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及其演变

2016-03-02全诗凡江曼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津冀

全诗凡,江曼琦

(1.云南财经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2.南开大学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



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及其演变

全诗凡1,江曼琦2

(1.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2.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区域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997、2002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产业链复杂度方法,探索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总体来说,伴随着经济发展,京津冀区域产业链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区域内城市间联系来看,北京和天津对河北省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减弱。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发展,应该从区域产业链方面着手,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产业链的联系,尤其要加强河北省对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投入,以便其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区域,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产业链;投入产出表;平均波及步数法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区域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单元在这一潮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被人们所熟知并得到政府部门、实业界和学者等各界人士的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是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好坏依赖于产业发展是否完善和强大,正如叶堂林(2011)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一体化[1]。国内对区域产业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研究地域范围内产业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对于未来区域产业合作的构想上。李斌等(2007)认为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产业资源、产业结构与产业水平的区域差异以及基于这种差异实施产业合理空间定位、差异化发展、梯度转移等分工合作战略[2]。祝尔娟(2009)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整合与升级存在良好的现实基础[3]。针对区域产业一体化的类型,厉无畏(2010)认为产业合作有三种类型:第一,各城市按照自己的强势产业、特色产业实现地域分工,即行业上的分工合作;第二,零部件企业和成品企业的合作,即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第三,按照价值链的分配来考虑区位分工与合作,即产业链条上的合作[4]。江曼琦(2001)认为大型跨区公司(企业)和企业集团利用其自身系列化和成套服务的优势,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企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5]。可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得落实到具体产业上,更具体地应该从产业链,尤其是从区域产业链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产业链由中国学者提出,是属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国外少有人研究,然而国外价值链和供应链理论对产业链理论的研究起到了关键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中国相关产业链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之后,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研究思路,一是对特定行业产业链的研究,比如具体某种农业产业链、具体某个工业部门的产业链等;二是对产业链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比如产业链的内涵、类型、组织形式、优化途径、成长机理和经济效应等。由于本文关注的是区域产业链,故不对这些做文献综述,下面对区域产业链进行文献综述。

目前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的研究还不算多。从理论上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龚勤林(2004)和陈朝隆(2007)的研究。龚勤林(2004)对区域产业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产业部门对优势区位的追逐、微观经济活动指向性是区域产业链形成的根本原因,并且产业链接通和产业链延伸是实现区域产业链的主要方式[6]。陈朝隆(2007)借鉴了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诸多理论,比如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累积因果效应理论、梯度理论等传统区域经济地理理论,还有新产业区、新经济社会学、新经济地理学、国家竞争优势、创新体系等理论对产业链各环节在不同空间布局上进行了解释[7]。

从实证上对区域产业链进行的研究则更是显得不足和不成熟。区域产业链进行实证的文章不多的原因是产业链的各环节不好界定以及各环节的数据不易获得。比如,陈朝隆(2007)只是基于整条产业链产值的统计描述对中山市小榄镇从早期水稻种植、鱼塘养殖产业链演变成现在的水果、蔬菜、花卉苗木和观赏鱼养殖等产业链进行实证[7]。然而,马国霞(2011)等提出了确定产业链各环节的方法,依据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将某一行业作为下游产业,将对该行业的中间投入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于均值的行业作为下游产业,上下游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并且计算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8]。许优美(2010)也基于投入产出表,应用平均波及步数法确定了天津市的几条主要产业链并进行了实证分析[9]。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基于投入产出表研究产业链是一种比较客观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些文献普遍存在的缺点是不能对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产业链联系进行定量研究。

对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产业链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丰富区域产业链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利于指导区域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的三大区域之一,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本文将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省级内部投入产出表,应用产业链复杂度方法,定量研究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和演变。

