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为例

2016-03-02和艳芳

现代语文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上尉巴特勒侵略者

◎和艳芳

朗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为例

◎和艳芳

朗诵是声音对文字的再创作,我们应当重视朗诵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章情感,更能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本文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为例,讲述朗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是法国作家雨果对法国政府的控告书,文中赞美与谴责的情感异常强烈,是指导学生训练朗读技巧的典范文章。

一、深情导入,渲染氛围

教师配乐朗诵(配轻音乐《秘密》,多媒体播放圆明园3D复原图):昔日的皇家园林,是那样迷人。每一个清晨、黄昏和初秋的雨后,她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庄严。后宫神殿,黄金琉璃,珐琅脂粉,营造了这宏伟壮丽的亚洲奇观。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这是神奇迷离的梦幻之宫。

然而,这奇迹却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复原图,一览昔日皇家园林的气派。这座曾经那样美丽的园林,又发生了些什么呢?历史的法庭上,谁来为中华民族说一句公道话。然而,就在和北京相隔千山万水的多瑙河畔,作家雨果站了出来,写下了这封信。

二、朗诵指导,深悟情感

(一)赞美圆明园

在作者的心中,圆明园是怎样的,他对这件事又是怎样看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圆明园的部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生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很重要,是哪个词?

生1:奇迹。表达赞美之情。

师: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对重点词的重点表现。除了要注意重音之外,还要注重声音的拖长。(教师示范,并请学生试读)还有哪位同学找到了?

生2:“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这句作者用了“梦”这样的字眼,表达赞美之情。

师:为什么要用“梦”这样的字眼?

生2:赞美圆明园,像梦一样美丽。

师:作者有没有见过圆明园?

生2:没有。

师:但作者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多媒体展示这句话)可见,在作者心中圆明园是奇迹,是梦。引导学生用声音的拖长读出这种赞美之情。(生读)另外,这一整句话中,有很多排比,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生2:增强气势。

师:对于文中的排比,大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感觉整个皇家园林就近在眼前?“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这句话,我们应该快读,还是慢读?

生3:快读。

师:对,你来试着读一下。(生3读)注意最后一句,“施以脂粉”,“脂粉”二字要慢下了,为了好和后面的句子衔接。还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这也是排比,也要注意快读,但快中有慢。“一座座花园”读这个“一”的时候要慢下了,好像花园一座座呈现在眼前了。“一座座花园”(语速均匀),一座座花园”(“一”字语速慢),对比感觉一下。另外,像“梦”、“奇迹”这些字眼也要注意重音的把握。现在,请同学们放声自由读。

生4:最后一句话用“惊骇”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用了比喻,把圆明园比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师:很好,这两句话重音在哪里?

生4:惊骇、杰作、剪影。

师:“剪影”这个词,需不需要重读?“依稀可见”、“剪影”他们在句子中的哪个部分?

生:结尾。

师:诵读的时候对于每一句话的收尾也是有讲究的。有四种收法,急收、缓收、强收、弱收。急收,收音简短、干脆利落,显出果断迅速。缓收,收音舒缓、松驰,甚至延长,表现一种深厚隽永的情感。比如“让你感到象是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强收,收音时用力声大,坚定豪迈。如“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弱收,收音用力小些,平稳而安适。这里应该怎样收尾?

生:缓收。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

(二)讽刺侵略者

师:第三段作者用了“梦”、“惊骇”这些词表达了对圆明园极力赞美,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圆明园呢?巴特勒上尉只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让雨果发表观点,这是不是多余的呢?

生:不是多余的,圆明园这么美丽,但是却被侵略者洗劫了。

师:所以作者说圆明园有多美,其实就是在说,侵略者有多可恨。侵略者到底干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大火烧毁了这美丽的皇家园林,也烧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那么雨果是对这件事情是怎样看的?请大家默读5-8段,找出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生1:第一句话“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还有“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这两句中都有“强盗”这个词,表达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

师:所以我们朗读时要用重音突出,还有一个动词很重要。

生1:“闯”字。

师:闯,破门而入,强盗形象暴露无疑。我们在朗读时应当重音突出这两个词。那么两个重音在一起的时候,最好是用停顿把它断开来。(教师示范,随后学生朗读)

生2:“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劫掠”、“赃物”、“偷窃”、“窃贼”也可以揭露侵略者的强盗本质。

师:大家来看这句话,“大规模的劫掠”,是不是应当突出“大规模”中的“大”,应该使用声音的什么?

