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
2016-03-02刘海龙
刘海龙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青岛早报,山东 青岛 266001)
新闻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
刘海龙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青岛早报,山东 青岛266001)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改变了阅读方式,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读报远远不如读手机报轻松、方便、快捷。但多数新媒体并不生产内容,读者们阅读时关注的是方式,忽略了内容到底来自哪里。如果纸媒将内容输送的渠道切断,对新媒体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来讲,新闻内容才是媒体的“生命线”,但这并非意味着渠道可以被忽视。对纸媒而言,守住内容生产和广告营销的底线才是“长治久安”的不二选择。
新闻内容;青岛早报;青岛新闻奖;报纸;新媒体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这是新媒体高速发展后,不同类型媒体的两个对立结论。实际上,在内容和渠道对战的当下二者都不可能为王,渠道对媒体的重要性是源于技术的发达,而内容则让发达的新媒体技术有用武之地。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日渐惨淡,内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绝大多数新媒体并不生产新闻内容,而是抄袭、搬运和篡改,在国家政策不断调整的今天必将束缚媒体的发展,而传统媒体的优势也会凸显出来。
一、一篇获奖消息的内容价值
以2015年青岛新闻奖获奖作品《展会上戳破50多起伪专利》(作者:陈珂,刊发于《青岛早报》2005年12月2日第6版)为例,在为数不多的消息获奖作品中,这篇稿件属于现场新闻,而且是唯一一篇带有“负面”色彩的稿件。从地方新闻奖的评奖惯例来看,舆论监督的稿件并不受欢迎,但这篇稿件却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内容的新颖和剑走偏锋。新闻的大体内容是: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在一次展会活动中安排执法人员,对参会商家的专利进行现场查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执法行为在此前并不多见,是青岛保护知识产权的新手段。
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知识产权案件很难被报道,这牵涉到地方保护,本地的知识产权机构一般对本地企业的侵权案件讳莫如深,写稿记者曾经多次提出采访知识产权保护的稿子,但都被拒绝。展会则不同,参展企业均为外地单位,所以执法人员愿意宣传此次执法行动。
所以,这个消息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一方面在于新闻噱头,在展会上被抓现行,是一个很有价值和现场感的事件。另一方面,本地媒体对知识产权案件的报道极少。得到消息后,触动了写稿记者敏感的新闻神经,顺着这个思路立即联系主管部门做了详细采访,如何验证知识产权的侵权,如何判断专利的真伪,执法的案件有多少起?尤其是一些专利,已经过期五年,甚至还有专利完全不属于这家公司却被拿来招摇撞骗。采访清楚这些事情,一篇新闻的素材就齐全了。
二、新闻内容是报纸的生命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纸媒受到了一定冲击,在转型中,纸媒也在寻求新媒体的发展之路。以青岛为例,青岛日报社有全国首屈一指的青岛新闻网和掌控传媒,其他兄弟媒体也在网络媒体发展中不遗余力。最近几年,不断有网络媒体唱衰纸媒,尤其在2014年前后,这种声音几乎达到了最高点,但近两年的声音反而降低了。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渠道和速度,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发布信息,发布数量更庞大的新闻报道,不受版面的限制。报纸的优势则越来越被忽视!传统纸媒的优势是内容,笔者在和新媒体同行讨论时,对方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尽管他们传播的大量内容源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是传统报纸的“生命”,说是全部生命也不为过,更是所有类型媒体发展的基础。
传媒阅读说到底还是看内容,这也是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重要体现。所以,国内许多报纸都主张自己的著作权。山东省内做得比较早的是“齐鲁晚报”,前段时间新京报提出对大众日报社官方网站大众网的侵权诉讼,还有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平台等,也多次面临版权诉讼和追责。不难看出,这都是因为报纸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而网站在刻意忽视内容的来源。
这种竞争,可以说是生命线的竞争,如果没有了内容优势,新媒体几乎是被釜底抽薪,传统媒体无异于自毁长城。
三、报纸内容到底要不要碎片
有人把读报当成学习,也有人当成休闲。如今,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倾向于新媒体。新媒体继承了传统报纸的“碎片化阅读”,然后又走向了碎片化的极端,碎得实在让人捏不起来。
从娱乐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好的。微博段子一百多个字,读起来很有意思,刷微信几乎让人欲罢不能。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相对而言,报纸的碎片化阅读,从以前的举足轻重变得可有可无,所以报纸需要转型谋发展。青岛早报总编辑李信阳提出报纸要“去碎片化”,就是去掉一些任何渠道都能知晓的、低质量的碎片化信息,将空间留给更有价值的故事和报道。
2016年,青岛早报推出了很多报道。比如产生重大影响的独家报道“催泪红包”,还有贯穿于两会报道的“百姓故事”,以及去年青岛早报的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等,这几组报道都令人印象深刻,让从业者体会到重要的报道对读者的影响力依然十分强大。
四、用新闻内容推动报纸发展
2016年是青岛传媒行业值得纪念的一年,青岛的主流生活类媒体开始推行品牌工作室的建设发展,尽管运行模式上略有差别,但基本上都是利用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助推经济效益的提升,既能提高单位的效益,也保持了采编分离的初衷。
报纸的精品内容是各类品牌工作室运行的重要基础,各种经营合作的推动,既是看重报纸的面子,也是想获得报纸的里子。因为通过这种新颖的工作室合作方式,客户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客户所看重的是媒体的新闻营销能力,而不再是单一的广告版面宣传。
用报纸内容推动报纸的发展,已经成为生活类媒体的共识,所以记者和编辑们的精心创作依然是报纸发展的最大动力。有人认为报纸没人看了,转载的东西比原创的东西更吸引眼球,但别忘了,转载的东西不也是通过原创而诞生的吗?品牌工作室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一定要注重内容的创作,希望今后能产生更多好的新闻。
[1] 陈珂.新思考:新闻 出版 探索 创新[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22.
[2] 周传虎,谢锡文.精确新闻的“新闻精确性”[J] .青年记者,2013(20):28.
G210
A
1674-8883(2016)17-0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