二、计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1.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产业链复杂度的衡量方法由荷兰著名投入产出学家埃里克和罗梅罗(Erik & Romero,2007)[10]提出,通过计算产业链各部门间互相影响的平均经济距离来测度,也称为平均波及步数法(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通过计算部门间相互影响的平均波及步数,可以反映出经济系统内部各部门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产业链的长度,也即产业链复杂程度。该方法主要是为了测度某一个部门变化影响另一个部门变化的平均步数,某一部门变化对另一部门的影响不仅包括某一部门成本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也叫成本推动),还包括某一部门需求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也叫需求拉动),而投入产出表由于统计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所以平均波及步数法是基于投入产出表设计得来。下面以投入产出表为背景,介绍产业链复杂度计算方法。

先来考察某一部门需求变动对另一部门波及影响的平均步数。根据列昂惕夫模型,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A2+A3+…=(I-A)-1,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表示的是最终需求增加一单位对于总产出总的影响乘数效应,对矩阵B的理解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I表示最终需求增加一单位对总产出的影响,A表示对所有部门的直接影响,即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2表示对所有部门的一步间接影响,A3表示对所有部门的二步间接影响,以此类推。

为了研究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上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某一产业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还要关注这种影响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是一步间接影响还是多步间接影响,为了区分这种影响,可以将这种影响取名为“部门间经济距离”,或称为经济影响距离,比如,直接影响就被定义为一步经济距离造成的影响,其经济距离为A;一步间接影响就被定义为二步经济距离造成的影响,其经济距离为2A2;二步间接影响就被定义为三步经济距离造成的影响,其经济距离为3A3;以此类推,可以得到经济距离的总和,用H表示,有:

H=A+2A2+3A3+…

(1)

得到经济距离后,再求平均距离的APL值U:

U=H/B=(A+2A2+3A3+…)/(I+A+A2+A3+…)

(2)

具体来说,

对H的计算,将式(1)两边乘以(I-A),得到:

(I-A)H=A+A2+A3+…=B-I

(3)

从而,有:

H=(I-A)^(-1)×(B-I)=B(B-I)

(4)

以上是从需求变动视角得到的APL值U,另外也可以从成本推动视角求得APL值V。对于成本推动视角得到的APL值V的计算方法,可参考许优美(2010)[9]的研究,且已有证明需求拉动的APL值U和成本推动的APL值V是相等的。

2.数据使用说明

本文使用的投入产出表包括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及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河北省和山东省投入产出表。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为单位研究经济系统的产业链复杂度,由于没有现成的统计京津冀区域为单位的投入产出表,所以需要对已有区域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试图得到以京津冀区域为单位的投入产出表。首先,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其中京津区域包括北京和天津,北部沿海区域包括河北和山东,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提供了京津区域和北部沿海区域内部投入产出表以及与其他区域的投入产出表,为了得到京津冀区域为单位的投入产出表,则需要得到河北省的投入产出表。然后,本文试图从北部沿海区域投入产出表里得到河北省投入产出表,假设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相同、产业部门间的联系也相同,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河北省和山东省各自的投入产出表得出17个部门的产出值,进而通过河北省和山东省各部门的产值之比将北部沿海区域分成河北和山东两个部分,这样就得到了河北省与京津区域各自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两者之间的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最后,再将得到的河北省投入产出表、京津区域投入产出表、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投入产出表以及京津区域对河北省的投入产出表共四个表加总起来,从而得到京津冀区域的投入产出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京津冀区域投入产出表不包括京津冀区域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的投入产出关系,仅包括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投入产出关系,这样有利于研究京津冀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链发展情况以及整个区域一体化进程状况。且得到的河北省与京津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表有利于研究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产业链的互动关系,这是各个省的投入产出表无法得到的,因为各个省的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本省内部投入产出关系,还包括与外界的投入产出关系且与外界的投入产出关系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小区域(比如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等)范围内的产业链的互动关系,本文首次研究京津冀区域内部城市之间产业链的互动关系,算作一个创新点。由于数据限制,本文没有详细探索各城市间产业链联系,而是探索将北京和天津作为一个整体与河北省之间产业链的联系。