生2:延长。

师:从而突出劫掠的暴行,谴责侵略者。那么重音放在哪里?

生2:“偷窃”、“窃贼”。(学生试读)

生3:“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雨果先生是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的身份来谴责政府。

师: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作者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大爱精神,是不是在这句话中,能更加深刻领悟到?朗读时应当突出哪些词?

生3:人民、永远。(教师范读,随后请一位学生读)

生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用了反语,做了野蛮的事情,却说是文明人。这其实是讽刺。

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讽刺呢?要在语调上突出,语调有平调、升调、降调还有转调。我们读反语的时候,要注意使用转调,在“欧洲”、“文明”、“野蛮”这些词的朗读上,要用转调。(教师范读)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赛读,其他同学做点评。(两生读)

生1::第一位同学没有读出讽刺意味,第二位同学应该读得再慢些。

师:点评很到位,你来读一次。(生1读)

师:又多了份勇气。我们再齐读一次。(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地方用了反语?

生:“丰功伟绩”、“收货巨大”、“漂亮”。

师:朗读这些句子,要注意使用转调。

三、再列实例,升华主题

师:雨果先生一字字,一句句,无不在揭露侵略者的暴行,表达讽刺和愤恨。本来巴特勒上尉是想干什么呢?他是想让雨果歌颂他呢,还是讽刺?

生:歌颂。

师:可雨果却认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奇迹,可两个强盗洗劫了它,奇迹已经消失了。他还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这样会不会得罪巴特勒上尉?

生:会。

师:雨果先生担不担心法国当局会对他进行迫害?

生1:不担心,因为如果担心就不会这样写了,这是政府的罪状书。

生2:我觉得有点担忧,但他为了历史真相,至个人安危于不顾。

生3:我觉得是国际主义精神,使得他写下了这篇充满赞美和讽刺的文字。

师:现在作者的形象在我们心中高大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大爱,国际主义的情怀,此刻应当更加深刻地领悟。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跟雨果先生一样,维护真相的勇敢之人。(多媒体播放本多胜一先生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本多胜一先生是日本第一位全面采访、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记者。他曾多次来中国采访调查中国被日军侵华施暴的受害者,写下《通向南京之路》、《中国之旅》、《在中国的日本军》《南京大屠杀与日本现在》等书,以翔实的资料把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展现出来,引导日本人深入反思南京大屠杀史实。

读者给他的信件很多,多数是赞扬,但有一部分读者对其进行辱骂和威胁,更有一些右翼威胁他和他的家人。他的家人不堪忍受,无奈搬家,他的孩子也被迫转学。“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你想过放弃吗?”有人问道。本多先生微微一笑:“他们越这样我越要继续!因为世界人民有权利知道历史的真相。”

师:看完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和雨果先生一样都很伟大,为了提示真相,付出了很多。

师:(配乐朗诵,音乐《only time》)一个是多瑙河畔的作家,一个是樱花国度的记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但他们同样不畏艰难,笔锋如刀,揭露真相,在真相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同学们,让我们对这两位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四、课后反思

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中以酣畅的笔法,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以及对侵略者的辛辣讽刺,情感强烈,可作为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典型文章。笔者以本课文为例,指导学生练习朗诵技巧,教师以深情朗诵导入以渲染氛围。以文章的两个部分“赞美圆明园”和“讽刺侵略者”中典型句子为例,从重音、语速、收音、延长、语调上对学生朗诵技巧予以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反语的朗读技巧,并掌握反语所表达的情感。采取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试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本文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

(和艳芳 重庆北碚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400715)

猜你喜欢

上尉巴特勒侵略者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休战期(短篇小说)
事不关己
特别的外宿
救人
吉米?巴特勒:从不抱怨的明星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
善良也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