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块状结构教学初探

2016-03-02江苏省新沂市第八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块状范文环节

江苏省新沂市第八中学 张 聪

初中语文块状结构教学初探

江苏省新沂市第八中学张聪

一般地说,新生经过三五次块状结构训练后,都能较好地掌握训练程序和操作规程,并因其“新实趣活”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语文块状结构新实趣活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是从一点一点或一条一条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的进展和深化,这些点、条知识和技能又互相碰撞结合成块状知识结构,且能融会贯通,使知识得以有效积累。学生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迁移运用,这才是最关键的。严格地说,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是教师要重点培养的根本能力。

谈到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常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这虽只是人们强调熟读多读的功能,但也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到中心确实有了深切的感知与体味,而且反复了多次,才能使自己悟出感受,也只有这种感受,才是活的、鲜的、巧的,才能为自己所用。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全身心投入进去了,才能完成对一定文章的阅读或通过视听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经验告诉我们,直觉与感知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潜能,然而这种潜能与意识,却并不是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所能开发出来的。所以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调呆板,应力求灵活多变,教师可将课堂教学构筑成块状模式,让学生在学中求悟,学生即对特定的块状(如设计读、评、写、说),主动接触,进行捕捉、感悟,并开通信息交流通道,脑手并用,思练交融,学用结合,进而达到迁移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锻炼学生进一步做到疑难能自解,是非能自辨,高难能自攀,其形能自仿,其神能自传。

笔者在接手新教材后,在这种设想之下,进行了大胆的摸索和试验,根据自己对培养过程的认识,设计了多种语文教学模式,特别是读、写、说基础上的块状教学法方面,以其“新”“趣”“活”“实”而为学生所喜欢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下面笔者想以一堂“读、评、写、说”作文系列训练课为例,说说语文块状结构教育的效果,借以抛砖引玉。

“读、评、写、说”整体训练课,一般以两课时为一块状教学结构形式。首先确定范文,其教学环节大致是四个:首先是阅读范文,按语文学习常规自读,圈、点、评注,解决字、词、句、音、形、义等问题,旨在培养“读”的能力,吸收范文中的一切营养,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第二环节“评”范文,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深入地从某一点或几点作为突破口去思、去想、去悟,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一点或几点“真知灼见”来,旨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评论”的能力;第三环节转入“写”,即将自己在前两个环节活动中体味感悟出来的“真知灼见”以快速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三至五百字即可,培养“写”的能力;接着转入第四环节,学生自动将写成的作文在班内宣读,旨在培养“说”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本系列训练各环节中出现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再一次高屋建瓴,让学生在互受教育启发的基础上再得到更高层次的点拨,从理性上再升华,以吸取精华,掌握要领。

两堂课第一节完成前三个环节,后一节主要让学生“说”和教师点睛。由于要完成四个环节,教学容量大,而且完全放手由学生自我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范文一宣布或发到手时,学生立即手脑并用,因为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内容的操作训练,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并且谁都想读好范文,谁都想发现“真知灼见”,谁都想上台宣读自己的“杰作”,这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竞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即有意无意都对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四个环节都被一个“思”字所统率、制约,思维的活跃能力大大加强。这样,尽管全班学主语文基础水平差参不一,但都为力求争取某一点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而积极打开自己以往储藏于大脑的那座“信息库”,搜寻可以用于今天的那些“信息”,输出到课堂运用上。这样,学生就能迁移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了。因此,学生在吸收、攫取新知识技能的同时,又能较好地巩固旧的知识技能,这样,他们的迁移能力就能呈螺旋式提高。

这种块状结构课堂教学方式也根据范文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有二:一是学习范文的变化,除课文外,可以是学生的作文,更可以是供料、供图等;二是操作范文程序的变化,或先读再评后说,或先听再写后说,还可以先看再说后写。这就大大改变了课堂模式的单一性与呆板性,引进多样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与新鲜感。事实也说明学生总是喜欢新鲜感和多样性、灵活性的,但这种多样性、灵活性又始终服从于一个主题:即学习新的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迁移能力。

笔者在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块状结构模式教学。一般地说,新生三五次块状结构训练下来,都能较好地掌握训练程序和操作规程,并因其“新实趣活”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语文知识的增长、巩固、运用得到充分地发展与提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语言文字运用及写作速度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块状范文环节
一类4×4无界算子矩阵的本征向量组的块状基性质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春色几许(简谱)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块状”建设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关键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