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03-02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康庄子小学刘洪芬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图书课外阅读创设

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康庄子小学 刘洪芬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康庄子小学刘洪芬

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边和学生交流边在黑板上尽情地泼洒下了一棵参天大树,顿时引得学生一片赞叹:“哇!好大的一棵南国的树!”同时再加上配乐朗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

二、培养学生正确认读的习惯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要求学生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三、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1.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班级办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只有精读课文博览群书,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图书课外阅读创设
图书推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