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乡村学校丰富的地方资源进行习作

2016-03-02曾善红邹海燕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中心校

新课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习作教师教学

曾善红 邹海燕(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中心校)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乡村学校丰富的地方资源进行习作

曾善红邹海燕
(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中心校)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用文字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能力而“伤透脑筋”。这些难处在于学生没有素材去写,就乡村学校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乡村学校习作素材的怎样获得进行简要地阐述。

引导;学生;乡村资源;习作

最新版的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挖掘课程资源的强烈意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乡土民情、学生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日常的所见所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我认为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从取材的角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习作。

一、让心灵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乡村山川河流田野的自然之美

乡村学校的学生更接近大自然,早上起床推开门的第一眼,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川河流的景象就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这些东西城市里的孩子是无福享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习作时,应让孩子们的心灵走进大自然,聆听稻田蛙声一片、梧桐树上鸣蝉独奏、林间百鸟歌唱、山涧泉水叮当,静看天边落日朝霞、山坡绿草红花、路边露珠闪烁,乐享微风轻拂脸颊、花朵幽香沁人心脾、牛群羊群山间奔驰、沐浴日月洒下的温暖与寂静。春夏秋冬、风雨雷电、风霜雨雪、花开花落等自然之物。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的心灵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通过观察思考,体会造物主的伟大,在这些早上起床第一眼就能够看到的自然事物中发现它们的外在美,进而感受其内在美。当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去看自己家乡的时候,他们也不再对这些熟视无睹,在习作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意愿,他们就会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在习作中用文字表现出来。

二、体验田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在乡村,人们总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教师在引导学生以这类题材的习作时,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过程中去体验劳动的艰辛,从场面中去挖掘劳动的快乐,从收获中发现劳动的美,从饭桌上思考享乐的可悲及成果的来之不易。清晨的一缕阳光、打在身上的雨点、融入土地的一滴汗水、一个被农具磨出的水泡、一背篓沉沉的粮食、晚归路上的牛铃与天空的月牙、父母长满老茧的双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全身泥浆与腰酸背痛的切身体验之后,自然就会有很多话要说,有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去表达。

三、留心倾听长辈讲述神奇故事与传说,感受乡村人民的文化生活

乡村的孩子,经常会听到祖辈们给他们讲祖辈的亲历故事或是一些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离谱的教育孩子的故事,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时也可以在其中寻找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聆听这些故事的时候顺藤摸瓜,感受先辈们当年的文化生活,也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和今天的文化生活形成一定的对比,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与进步。比如,在乡村流传较多的高人捉鬼的故事;精通法术的以补锅为职业的术士“石补锅”怎样徒手抓一把铁水在破锅上一糊,锅就如同崭新的,还有怎样给了一个恶棍大苹果吃,那恶棍吃完苹果之后才发觉自己的拳头被自己啃得血淋淋的;某地因为在闹饥荒时一个人饿死在那里,到半夜只要不辟邪的人经过路边的柏树就会倒下拦住行人的去路,周围的山上还会出现鬼鸟凄厉的叫声……

教师引导学生习作是可以让学生写故事传说本身,也可以通过故事写祖辈生活的艰辛,还可以写长辈对晚辈的爱。

四、观察婚丧嫁娶及其他各类节日活动,感受并展现民间风俗习惯

根据观察,乡村人家不管是娶媳、嫁女、盖新房,还是长辈驾鹤西去,都要择个吉日操办宴席宴请亲戚朋友乡亲四邻。这些活动场面热烈,是孩子们“大扎堆”欢乐的天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在这些活动中获得的欢乐写进习作中。这些活动中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风俗,比如约定俗成的规矩、活动的禁忌等,让学生多看多了解,感受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等。再有就是像春节、端午、中秋、元宵等节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出自己的感受,以不同的视角去发现其中的美。

五、对比乡村的今天与昨天,通过新事物感受家乡产生的发展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力的转移与合理利用,务工潮的兴起,以前在说“三年一大变”,如今的乡村变化可谓是“一年一大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脚步更快,特别是外出务工的人带回了许许多多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乡村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原来“一路风尘”的碎石道路变成了又宽又直的干净的沥青路,一座座漂亮的小楼如雨后春笋般地矗立于原来那偏僻的小乡村。

让学生通过干净的沥青道路、干净卫生的饮水、健康医疗的条件、互联网的便捷、楼房的新建、购物的方便、3G和4G通讯、气象预报等方面去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通过实实在在地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去描写家乡的发展变化,在习作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热爱家乡的感情、对未来的憧憬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用文字去描绘与畅想之中。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针对学生没有东西可以写,拿到习作作业无从下笔,以及教师在习作教学时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怎样在生活中找素材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习作课时,要带领学生“逃离”课堂的笼子,飞向更广阔天地的自然中去,拥抱自然、拥抱生活,在周围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实践,这样才有东西可写,才能把文章写得有骨有肉,框架和砖瓦切合得才牢固,“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作者身在“此山中”的。

所以,在乡村学校只要教师愿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发掘有丰富习作资源的乡村世界,一定能够消灭习作时废话连篇、假话成风的“难”点,学生的习作也一定会像乡村世界一样多姿多彩。

王光祖,杨荫浒.写作[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9.

·编辑鲁翠红

猜你喜欢

习作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