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2016-03-02邹慧黄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4048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物质价值精神

邹慧,黄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4048)



需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邹慧1,黄河2
(1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摘 要]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主导力。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大学生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自我价值需求与社会价值需求。需求是人的内在属性,是人的行为的原始驱动力,需求理想与现实满足之间的矛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激发大学生将低级需求转化为高级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多元化需求需求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08

“需求”一词最早起源于经济学领域,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不仅是人作为社会主体感到缺乏某个对象而想要获得这个对象的一种心理状态,更深层面上它更侧重于具备满足一定需要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的角度给需要下了定义:“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1]需求性是人的内在本质特性,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规定。将需求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主导力

比较著名的需求理论有马克思的人的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阿尔德弗的人本主义需求理论、麦克莱伦的激励需求理论,还有与需求理论相关的一些管理心理学理论,如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们对生理和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所提出要求的主观反映[3]。可见,人的一切行动都建立在一定的需求存在的基础上,人的需求体现着人的内在属性。马克思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存、享受、发展等三个层次的需求,其中生存需求是基本,发展需求是人需求的最高层次。生存需求是人为了生存下去而对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和劳动实践的需要;享受需求是指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的各种非生存活动,特别指对于精神生活的满足;发展需求是人的终极需求,最终指向为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全面发展的个人和整个人类群体。马克思将全面发展的个人概括为“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充分发展,观念、意识全面完善,同社会诸种关系和谐一致,以及个人支配客观世界的手段、方式日益完善的整体性发展的人”[4]。他认为这三种需求可同时并存,但有轻重缓急之分。哪种需求占领上风与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和意识形态发展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社会化程度高、意识形态发展水平超前的人,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占主导地位;而社会化程度较低、意识形态发展水平较缓慢的人,生存需求和一定的享受需求更为迫切。马克思认为,人的需求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具有持续向前的趋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高级和更高级的需求将会接踵而来。需求不断产生,就会有不断想要满足需求的意愿、欲望和行为,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是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得到学界公认的需求理论之一。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包括生理层、安全层、爱和归属层、尊重层和自我实现层。五个层级呈现金字塔结构,生理和安全层处于金字塔的底端,属于低级需要;爱和归属层、尊重层比较靠顶,而自我实现层处于最顶端,他们属于高级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当低层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出现并快速取而代之,高层次的需求更具挑战性,与低层次的需求相比更具有广泛的意义。阿尔德弗的人本主义需求理论认为,人类有三大核心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无论哪一种需求理论,都体现了一个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可以说需求是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的逻辑起点,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内在动力。满足需求的心理过程反射出人的本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属人的特性。它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中,是增强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动性、群体协作性、政治自觉性和推动实践活动由主观形态向现实形态转化,增强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5]。将需求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了个人对于自我社会化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个人主体精神建构的需求。人是自然人,本能上具有生存的物质基本需要;人是社会人,根本上具有协调社会关系、追求思想、精神、目标、理想的需要;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一刻也离不开政治而生活,自我价值实现和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顺应人们对物质生产关系、精神思想关系和主体能动关系的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大学生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中的一员,毫无疑问他们也具有与一般人同样的需求,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身份,还具有特殊的需求。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动源。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的需求实际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形成大学生人人想要成长成才的积极氛围,用需求机制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层级分析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思想转化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他们对于自我成长的需要意识越来越强烈和迫切,他们普遍认同自己的身份和历史使命,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顺应时代潮流。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大学生具有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而不同的需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主导力,持续地为其提供发展的动力,唤醒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借鉴不同的需求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将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马克思始终将他的物质观与人的主体性相关联,任何脱离人性的物质及与物质相关的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6]。因此,物质需求是大学生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前提需求。大学生的物质需求是指大学生为了保持生命体的延续和实现个人的发展而对于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它是大学生参与一切活动的基点,是个体行为动力的源泉。人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体,缺少哪一种都无法称其为一个完整的人。人的精神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人类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马克思认为,人的精神需要是人发展和施展自己才能和享用文化成果的需要。人之所以有精神需要是因为人必须通过实践感觉和精神感觉来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精神需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7]。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是指大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欲望和追求,包括知识需求、理想信念需求、成才发展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等,体现了大学生对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态势。从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系来看,精神需求以物质需求的满足为基础,大学生只有在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将这种较低级的生存需求转化为更高级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启动大学生的求知、成才和社会化的主体意愿,自觉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是从需求对象的范围来考量的。大学生的个性需求是指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意愿,而大学生的共性需求是指整个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的需求意愿。个性需求具有个性与特殊性,共性需求具有共性与普遍性。个性需求表现为不同个体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强烈程度的差异性,如有些大学生将知识需求作为自我的主导需求,而有些大学生更迫切地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需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把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和成长成才需求放在首位,而积极追求入党的学生更加关注提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综合素质。大一的新生对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培养独立个性的意愿更加强烈,大四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较之其他年级明显上升。大学生的共性需求寓于个性需求中存在,个性需求又受到共性需求的制约,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将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强行分离的做法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每个大学生不仅具有个性需求,同时必然拥有共同需求,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同时并存于一人之上。共性需求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学生身上具有差异性。比如,一个大学生既具有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本需求和求知成才的精神需求,这是需求的普遍性,但与此同时,当这个学生作为一个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时,她可能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更为迫切。“来自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和独生子女,人际关系需求和情绪调适需求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折射出这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8]。

