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

2016-03-02任思洁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任思洁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微博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

任思洁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由于简单、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微博深得大学生喜爱,大学生群体也成了微博的主要用户群。在微博时代,媒介素养日益成为人们必备的一种素养。作为富有朝气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年轻大学生,其媒介素养水平既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在面对纷乱复杂的网络时不至于迷失的导航灯。

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

在现今信息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网络应用技术也层出不穷。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众多平台。在这样的形势下,受众不仅可以从多元的渠道满足自身对信息的诉求,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各种信息。其中,微博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及开放性成为受众获得信息和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便是使用微博的典型代表。如今,微博正在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并改变了他们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但微博带来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如何克服微博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媒介素养或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

1 媒介素养

1933年,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发表的《文化和环境:批判意思的培养》中,首次提到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当时,电影等大众娱乐文化盛行起来,媒介在利益的驱动下迎合大众的一些低级趣味,他们希望人们能批判地接受大众传媒和流行文化,同时,也呼吁传统的价值观,维护精英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们将探讨媒介素养的重心从以前的抵制大众文化放到了培养鉴别能力上。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国际媒体教育研讨会”,会上指出,人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与其一味谴责媒介的强大权力,不如接受媒介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这一事实,承认媒介作为文化要素的重要性。在本国与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欧美等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形成规模,媒介素养研究也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2 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

在信息社会,媒介素养已日益成为人们必备的一种素养。作为朝气蓬勃、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大学生,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既是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也是营造良好传播环境的基础。如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许多研究者针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做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在媒介素养中的缺失。

2.1网络媒介的利用和理解能力不足

根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男星和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对网络类别的判断除报纸外,关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类型的判断并不清楚,每项不及30%;在网络使用技术上,29.5%的大学生选择“了解”网络技术,“一般了解”的占多数,比例为63.4%,“不了解”的占7.0%,可见,对于在信息社会掌握网络技术这一必备的生存技巧上,大学生还有待提高[1]。另外,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动机上倾向于娱乐化,据清华大学对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有48.7%的大学生选择“娱乐休闲”的媒介信息,25.0%的大学生选择“寻求娱乐或刺激”,41.9%的大学生选择“获取生活实用信息”,37.7%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万象”,而只有33.9%“的大学生选择“学习知识”[2]。而缔元信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从用户微博行为和微博中发布的内容来看,在微博上抒发个人情绪、书写心情感受的微博占据大半江山(约75%),很多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的动机单一,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的时候没有较强的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

网络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之一,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工具,但许多大学生使用媒介时只为自身的消遣娱乐,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娱乐精神泛滥,造成一些人对现象的曲解、对文化的误读。大学生没有精力去思考网络中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没有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大学生没有理解到网络媒介的用处,造成自身行为上的一些偏失。

2.2信息解读、判断及思考能力不足

2014年7月上旬,四川地区迎来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导致多地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四川省多地受灾,多人伤亡,经济财产损失严重。网传四川此次暴雨成灾是因为年初李冰治水时埋下的“镇水神兽”被挖引发的。此类无稽之谈竟在微博上被相继转发,造成恐慌,以致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等多家网站撰文辟谣。这说明,网民在对信息的解读、判断和思考上存在问题,没有科学依据和实际证据的一些信息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传播开来,而这里面的推手不乏大学生,如2010年金庸的第二次“被去世”最早就是从大学生爱去的魔兽世界贴吧传出,最后借微博之力大肆扩散。

另一种情况则是,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但由于自身对社会情况了解有限,看问题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而大学生常常语带幽默,或戏谑,或自嘲,从而引起了同类人的共鸣。这种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恶搞,一些人利用微博,通过捏造谎言、爆料隐私、娱乐一切等手段博取眼球,满足自己的宣泄欲或被关注欲等[3]。其中,诗圣杜甫“躺着也中枪”,其在语文课本中的形象被广大网友各种颠覆,戏称“杜甫很忙”。笔者认为,这虽然是大学生个性和创意的体现,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和文化大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礼遇,对其形象的恶搞难免让人对杜甫产生误读,而这种解读方式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反映出大学生的一种不健康心理。

2.3媒介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不足

媒介道德,是指在媒介接触和使用活动中,对相关法律和规范的遵守[1]。大学生的媒介道德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相关媒介规范的认识,大众媒介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对公众和社会承担的一定义务和责任,传播者需要在现行的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其次是通过品德构建把外在规范内化的过程,即将强制性的条款和自身对道德规范的认知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的认识。最后是体现在个体良好的媒介行为中,即个人要在使用媒介进行传播时真正做到遵守道德规范。

3 结语

遵守媒介道德法规、具有法律意识也是在微博时代下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一个指标。大学生习惯在微博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建立认识,但微博世界鱼龙混杂,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很有可能受其不良影响而不自知,也因为缺乏对媒介道德规范和法律的认识,让自己的行为不受约束。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香港“艳照门”事件,相当多的大学生得知此事后纷纷上网搜索视频、下载照片……殊不知自己观看、互相传递照片已经违法,已经违反了相关网络管理条例。而据李安英等在其调查中发现,仅39.35%的大学生认为访问色情网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62.37%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不同意或说不清楚。调查还显示,50.49%的大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但还缺乏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没有进行自我约束,更没有用自身行为体现自己良好的媒介道德。

[1]张男星,王炳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

[2]覃川,王磊静,张嵩印,等.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07(4).

[3]由丹丹,康秀云.论大学生微博公共参与及引导[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任思洁(1989-),女,四川宜宾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