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6-03-02吴利军

新课程(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彝族布置习惯

吴利军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

教学篇·高效课堂

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吴利军

(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

新课改之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彝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教育部门所关注的重心,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是当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当地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科目,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具备汉族学生的学习优势。以彝族地区的学生为例,当地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没有语文学习的底子,教师教学的难度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学好语文知识,说好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彝族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汉语学习基础差

彝族地区的大部分孩子从小就以“彝语”作为自己的母语,他们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入学之前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汉语,对于汉语可以说十分的陌生,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学校正式学习汉语以后,学习基础差,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各方面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汉族学生。

2.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彝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学生早早地辍学打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这些已经辍学了的学生对在校读书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当地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在课堂上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也不愿意完成,学习习惯差。

3.教育经济条件差

彝族地区处在大凉山深处,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当地的经济条件落后,教育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这使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不愿意留在当地教学,师资力量匮乏,教育发展迟缓,学生的汉语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彝族学生学习特点

1.求知欲和上进心强,渴望走出大山

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当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通过电视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讲解,学生感受到了大山外面世界的精彩,学生渴望走出大山。因此,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都比较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知识,获取本领,走出大山,过上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

2.学生思想单纯

彝族学生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从小所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比较简单,学生的世界洁白无瑕,思想比较单纯。但是这种单纯的思想也使得学生比较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一旦有一个学生辍学,其他的学生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3.竞争意识薄弱,学习缺乏动力

竞争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意识,但是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就处于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对于外界事物接触的不多,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动力,往往觉得自己只要不是班级里的倒数就满足了,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与他人竞争。

4.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学习发展

虽然彝族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之过去而言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当地的经济还是较为落后,以美姑县为例,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彝族人多聚集的地方。经济条件落后,导致许多家庭的收入不高,当地学生的辍学率也高。

三、彝族地区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1.做好课前准备,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是建设高效语文课堂的重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将自己的教案做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教师激发出来了,他们才有探究知识的欲望,才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以高一语文必修一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为例,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诗人的了解已经十分的透彻,看到了文章的题目,学生可能就会觉得熟悉无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联系学生之前学到过的《沁园春·雪》在备课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探究两首诗在感情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保证了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把握课堂节奏,分层布置作业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同一个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天赋,有的学生则没有,学习进度慢。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地把握课堂节奏,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法。

比如说,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作业布置的难度相对要高一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布置得简单一点;学生能力最差的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时,则主要以巩固学生基础为主。通过这样的分层布置法,争取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竞争意识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走得更远更长,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只能原地踏步或是退步。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信心,而且学生家长多在外打工,学生的学习缺乏监督,一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时无故旷课等,这些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

同时,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封闭,导致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比较薄弱,在学习的时候缺乏上进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在班级里制定一些奖惩制度,对于学习习惯好、竞争意识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通过表扬这些优秀的学生,激励和影响其他的学生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建设彝族地区的高效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当地的教学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语文教学。

[1]王鉴.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问题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

[2]李丰娟,贾巴木甲,马锦卫,等.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实效性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1(3).

[3]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编辑段丽君

猜你喜欢

彝族布置习惯
彝族海菜腔
上课好习惯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