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口枣黑斑病病原分离鉴定
——链格孢属的初步研究

2016-03-02常雪艳冯致

甘肃农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孢量孢属链格

常雪艳,冯致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小口枣黑斑病病原分离鉴定
——链格孢属的初步研究

常雪艳,冯致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012年从景泰县采集小口枣黑斑病病果样品,分别在PDA培养基、枣汁培养基、肉质胨培养基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统计和计算分离频率,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共分离出三种菌:菌1,菌2,菌3。通过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的观察,鉴定出菌3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的Alternariatenuis。进而测定菌3在PDA、肉质胨、枣汁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以及菌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从而得出菌3最适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同样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

小口枣;黑斑病;分离鉴定;链格孢属。

枣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东北南部至华南,西南,西北,新疆均有,而以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栽培最普遍。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特别是在山,沙,碱,旱,贫地区农民脱贫和财政自立中占有重要地位。枣树全身是宝,枣树的叶,吊,皮,木分别含有维生素,鞣革物质,单宁及枣酸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加工制品有消炎活血的作用,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枣果实为核果,富含维生素C,可生食,又可制蜜饯,果脯和酿酒,果入药能补脾胃,润心肺,益气养颜。枣树以其适应性强,果实成熟早,产量高,易管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在我国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小口枣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发病时间一般为果实成熟采收前期,发病部位为果顶部最易发病,果柄处不易发病,发病初期枣果颜色深黑色小圆斑,边缘清晰,病组织呈硬海绵状坏死,无味。发病后期病部果皮完好,变硬,呈黑红色,有光泽,内部症状病果内初浅粉红色,后期病部果肉变肉粉色,病部果肉组致呈圆形,易剥离,发病中期黑斑逐渐变大,并向纵深扩展。

2012年从景泰县采集小口枣黑斑病病果样品,对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对分离出的病原进行分离频率的计算,并通过菌落形态的观察,孢子形态的观察对菌3进行鉴定。同时,对其中在不同培养基上测定菌3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

一、结果与分析

(一)菌种分离频率的计算

表1 在PDA培养基上不同保存方式下不同发病部位四种菌的分离频率(%)

表2 在肉质胨培养基上不同保存方式下不同发病部位四种菌的分离频率(%)

由表1,表2,表3可知:常(30%~40%)的病果在三种培养基上都分离出了菌1,菌2,菌3,且菌1的分离频率最高,而冰箱里保存的病果,在PDA培养基上没有分离出菌1,只分离出了菌2和菌3,肉质胨培养基和枣汁培养基上,三种菌都出现了,且菌3的分离频率最高;常(80%~90%)在枣汁培养基和肉质胨培养基上青霉的分离频率达到了100%,在PDA上也达到87.5%,而冰箱里面和常(30%~40%)保存的枣青霉的分离频率不到10%;从冰箱里保存的枣分离出的致病菌来看,病表的分离出的菌的分离频率大于病肉部位的。

表3 在枣汁培养基上不同保存方式下不同发病部位四种菌的分离频率(%)

(二)链格孢鉴定结果

1.链格孢菌落形态。菌落圆形或近圆形,初期有明显的两次纹论,边缘整齐,初期灰白色,然后转黑色或灰黑色,在培养基上平铺,菌落绒毛状,致密。

分生孢子褐色或褐黑色,形状变化较大,卵圆形,不规则形,既有横膈膜,也有纵隔膜,2~7个链生,倒棍棒形,有喙,喙长度不超过分生孢子的1/3,圆柱形或圆锥形。

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或稍弯曲,一般不分枝直立或稍弯曲,淡褐色。

经鉴定,认为该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sp)真菌。

2.菌3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测定。由图1可知: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枣汁培养基上次之,在肉质胨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慢;120 h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达到75 mm,长满培养皿,枣汁上为70 mm,而在肉汁胨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为62 mm。

图1 菌3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测定

3.菌3产孢量的测定。链格孢培养120 h后,由图2可知: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每视野可观察到52个孢子,枣汁培养基产孢量次之,肉质胨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小,每视野36个。

图2 链格孢产孢量的测定

二、结论

通过对从景泰县采集的小口枣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四种菌,菌1,菌2,菌3还有曲霉;通过分离频率的计算,得到菌3的分离频率最高,其次为菌2,再次为菌1;对病枣不同部位进行分离时,菌在表皮部位的分离频率要高于果肉部分的,可知病原菌大多存在发病部位的表皮部分;对菌3的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的观察,根据《真菌鉴定手册》鉴定菌3为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Alternariasp)真菌。通过对菌3链格孢菌的生长速率的测定,测得链格孢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在肉质胨培养基上生长最慢,枣汁培养基上生长适中;通过产孢量的测定,测得链格孢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大。

通过对从景泰县采集的小口枣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出四种菌,菌1,菌2,菌3还有青霉,其中菌1为聚端孢属粉红聚端孢酶(Trichotheciumroseum),菌2为根霉属匍枝根霉[R.stolonifer(Ehrenb.exFr.)Lind],通过对菌3的菌落形态的观察,通过显微镜对菌3的孢子形态的观察,再通过与真菌鉴定手册的对照初步最终鉴定结果确定菌3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rnariatenuis)。从不同材料中分离得到,冰箱里保存的枣分离出链格孢的分离频率最高;从常(80%~90%)在各个枣汁培养基和肉质胨培养基上分离出青霉的分离频率都为为100%,可知青霉的腐生性特别强;通过对链格孢属的生长速率的测定,得到链格孢属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在肉质胨培养基上生长最慢,枣汁培养基上生长适中;通过产孢量的测定,得到链格孢属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多。

(编辑:刘国华)

S665.1

B

1673-9019(2016)19-0057-02

2016-06-22

常雪艳(1990-),甘肃静宁人,主要从事农艺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孢量孢属链格
燕麦孢囊线虫生防真菌TL16发酵条件优化
球孢白僵菌产孢条件优化研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刺盘孢属真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假禾谷镰孢菌产孢条件研究
玉米大斑病抗病鉴定谷物粒培养基产孢因素探讨
中国月季上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TeA毒素的测定
西藏砂生槐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藏卷叶黄精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