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2016-03-02方若森欧阳玉梅田伟然
□方若森 欧阳玉梅 田伟然
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方若森 欧阳玉梅 田伟然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新疆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文章分析了该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汉语水平低等特点,提出逐步克服语言障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恰当教学模式、增加实践内容比例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期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学策略;少数民族学生
新疆高等职业 (简称高职)教育不仅担负着为全疆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以及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必须研究适合这些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新疆高职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汉语水平较差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聚居着汉、维吾尔、哈萨克、蒙
古、锡伯、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新疆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高考成绩达到了专科分数参考线 (2016年为200分)之上的学生,其中享受加分照顾政策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例如,目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在校生约占66%。这些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及北疆的伊犁、阿勒泰等地区。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禀赋差异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也造成了教育发展的明显差异。调查发现,来自城镇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而来自边远农牧区的学生汉语基础差,其中1/3学生生活语言交流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另有2/3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障碍。特别地,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学生中有近60%的学生使用汉语沟通尚存在困难。由于专业班级授课制的人数问题,有些班级由多种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构成,即民族班 (“民语言班”和 “双语班”两种);而有些班级则由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共同构成,即混合班。对于目前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汉语授课,汉语教材、课件界面,少数民族学生普遍感到听课、记笔记与复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相适应,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这也是出现一些学生逃课或在课堂走神的原因之一。
2.课本内容较多,课程难度偏大
目前,新疆高职 “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的是新疆版的大中专通用教材,每学年两册,不断更新。以2015-2016年上册为例,包括四个栏目 (理论学习、时事纵论、专题讲座、校园热话)共24篇课文。相对于每周2学时共9周的授课安排,显然课本内容较多。另外,该课程的内容广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外交等诸多领域,不仅包括国内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又有国际的时事热点、焦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和时代性。对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的新疆高职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课程内容难度偏大。调查发现,学生表示一些内容似懂非懂,一些内容难以理解;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示没有听懂。
3.教学模式陈旧,实践内容较少
“形势与政策”课程通常采用大班制教学,即几个行政班级合在一起 (人数在50至70之间),由一位教师在多媒体投影教室上课。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手段单一、模式陈旧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用PPT课件讲授,说教方式为主,实效性差。有时,教师讲的内容过多过细,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较少安排实践课、调查课或围绕某个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使得本应该很有趣味性与时代感的知识点却变得缺乏生机。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学和倦怠思想。
4.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能力有限
新疆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师资不足、稳定性差,教师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制约了该课程的有效开展。担任这门课程教学的有3类人员:学院各层领导、思政专业教师和非专业的其他人员 (教师、辅导员或新进人员)。第1类人员有较高职称、职务及政策水平,但因行政、教学工作双肩挑,担任的课时受校方限制(如每人每周4节)。第2类人员是专业教师,他们承担着思政专业课及各门思政公共课的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数量不足的部分通常由第3类人员兼任,稳定性不高。教材和教学内容每学期更新,对于教师而言,总是在讲授新课。个别教师由于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水平方面,普遍存在教师的知识体系广度和深度不够。如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大国间的博弈、地缘政治等方面,知识体系和政治思辨能力明显不够完备。
二、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策略
1.逐步克服语言障碍
学生听不懂课有两种原因,一是对相关知识听不懂,不理解;二是对老师说的话听不懂,更不用说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与学生是必须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由于语言交流的不充分甚至存在障碍,就会像油水一样互相隔膜难以交融。为了让学生能够听懂课,不反感并愿意听,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方式描述课程内容,教师在讲解与演示的过程中注意停顿,让学员有一个反应和回味的机会。对于民族班的授课,最好事先能请专家将课文名称和标题翻译为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 (母语为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的学生较多),显示在课件的相应位置。教师讲课语言速度放慢,教学内容进度放慢。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就用汉语拼音标注,有些专业名词用汉语拼音标注还不理解的,鼓励汉语水平好的学生适当翻译与解释给同伴听。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语言障碍。当然,应尽量配备 “双语”教师,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汉语水平低。如果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与汉族学生同样的方法和教学计划授课,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教材只是基本教学素材与内容,课堂教学要对其进行创造性的选取、重组与转化。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可遵循以下原则来选取教学内容:①先易后难,分层递进。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③贴近生活实际,增加人文精神。例如,