三、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实证研究

1.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图1 1997、2002和2007年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为了方便进行比较以及确保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可靠性,本文不仅计算了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还计算了京津区域产业链复杂度。从图1可以看出,1997—2002年,无论是京津区域还是京津冀区域,两者的产业链复杂度都下降了,分别从2.78和3.16下降到1.92和2.12。虽然1997—2002年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下降,但是不能认为在这期间区域产业链的各部门间联系减弱或发展变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国家实行了经济大改革使得经济结构实现了大的改变,进而影响了产业链结构大变化,这与吴三忙和李善同(2013)[11]的研究结论一致。具体来说,自中国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兼并和重组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数量显著减少,国有企业数量从1997年的11.38万家下降到2002年的4.11万家,下降了63.88%[1]。国有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使得原本属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小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形成一个大企业,这样的话,原本通过市场交易的行为内化为企业内部过程,产业链的联系程度自然也会下降。

2002—2007年京津区域和京津冀区域产业链总体复杂度分别从1.92和2.12上升到了2.08和2.46,分别上升了8.33%和16.04%。国有企业兼并和重组基本完成之后,经济系统进入了市场化程度更加成熟的阶段,京津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产业链各环节的联系程度也不断加强,产业链复杂度的提高也印证了这一点。

2.各部门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表1 2002、2007年京津冀区域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由于1997年是国有企业大改革之前,产业链复杂度比2002年要高,没有可比性,故这里没有报告1997年各部门的FA指数和BA指数。

FA指数表示一个部门成本变动对其他所有部门的影响之和,BA指数表示一个部门需求变动对其他所有部门的影响之和。如果某一部门的FA指数大于BA指数,说明该部门属于基础部门,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处于产业链的前端,该产业的成本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更普遍。从2007年来看(见表1),FA指数大于BA指数的部门有农业(FA值为2.80,BA值为2.54)、采选业(FA值为2.74,BA值为2.2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FA值为2.77,BA值为2.51)、建筑业(FA值为2.63,BA值为2.32)。如果某一部门的BA值大于FA值,说明该部门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该产业的需求变动对其他所有部门的影响更为普遍。从2007年来看(见表1),BA值大于FA值的部门主要有机械工业(FA值为2.22,BA值为2.43)、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FA值为2.48,BA值为2.71)、商业、运输业(FA值为2.06,BA值为2.37)。

再分别从FA和BA指数的变化来看,所有部门的FA值和BA值都有很明显的上升,说明2002—2007年京津冀区域所有部门无论是成本变动还是需求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都有上升,表明产业部门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链不断拓展、产业链联系得到加强,这与前文计算京津冀区域产业链总体复杂度上升的结论是一致的。具体来看,FA值上升幅度较大的部门有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其他制造业和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升了30.51%、22.42%、21.62%和29.63%,说明这些部门对其他部门成本推动的效应越来越明显。BA值上升幅度较大的部门有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上升了25.14%、25.16%、28.06%和33.3%,说明这些部门需求变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津冀区域内省(市)间产业链联系

上文以京津冀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该区域产业链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链联系情况,但是仍然存在缺陷,也就是无法获得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产业部门在三者之间的联系,比如北京和天津之间产业部门的联系程度如何,北京和天津之间产业部门的联系程度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同理,北京和河北、天津和河北之间的产业链发展得如何?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于是本部分试图进一步探索京津冀区域内部省(市)间产业部门的联系情况。

尽管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者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但是根据已有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不能得到,因此,本文退而求其次,试图得到北京和天津作为一个区域整体与河北省之间的产业部门联系。