第三,自我价值需求与社会价值需求。价值与需求是具有同构性的两个概念,价值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客体具有某种属性且这种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9]。可见客体的价值体现是由主体对客体的需求意愿为前提的。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社会价值是指处于价值客体地位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意义关系;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客体自我对自我主体的意义”[10]。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需求是指大学生对于满足自我需要、创造有意义的生活的自觉反映;大学生的社会价值需求是指大学生对于作为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对社会赋予责任和贡献的自觉反映。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11]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绝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责任,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深信不疑,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希望,但由于受到西方多元社会思潮和腐朽观念的影响,有时他们将个人幸福和民族振兴二者的联系人为断开了,更加注重满足自我价值的需求,而忽视社会价值需求的实现,这将无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大学生只有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最终实现整个民族的复兴。

三、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现实需求与需求满足之间永远存在着差距和矛盾,这归因于满足需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向前滚动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2]。这个基本矛盾衍生出了人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此矛盾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需求矛盾,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意识之间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无法发挥教育的效用,受教育者也无法受用。解决此矛盾的唯一方法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

首先要积极发现并关注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恩格斯说:“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3]这种“愿望的动机”就是个人内在的一种驱动力,也就是人的需求。需求与行动之间存在一种张力,表现于一个人的外在行动离不开内在需求的指引,人的任何行动都来自于人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相应的需求意愿。需求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没有需求的人是不可能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需求的显现并不一定通过话语,它只是一种内心的欲望,具有隐蔽性。如果不具有发现的眼睛是无法主动去关注人的需求的。列宁说:“不愿意明白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同样,不愿意发现需求的人是不可能发现需求的,而需求不被发现将会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实效性。大学生具有的多元化需求,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积极发现并关注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作为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合理的,在需求体系中同样存在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消极需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支持和认同大学生的合理化需求,对于潜在的消极需求及时予以纠正和转化,引导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朝着适度、适宜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尊重大学生的合理化需求,激发大学生的高层次需求。需求具有层次性,任何高级需求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低级或基本需求满足的基础之上,但并不是低级或基本需求满足后必然产生更高级的需求,有不少需求就只仅仅停留在低级层面。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这不仅指需求本身的横向涉及面广,同时从纵向来看客观存在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求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发端于人更好地生存、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需要,因此,促进人自身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14]。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生存是基石,发展是归宿。假设人只停留在满足物质需求阶段,那人如何将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呢?关节点就在于社会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具有社会性,同理,人的需求也具有社会性。如果一个大学生只满足于物质需求的实现而忽略精神需求的持久力,只知足于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撇清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只在意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把实现个人理想作为人生导向而鼓励和放弃社会理想,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只能是一个不完全、不完整、“单向度”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不可能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完成第一步积极发现和关注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之后要秉持一种尊重的态度,致力于激发大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将他们的低级需求转化为高级需求。

要最后多路径满足大学生的合理化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满足合理化需求,持续激发大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发挥自我才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机融合的自觉意识,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心理认同,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心甘情愿、乐于接受、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的内在需求,建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手段。满足大学生的合理化需求,就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有差异的手段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高校可利用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来满足贫困学生的物质需求,帮助他们安心求知成才;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和价值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开展赋予个性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5],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满足学生价值实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6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3]郑永廷,曾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4]裴德海.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价值向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9(1).

[5]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6.

[8]金艾裙,李震.基于大学生需求现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06.

[10]马捷莎.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辨析[J].哲学动态,1993(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

[1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1.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5.

[14]张耀灿,曹清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

[15]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舆论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2).

(责任编辑:向欣)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033-05

[收稿日期]2015-10-22

[基金项目]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省级课题培育项目 (项目编号:2015B02)。

[作者简介]邹慧 (1984-),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黄河 (1982-),男,湖北天门人,岭南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Study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

ZOU Hui1,HUANG He2
(1The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0,China;2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different needs are the main force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diverse world determines diversified,multi-level and personalized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including material demand and spiritual demand,individual demand and common demand,self-value demand and social value demand.Demand is the inherent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s,and the original driving force to human behavior.Contradictions between ideal needs and realities requi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to pay attention to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 to stimulate college students transform lower demand into higher demand,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diverse demands;need satisfa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物质价值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