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多领域整合
2016-03-02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陆璟瑜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陆璟瑜
例谈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多领域整合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陆璟瑜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综合的,所以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充分挖掘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课程的最大价值。音乐游戏活动《智斗女巫》从游戏出发,发展了幼儿的健康、智慧和审美,将课程内容有效整合,发挥了音乐游戏课程的整体价值。
音乐游戏幼儿健康审美智慧
虞永平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中提出,幼儿教育应注重各种因素的整体发挥性,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能够在各种资源的充分协调中收到最大程度的教育实效,这样的教育系统更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鉴于此,笔者在艺术领域的教学中尝试从各个方面入手,促进幼儿多领域技能的学习,达到教育的整合。现以音乐活动《智斗女巫》为例,谈谈如何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智慧、审美的发展。
一、跷足抗首——动手动脚促健康
幼儿健康的体魄需要运动锻炼来实现,在音乐游戏中同样也需要幼儿在夸张的动作,有节奏的韵律伴随下更好地欣赏感悟音乐元素。在幼儿体会音乐的同时,动手动脚,得到全身的锻炼,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1.轻松的氛围,幼儿愿动。
幼儿在感受音乐时,会随音乐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变得拘谨不自在,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舒展。活动前,我将各色花朵布置在活动室周围,幼儿看到这么美丽的场景布置,将会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主动表现的欲望,这使他们的心境得到放松,肢体也随之放松。
2.自编的动作,幼儿易动。
幼儿都是爱表现的“精灵”,他们喜欢随心所欲地创编动作,也乐于去表现自己的创作。如果教师能在幼儿的“激情期”给予引导,往往能让幼儿的自编动作更显艺术化,趁热打铁地引领幼儿走进教师既定的音乐游戏情境中。例如在女巫命令小精灵的自编动作中,有的幼儿表示“要小精灵擦窗户”,有的幼儿却表示“女巫爱美丽,会让小精灵浇花”,还有的男孩甚至提出“要小精灵去捉别的小精灵”,和着音乐,幼儿创编的动作尤为丰富,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孩子们个个都开始跃跃欲试,着急着要动起来。
3.循序的教授,幼儿爱动。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授方式与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授方法,注重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首先,教师可以引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动起来,自主想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以图谱进行改编一些指定动作,最后,适时放慢或放快教学节奏,在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中逐渐提升改变难度,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改编的成功体验,这样的方式幼儿爱动手、爱动脑,更能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二、轻歌曼舞——把握节奏增智慧
在音乐活动中,最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式就是提高幼儿节奏听辨的识别能力。幼儿的节奏听辨识别能力建立在幼儿能够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并随着音乐表现肢体动作的基础之上。在幼儿欣赏音乐,随着音乐舞蹈的同时,让幼儿得到音乐节奏的训练。
1.简单的发音让幼儿感受节奏。
简单的发音也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如XXX节奏型,孩子们在砍树时,我可以引导幼儿发音“砍砍砍”,女巫施下表情咒语时,我可以引导幼儿发音“哈哈哈”。简单的发音能够帮助幼儿感受XXX节奏型,把握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2.熟悉的音乐让幼儿随乐舞动。
对于幼儿来说,熟悉的音乐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锻炼其随乐能力,加上动作的匹配,更能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节奏。比如朗朗上口的《铃儿响叮当》、时下较为流行的《小苹果》等节奏鲜明的乐曲,都能较好地培养幼儿的随乐能力。
3.简单的提示让幼儿被动感知。
幼儿刚刚接触新的音乐时,往往会把握不准其中的节拍,记忆再现的时间较长,导致表现的动作明显放慢,这时教师可以和着幼儿的动作哼唱歌曲,幼儿在做动作的同时,感受哪个动作可以与哪段音乐相匹配,加强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游戏中当幼儿展示他自己创编的女巫咒语的动作时,我一边哼节奏,幼儿一边做动作,降低幼儿感知的难度,帮助幼儿把握节拍。
三、婆娑起舞——优雅动作伴审美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动作是否优美,动作的表现是否符合音乐的情境,这都需要幼儿自身的审美的判断。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可以通过提升幼儿审美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幼儿动作美感的效果。
1.录像学习,欣赏大师的美。
音乐游戏中各种动作的表现方式是基于幼儿对于某种动作所存在的经验展开的。《智斗女巫》这一音乐游戏中,有许多“劳动”的动作,这些动作许多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回忆。对于较为生疏的动作可以提供舞蹈视频让幼儿观看,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舞蹈家跳舞时的舒展、有力,观赏过后更有利于幼儿动作的积累及表现。通过回忆和录像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对于美的感受,让幼儿由内而外表现出来。
2.图谱提示,感受动作的美。
开展音乐游戏时,必须注意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匹配。教师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让幼儿自主观察发现动作的要领,并感受动作的美,避免老师的灌输。在活动中,我利用了图示三步法,用形象的三幅图片,让幼儿了解在XXX节奏型下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可直观了解动作施展的度,避免过于拘谨,压制幼儿的表现力。
3.打破局限,引导夸张的美。
拓展幼儿动作表现方式还可以依靠教师夸张的肢体表现力,教师可以借助夸张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在音乐游戏中尽情展现游戏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在幼儿随音乐做动作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语言引导,调动幼儿积极、大胆地表现。比如在此次音乐活动中澄澄小朋友在表现自己创编的扫地动作时,刚开始显得有些拘谨,为此,我鼓励他:“呀,这里的脏东西好多啊,快用力扫干净吧。”一听我的话,澄澄的动作不自觉地有力起来。我继续夸大扫地的方式,从左边扫到右边,从前边扫到后边,从上边扫到下边,再用语言总结:“你看,这样是不是干净许多。”澄澄看了我的动作,立刻“干劲十足”,在我的提示下澄澄也发现这样做的动作更好看,做起来也更加有自信。
4.拓宽思路,发现别人的美。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在同伴之间进行相互学习时,会主动去观察其他同伴的动作,进而去模仿甚至超越。比如在创编砍树这个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创编砍树动作,并观察一下自己同伴的动作。一起做动作时,有的幼儿模仿“光头强”用锯子锯树,有的幼儿用刀砍树,还有的幼儿两两配合,用锯子一前一后地砍着……通过观察,幼儿在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寻找着其他同伴的独特之处。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动作表演时,笔者发现许多幼儿模仿了之前其他幼儿的锯树动作,比如之前跟同伴两两配合锯树的乐乐小朋友,就模仿着其他幼儿用电锯的动作,嘴部还配合着动作模仿发声,动作更加多样。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动作和思维都得到了有效发展。
5.增添表情,外显情绪的美。
用感情来表现,才能让孩子发现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在活动中我把这种方式更加突出得表现了出来,用表情咒语来控制小精灵,一边做表情一边做动作,更增加了幼儿表现的难度。比如当女巫哭着施下咒语时,所有的小精灵都必须带着哭的情绪来做动作;当女巫笑着施下咒语时,所有的小精灵都必须带着笑的情绪来做动作。幼儿带着表情做动作,格外有趣,动作也更具表现性,更具吸引力。
多领域渗透的教学课程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在课程中关注多领域渗透的教育才是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是使领域消失,而是恢复不同领域之间的固有联系,发挥课程的最大功效。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许卓娅.我和音乐做游戏[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艺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苏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