显示从理论上来讲,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健康、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工资收入(市民化工资)应等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4%。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 人力资本差异系数 市民化工资
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本文从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出发,假设城市职工的劳动力价格与其价值是吻合的,其工资水平能够代表其劳动力价值。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计算出了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差异系数,然后用该系数乘以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出农民工的市民化工资。
(一)农民工
民工,农民工的简称,是我国特有词汇,指身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由于我国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所谓农民工,实际就是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在城市,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传统意义上讲,他们既不是真正的农民,也不是真正的工人。于是众多的学者就干脆给了他们一个有概括性的名字:“民工”、“边缘人”。虽然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但其兼有农民与工二者的双重身份,主要指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务工的农民,其特征有三个:一是持农村户口,但在城市、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二是拥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以城镇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及生活来源:三是工作生活居所不稳定具有流动性,生活工作居住总是随着务工场所的变化而改变。
(二)市民化
农民工的“市民化”,是指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他们离开农村进入了城市,完全成为市民(居民)的现象。这包含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其身份地位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农村户口变为城市的非农业户口;二是经济地位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其工资收入与城市职工持平。
(三)市民化工资
市民化工资指的是以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具体是指以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为基数,通过比较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人力资本差异,来计算出的农民工成为真正市民理论上应拿的工资水平。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要的数据来自侯风云课题组在2002年7-12月组织的全国性典型调查。该调查对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的典型样本调研,对城镇职工和外出打工人员两个群体进行收入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研究。
(二)城市劳动力与农民工劳动力的收入与人力资本状况相关性的比较
1.教育收益率比较。使用Mincer收入函数的简化形式来估算,直接采用侯风云教授的计算结果为:
参考文献:
1.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林毓鹏.中国城乡教育支出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7(24)
3.林志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协整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2
4.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5.姚先国,张海峰.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基于省级混合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D].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