表2 2002、2007年河北对京津区域中间投入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表2是河北省部门产出作为中间产品对京津区域中间投入的产业链复杂度。从总体产业链复杂度来看,从2002年的1.13下降到2007年的1.07,说明在此期间,河北省的各部门产出作为中间品对京津区域的投入联系程度总体有所下降,这与河北省在此期间发展缓慢而京津区域发展迅速有关,京津区域自身经济实力增强以及产业部门不断完善,使得京津区域发展依靠河北的投入关联程度减弱。

再从FA值和BA值变化率来看,FA值普遍变化率不大,只有个别部门变化率较大,比如采选业下降了11.04%,说明河北省采选业与京津区域其他产业部门间的联系程度在下降;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上升了5.69%,说明河北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对京津区域的投入在增加。BA值下降变化率比较大的部门比较多,比如农业下降12.03%、采选业下降9.54%、纺织服装业下降10.73%,说明京津区域这些部门需求变动对河北区域产业投入的影响在下降。

表3 2002、2007年京津区域对河北区域中间投入产业链复杂度指数

表3是京津区域部门产出作为中间产品对河北省中间投入的产业链复杂度。从总体产业链复杂度来看,从2002年的1.00上升到2007年的1.12,说明在此时间段,京津区域部门产出作为中间产品对河北省的投入联系程度总体有所上升。

再从FA值和BA值变化率来看,FA值上升变化率比较大的部门分别是采选业(24.88%)、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11.46%)和建筑业(19.08%),说明京津区域这些产业部门与河北省的所有产业部门的联系程度在增加。BA值上升变化率比较大的部门主要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49%)和商业、运输业(18.38%),说明河北省这些部门需求变动对京津区域的产业投入的影响在上升。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区域产业链为切入点来研究区域经济产业合作与经济一体化。首先,本文基于1997、2002和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应用京津冀区域各产业部门平均波及步数法和产业链复杂度方法,探索京津冀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产业链总体来说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产业链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其他制造业和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对其他部门成本推动的效应越来越明显,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蒸气热水、煤气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效应越来越明显。其次,本文进一步探索将北京和天津作为一个整体与河北省之间产业链的联系,研究发现,京津区域对河北省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联系在减弱。

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发展,需要从区域产业链方面着手,不仅要努力增强各城市内部产业链关联度,而且要加强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产业链的联系,尤其要加强河北省对京津区域的中间投入,以便河北省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区域,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叶堂林.“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与整合研究[J].开发研究,2011(1):23-26.

[2]李斌,岑倩华,杨丽娟,等.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规划研究[J].热带地理,2007(4):337-342.

[3]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6):881-886.

[4]厉无畏.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J].科学发展,2010(2):3-8.

[5]江曼琦.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0-96.

[6]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7]陈朝隆.区域产业链构建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7.

[8]马国霞,朱晓娟,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产业链的空间集聚度分析[J].人文地理,2011(3):116-121.

[9]许优美.天津市产业链及其演化趋势分析——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10]ERIK D,ROMERO I.Production chains in an interregional framework:identification by means of 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7,30(7):48-60.

[11]吴三忙,李善同.中国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基于1987年至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度[J].管理评论,2013(3):3-11,17.

The Complexity of Industrial Chai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ts Evolution

QUAN Shifan1,JIANG Manqi2

(1.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 650221,China;

2.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1997,2002 and 2007 inter-regional input-output table data,this paper applies the complexity method of industrial chain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It is found that the industrial chai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increasingly close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middle link of Beijing and Tianjin to Hebei is strengthening,and the middle link of Hebei to Beijing and Tianjin is weaken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Hebei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enhance the industrial chain link between inter-region industrial chain,especially increase the middle input of Hebei to Beijing and Tianjin.

Keyword: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input output table;method of average propagation length

(责任编辑:宛恬伊)

作者简介:全诗凡(1984—),男,云南财经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房地产;江曼琦(1963—),女,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11&ZD049)

收稿日期:2015-08-03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2016)02-0042-08

DOI: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2.006

猜你喜欢

京津冀
京津冀优秀画家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率先突破
支持河北省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