宏观形势教育与微观形势教育相结合;既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要结合本地实际讲区情、市情、校情,进行微观形势教育。④有机嵌入爱国、爱疆、爱家乡教育内容。例如,在介绍时事纵论 《60年的辉煌与奇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发展综述》时,请学生谈谈家乡的变化。这种教育与学生离得近、贴得紧,实在具体,能够增加针对性和吸引力。
3.使用恰当教学模式
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些汉字不认识、汉语发音不准、听不懂汉语专业术语,不能顺利地用汉语表达和书写等方面。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高端政论、顶层设计偏多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这确实给教师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可以适当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基于表达、互动和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师生对话、学生朗读、内容复述、模拟场景的对话练习和 “一分钟演讲”等。例如,在进行专题讲座 “深刻认识宗教极端主义的邪恶本质和严重危害”的教学时,可按以下方式引入新课。首先,请学生举出自己知道的暴力恐怖活动的例子。其次,教师讲解什么是 “暴力恐怖活动”,并请学生思考与回答暴力恐怖活动的危害;如果回答得好,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最后,教师总结并讲授新课。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突出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从不敢开口、不好意思开口到积极踊跃发言。鼓励学生课前阅读、课后读写,完成作业。将学生作品粘贴在教室墙上展览,激发学生用心阅读和书写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汉语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探究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教材多是由文字叙述与黑白图片构成,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即使认得大多数文字,但对于整体内容却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彩色图片、动画与视频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例如,在专题讲座 “中国外交战略新理论与实践”中有 “‘一带一路’战略成就亚洲命运共同体”这样一部分内容。可以先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查询来探究相关内容。然后,教师再用PPT展示彩色地图,显示中国周边国家、亚欧各国;用动画演示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 “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终点与起点。特别地,让学生关注新疆所处的位置。最终说明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大国博弈,谋略居先;“一带一路”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又如,在介绍时事政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可利用网络上的相关纪念活动的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加深课程对学生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基于参观、体验和调查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既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停留在校园,而应拓宽教育渠道、增加实践环节,实施全方位育人。可以采纳以下做法:①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学生可以就近参观考察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②通过对企业、工厂、实习基地的参观考察和调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学生可以就近参观考察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③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 “三下乡”活动和 “青年志愿者”活动。④与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强体验。可以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活动或实习实训活动后,写出简单的心得体会,并按一定比例记入该课程的考核成绩。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门课程是集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社会热点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外,还必须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与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授课内容紧扣时事政治,每学期更新变动,教师备课工作量很大,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认真抓好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思想建设,培养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牢固的 “课堂有纪律”的观念。②对教师开展培训。一方面,在每学期该课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要点内容和教材发放之后,开课前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教师进行具体内容的讲座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可组织该课程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举办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辅导班。③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集体备课、说课,探索课程教学的模式与方法。④建立 “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稳定性。⑤适当提高专职教师的比重,合理选配兼职教师。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传播主流声音、加强时事教育、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政治素养。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区发展差异、民族发展差距,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分化,也会对新疆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针对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用本地特色的教学策略,不断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才能达到课程目标;才能把优秀思想传达给学生,为学生的人格品质提供正确指引,让学生在温暖的人性关怀下健康成长。
[1]郭丽杰,刘晓音,王琳.关于提高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8-30.
[2]王晓华,赵明媚,孙英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75-77.
[3]林红明.加强新疆少数民族中职生德育工作之管见[J].职业教育研究,2014,(2):134-136.
(编辑:秦俊嫄)
本文系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新疆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编号:XYZY2015KZD001)和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分层递进案例设计的新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索”(编号:JG2015YB03)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32-0060-03
方若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职业教育;欧阳玉梅,硕士,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智能、生物信息学、职业教育;田伟然,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网络工程、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