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
2016-03-02樊家军
□樊家军
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
□樊家军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特点,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分析和讨论了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希望有助于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影响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综合素质。
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网络不仅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工具,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思想观念还未完全稳定和思维比较活跃的群体,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等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且网络舆情已经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 “晴雨表”。因此,广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概念、成因、特点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存在意义、原因及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对一些舆论和思想交流比较活跃的地方,也是对一些具体事物的看法以及个人情绪变化、价值观的判断和各种意见的综合体现。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舆情主要是通过网站以及各大论坛中的新闻评论和BBS等,通过这些方式,高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的态度,从而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形成了高校网络舆情。
2.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
(1)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有自己伟大的理想和宏伟的志愿,但他们会因为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而感到迷茫和困惑。当他们认为一些网络信息有助于自己解决这些困惑时,心态就会很容易跟着网络舆情起伏。正因为如此,大学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并且有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高校学生大多政治和社会的经历、经验少,有时对大是大非无法准确判断,而且易于被表面现象或者过激言论所迷惑。虽然他们大多数对政治具有一些热情,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中缺乏理性分析,所以会产生一些冲动和过激的行为。当某些对社会不满的情绪在网络进行发泄时,大学生易于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阴谋者所利用。
(3)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素养较好,上网时间较长,而网络舆情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学生就成了网络舆情形成中的 “主力军”,就容易接触网络中所有的信息化内容以及网络上的一些八卦新闻。
(4)高校学生会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感兴趣,因而校园中或者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热点话题等容易使得高校学生形成网络舆情。
3.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除了具有一般舆论的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一,大学生可以在博客、学生网站和BBS等网络载体上直接进行意见的表达,使得民意表达具有直接性。第二,高校学生访问网站相对较为集中,如果碰上比较热门的一件事情,加上一些情绪化的意见及见解,会迅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第三,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人都是采用匿名的方式,所以网络也成了大学生进行发泄的空间,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分析。第四,大学生的个人阅历比较简单,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都只是进行浅层面
的传播与交流。除此之外,高校网络舆情还具有开放性、交流互动性、多样性等特征。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网络舆情
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和高校网络舆情特点的了解可知,高校学生既是网络舆情活动的参与者,又是一些负面影响的承担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网络舆情不仅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1.从挑战方面来看,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1)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发布网络信息者的隐匿性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些难题。高校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没有现实社会道德等的约束,而且由于发布信息者身份的隐匿性,使得他们可以在网络中将自己的某些潜在思想动机或者消极情绪进行肆无忌惮的释放,这样不仅容易养成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不道德行为规范,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系数。
(2)网络舆情的各种信息的不断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方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网民可以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和互相辩论,而高校学生很多时候对各种观点并不能准确地辨别是非,可能被某些负面思想所误导。因此,高校教师要全面把握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学生进行网络引导,以防误入歧途。并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特点等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2.从机遇方面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积极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积极的网络信息有利于增加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凝聚力。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吸收正确理想的同时,也在接受各种非主流或者消极思想的考验,因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努力为高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舆情环境,并且通过积极的舆情对高校学生进行鼓励或者引导,这样不仅更加易于被高校学生接受,而且也有利于增强高校凝聚人心的功能。
(2)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鲜的材料和方法。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关注来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对一些受到不良观念影响或者存在过激行为倾向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1.完善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结构
高校网络舆情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虽然许多高校的网站种类和数量较多,但真正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的网站却很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网络环境的建设,根据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完善,从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
2.通过网络舆情运行机制的把握来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督和引导
高校在做好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基础上要分别对网络舆情的酝酿、起始、扩散和整合这四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出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运行机制,采用积极有效的引导手段等。
3.加强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网络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要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中不仅要有专门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人员,还要有网评人员。高校网评工作的质量对网络舆情具有直接影响,因而高校必须提高网评人员的综合素质。
4.通过网络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规范及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既是舆情主体,又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仅仅依靠强制手段对高校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可能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网络文明和在虚拟环境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要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从而形成弃恶扬善的良好网络舆情。
总之,网络舆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具有重大影响力,高校应该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对网络舆情和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方向等进行全方位把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方向加以引导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高校网络舆情不仅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配合。
[1]荣燕.论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1):59-61.
[2]刘丽霞.影响与对策: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91-92.
[3]高建忠.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7(3):76-78.
[4]孙丁贺.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67-68.
[5]熊冕,刘凤英.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53-254,197.
[6]孙丁贺.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36-36.
(编辑:秦俊嫄)
本文系2014年-2016年兵团社会科学基金“社会稳定视阈下的新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编号:14YB11)的阶段性成果。
G641
A
1671-0568(2016)32-0013-02
樊家军,硕士,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讲师,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