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德育衔接的独有校本课程资源
——以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为例
2016-03-02陈定坤
陈定坤
寻找德育衔接的独有校本课程资源
——以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为例
陈定坤6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始建于1925年,是纪念杨仙逸将军而办的一所学校。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他誉为“中国空军之父”,并亲手书赠其“志在冲天”的匾幅,以表彰他的卓越功勋。[12]一直以来学校全力弘扬将军精忠报国、敢为人先的精神:利用将军精神这独有的资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丰富的养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德育衔接建设了适合小学生的校本课程资源。
一、校园文化动态生成校本课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长
校园文化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门动态的校本课程。校园文化要有底蕴和故事才有血有肉,更富有生命力,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杨仙逸小学结合杨仙逸的生平理想和毕生追求,在“志在冲天”的传统精神基础上确立并打造了以“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把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创新精神融为一体。校门建成“展翅飞翔”的形状,文化长廊为飞檐式走廊,与校门风格一致,浑然天成。长廊内张贴了学校的发展史、校训、文明修身活动剪影和格言,激励着师生不断努力。教学楼的柱子和墙都蓝色的屋檐、白色的墙,寓意蓝天白云,激励杨仙逸小学的学子一飞冲天,振翅翱翔。校门、长廊、教学楼、雕塑等浑然一体,全方位凸显“飞”的校园文化精髓。
班级文化也是一门动态的校本课程,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以文化人。学校班班有特色,人人创亮点。“三棋班”、“柔力球班”、“尚进班”、“海燕班”、“书香班”、“蓓蕾班”先后成为市区的特色班级,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阐释了校园精神,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昂扬向上,从行动上规范学生的行为。
二、以活动为载体生成校本课程,注重内隐文化的熏陶
学校以传承将军精神为活动引导,注重内隐文化的熏陶。每年9月份,学校都会举行一年级新生学前培训会和新生家长会,由校长介绍学校的创办史、发展史,向家长发放“志在冲天”校本课本,让家长、学生一踏进学校就树立以校为荣的观念。每年9月6日,学校都会隆重开展杨仙逸将军诞辰纪念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传递爱国、爱校、爱家信息等。
教育就是撬动学生兴奋点,激发其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成长的过程。学校通过层层教育,激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成才内驱力,使“他律”走向“自律”,从德性“内生”到德行“外化”。这一激励的评价深受全校学生欢迎,使育人落在实处,也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学校制定了《杨仙逸小学文明之星申报细则》、建立将军勋章申报机制。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获得了“底气校长表扬信”、“灵气校长表扬信”、“大气校长表扬信”,都可以向学校申报最高荣誉——“将军勋章”。这一机制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仙小学子。一个获奖的学生说:“作为仙小学子,能获得‘将军勋章’,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每天经过将军铜像,凝望着将军深邃而坚定的目光时,我深感责任重大,信心倍增,将军‘志在冲天’的精神永远是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的动力源泉。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像杨仙逸将军那样,胸怀报国志向,满腹诗书韬略,勇于探索真理,具备做人的大气、文化的底气、独特的灵气。今天我以仙小为光荣,明天仙小以我为骄傲。”
三、编写独有的校本课程,浸润学生心灵
学校还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将杨仙逸将军精神写入校本教材,感染、鼓舞学生,使杨仙逸精神在杨仙逸小学代代相传。学生将将军事迹自主编写成校本课程《志在冲天》,还有以学校师生、家长为素材的校本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篇),以家长义工队为事例的校本课程——《最温暖的遇见》。
这些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杨仙逸将军的生平,树立学习榜样;学生了解学校名字的来历,增强自豪感;学生读杨仙逸将军的故事,踏着伟人的足迹前进……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牢记杨仙逸将军“志在冲天”的精神,明确学习目的。
编写校本课程《志在冲天》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编写班级的班主任梁老师曾向我们娓娓道来:当时接手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没有集体观念,冷漠、贪玩,最初是通过义卖活动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其间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有一个学生,辛辛苦苦攒了很长时间的废弃塑料瓶,可是当他把这些瓶子卖出去的时候才发现,只卖了2.5元,学生哭了!他说:“2.5元还不够他买一个明治雪糕,想不到赚钱会那么的辛苦。”梁老师趁机讲述了杨仙逸将军的故事,让全班同学学习将军精神,从小事做起,帮助有困难的人。学生面临毕业,班主任提议送给学校一份礼物,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挖掘杨仙逸将军精神,编写一本校本课程——《志在冲天》送给学校。可关于杨仙逸将军的事迹记载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很少;同时,学生正面临毕业考试,学习比较紧张。班主任再次咨询学生意见,他们竟然异口同声表示要全员参与,家长们听闻也深受感动。于是,他们抽空到杨仙逸将军故居拍照、采写,到广州等地了解、调查,最终编辑出版了校本课程——《志在冲天》。该书成为以后每一届入读杨仙逸小学学生的爱校教育读本。学生们说:编写校本课程——《志在冲天》,除了了解杨仙逸将军的家庭状况,了解他对革命的贡献,激发一种热爱将军的情怀以外,更重要的是领悟了将军志在冲天的斗志,凡事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校本课程是动态的、内隐的,也是学生最熟悉、亲近的内容,寻找学校独有的资源,能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EB/OL]. [2016-02-10]. [http://sifaku.com/falvfagui/1/ za1pwd9ezz36.html.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EB/OL]. [2016-02-10]. http://graduate.cqnu.edu.cn/students/ 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1&id=mn
[3] 中宣部 教育部. 关于印发《〈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edu.cn/nj06_29_8940/20091127/t20091127_425643.shtml.
[4] 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2-10]. http://edu.sina.com.cn/l/2015-07-30/1026262007.shtml.
[5] 霍益萍. 高中:基础+选择[N]. 中国教育报,2012-03-09(6).
[6] 王俊华.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建设及启示[J]. 上海社会主义学报,2011(2):59-60.
[7] 王学风. 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86.
[8]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 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EB/OL]. [2016-02-10]. http://www.moe.gov.sg/.
[9]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号[2014]3号)[EB/OL]. [2016-02-10]. http://www.gov.cn/xinwen/ 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10] 万平.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在“思修”课教学中的扬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65-67.
[11]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号[2014]3号)[EB/OL]. [2016-02-10]. http://www.gov.cn/xinwen/ 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12] 刘绍宗. 中国人空军之父——广东人杨仙逸[J]. 红广角,2012 (9):51-52.
(责任编辑 于小艳)
·教育基本理论·
Building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s and Textbook Systems in Educational system
JIA Xuebin & HU Min & ZHAO Haifeng & ZHA Yuyao & CHEN Dingkun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the debate and reform about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re continuous. We made a series achievements in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not only the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becomes more perfect, but also textbook is more diversified.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s unsatisfied. One reason is the paradox between the first pla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peripheral status in practice. To be out of it,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lower posture”, the content should be arranged through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relate the life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 should be unified with students’ moral cognition.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n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systems in educational system, it need to us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lead them.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ough we gained some experience on assimilat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still lacks connection. Thes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lack of cohesion textbooks, teaching distinguish fuzzy and poor learning outcomes, which make us lack of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i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hierarchy of content integration, distinct teaching methods,and soc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effective connec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s and textbook system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简介:陈定坤,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广东中山,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