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农村初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

2016-03-02李红霞

新课程(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劳动

李红霞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初级中学)

教学篇·经验交流

浅谈在农村初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

李红霞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初级中学)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农村中学由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留守学生较多,再加上独生子女,应试教育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厌学,思想情况非常复杂。学校成了学生最讨厌、最不快乐的地方。经典诗文一般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良好素材,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的好帮手。学生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接受文化的熏陶。所以我认为对农村中学生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势在必行。

一、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我国经典诗文中,有很多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比如,有的抒发了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有的表达了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诵读,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的领悟,从而陶冶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下撒播民族爱国的种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感化。如,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诗人为祖国大好河山的沦陷而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便可知遗民哭了六十多年,能不泪尽吗?能不盼望王师到来吗?同时可明白诗人通过为遗民呼号,想引起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收复失地之心。通过本诗的诵读,学生在字里行间能体会到诗人那浓浓的爱国之情,进而让学生在鲜明的事例里,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二、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升华学生对亲情的感悟

在这个独生子女较多,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与人之间那份亲情似乎变得淡薄了。而我们的先人,在面对与亲人分别时,却表现出那么深厚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一点,我们应当好好利用起来,通过古诗学习让学生体会亲情。如,在诵读孟郊的《游子吟》时,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可以看出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读起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字里行间流溢而出。此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放映母亲思念儿女的画面,突出母亲的慈爱,突出母亲的劳累,再配一些动人的低沉而舒缓的音乐。此时,再让学生说说平日里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定能拨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被感动,思想受到教育,并且会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人云:“诗以言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典诗文诵读的作用,就是通过感性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三、诵读经典诗文能够唤起学生对劳动的珍惜

经典诗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古诗,是以劳动人民作为创作对象的。在这些古诗中,有的歌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还有的赞美劳动,还有的是同情封建社会中的劳动人民。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时缺少必要的劳动锻炼,因此劳动观念极其淡薄。通过这些古诗的诵读,可以唤起学生热爱劳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意识,养成勤劳节俭的美德,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诵读古诗时,可以提示学生:《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通过对“日当午”“汗滴”等词语的感悟,让学生想象农民种粮食的艰辛,或者通过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珍惜粮食的现象,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不但能提高学生同情劳动人民的意识,也能唤起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四、诵读经典诗文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的传承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要继承传统文化,其简捷的途径,便是直接从“经典之作”中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百家、唐诗、宋词,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诵读经典就是传承的重要方式,中学生就是承接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诵读经典诗文,以便促进中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总之,在农村中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定会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相信,那些历经千年万口口传颂的名篇佳作,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醇厚的芬芳,我们红城镇初级中学的文化底蕴也将更加丰厚,风姿更加迷人。

[1]赵明亮.中学语文教材古文经典中的“学习思想”[J].文教资料,2009(8).

[2]张克锋.语文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造与利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编辑高琼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