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课程成为儿童生命生长的魅力课程

2016-03-02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徐嘉婕

学苑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道德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徐嘉婕

让品德课程成为儿童生命生长的魅力课程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徐嘉婕

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品德教育回归教育本体——儿童。品德课程要关照儿童生活,引领儿童生活,促进儿童道德生命的自然生长。品德教育要从儿童的道德经验出发,激活儿童的情感体验,正视儿童的价值冲突。通过情境对话、心灵沉浸、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获得全面解放与舒展!

品德课程品德教育生命生长

品德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命自然、自觉、自由地生长。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从儿童生活中开掘品德教育的源头活水,实现儿童的德性发展。要激活儿童的道德情感,澄清儿童的道德认知,激发儿童的道德意志,唤醒儿童心灵深处“人性向善”的良性因子,让儿童不仅“心动”,而且“身动”“行动”!

一、品德课程:儿童生命生长的魅力课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品德教育在儿童生命生长过程中具有奠基性作用。儿童品德教育就是要实现儿童道德经验的增长、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践行能力的开发。要让儿童的道德生命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悄然绽放!

1.品德课程是一种“生活性课程”。

品德内在于儿童生活,是儿童的“生活构成性规则”(米尔恩语)。品德教育要从儿童生活中来,通过儿童生活,并且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之中。品德教育不是道德概念的灌输、推导,使儿童形成“美德袋”,而是要遵循生活的逻辑,潜泳于儿童的生活。不仅如此,品德教育更要担负起引领儿童生活的价值使命。所以,著名学者赵汀阳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建构自我的“可能生活”!

2.品德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儿童“品德之知”不是“见闻之知”,而是儿童的“实践之知”。因此,品德教育要着眼于儿童的活动、实践,让儿童在道德实践中形成自我的“实践理性”,可以让儿童参加野营拉练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班级学校管理等。正是在亲历、亲为的自我道德实践活动中,儿童建构起自我明辨价值是非的能力。

3.品德课程是一种“主体性课程”。

儿童品德教育的根本价值旨趣不是让儿童形成“道德的知识”和“关于道德的知识”,而是将儿童作为“主体人”的力量诱发出来,唤醒儿童的价值感、意义感、生命感,彰显儿童的“解放旨趣”。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儿童形成“自我的伦理学”。不仅如此,品德教育同时要让儿童形成合乎主流的“核心价值观”,诸如爱国、诚信、友善等。

二、品德课程:儿童“生命·实践”活动的自主建构

品德课程触及的是儿童的精神生活。因此,品德教育要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撒播“精神种子”,让儿童饱吸丰富的“精神营养”,让儿童的人格挺立。在儿童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引领儿童感受、体验,可以在情境中介入,在活动中卷入,在情感中融入。由此,让品德教育成为儿童自主、能动、有意义的价值建构。

1.发掘资源:在情境体验中介入。

儿童品德教育是一种“无痕教育”。教学中,可以借助美术、音乐等多种手段,让儿童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生命感受、体验。例如教学《隔海相望》(苏教版品社教材第11册),笔者首先用多媒体课件给孩子们呈现祖国宝岛台湾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阅读作家叶永烈的纪实传记——《我的家一半在台湾》,让孩子们感知台湾岛的美丽风光;通过讲解“一位台湾老兵的故事”和聆听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让孩子们获得“祖国统一”的强烈感受;最后链接新闻——“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让儿童形成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性认知。

2.链接生活:在活动体验中卷入。

品德教育要吸引儿童的主动参与,必须引领儿童卷入到“生命·实践”活动中去。唯有经由儿童主动、积极的参与,外在的道德要求才能内化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儿童才能形成一些“生命·实践”活动技能。例如教学《天有不测风云》(苏教版品社教材第12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常见的互救知识和技能。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火灾”“地震”等紧急疏散、逃生的模拟演练。随着一声铃响,孩子们蹲在课桌下,双手抱头,然后在过道里有序疏散。通过演练,孩子们学习逃生技能,学习用灭火器灭火的技能等。在演练中,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在灾难来临的一刹那,彼此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3.身心沉浸:在情感体验中融入。

品德教育必须对儿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儿童的道德情感被激活后,他们会形成强大的道德学习内驱力,形成明辨价值是非的判断能力。儿童唯有真正地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品德教育才能真正触及儿童的心灵。例如教学《战争何时了》(苏教版品社教材第12册)第一课时,笔者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巨大苦难的视角,让孩子们知道战争的残酷、危害,进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孩子们在凄凉的音乐背景下走进学习,通过“二战”——“日本侵华战争”图片、“二战后”——“海湾战争”图片等的展示,儿童直观感知到战争给人类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巨大伤痛。这些画面直击着儿童心灵,激发着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让儿童了解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需要珍惜,更需要捍卫。

品德课程建基于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建构。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儿童的实践参与、心灵的情感体验等手段,激活儿童生命的正能量,开发儿童的道德潜能。由此,品德课程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才能实现儿童德性生命的提升与发展。

[1]丁明.让生命教育之花在品德课堂悄然绽放[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09(10)

[2]陈雯君.让品德的课堂充盈生命的情感与灵气[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 2014(5)

[3]张帝.参与式品德课堂活动设计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5(9)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微博时代下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探索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