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数据可视化的运用进阶
2016-03-02鄢彭汉青
鄢彭汉青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央视新闻数据可视化的运用进阶
鄢彭汉青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以央视新闻《数字10年》《据说春运》《数说命运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数据可视化实践、运用进阶进行概述评价。在《数字10年》的系列报道中,央视新闻尝试了数据新闻生动的表现形式,但数据是作为主题的佐证使用,对数据的分析也较为简单。之后的《据说春运》和《数说命运共同体》系列报道,数字逐渐成为新闻的主题,数据的挖掘、计算与可视化呈现更加科学,新闻成为了全学科、多领域协同制作的产品。
电视新闻;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
1 《数字10年》——借助数据精确报道的成功尝试
2012年8月,央视新闻推出了《数字10年》系列报道,近60期节目中,围绕中国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具体数字,以可视化的表现手段展示十年来的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变化,节目特点归纳如下:
1.1用真实的数字证明成就,科学严谨有据
寓大主题于小数字中,《数字10年》关注的都是国计民生、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内容,如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平均预期寿命等。一组组对比的数字、一幅幅直观的图表,新闻主题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不同于采访解说可能给人带来的主观判断,数字的佐证将成就科学有据地展示出来。
1.2宏观层面的数字具体化、生活化表现
宏观经济数字专业而不易理解,于是节目将数字具体化、生活化。“十年过去了,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从9422万降到2688万,也就是说有6734万人脱了贫。”这样直接引用数字,大多数观众并不是很清晰其背后的具体意义,《数字十年》则用了以下的描述:“这一数字相当于两个加拿大的人口。”[1]这样的描述,使抽象的新闻更加具体,细节生动呈现,成就报道的效果可以更加凸显。
《数字十年》强调“用数据说话”,但数据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与佐证的作用,报道中的新闻价值点已经确定,文字性的新闻事实仍是最重要的,新闻生产流程依旧是过往传统的模式,仅对新闻事实进行了数据可视化操作,大数据挖掘新闻事实没有体现。所以《数字十年》依旧是数据可视化报道的一次初级尝试。
2 《据说春运》与《数说命运共同体》——真正的大数据新闻
在央视《晚间新闻》在2014年初播出的《据说春运》系列节目中,一位主持人生动地讲解着今年春节的迁徙最热路线、逆向迁徙现象,这位“数据观察员”依赖的正是百度迁徙地图,通过地图中的大数据来实时解读春运迁徙。这是电视新闻首次以网络大数据为支撑完成整篇新闻报道。
2015年国庆期间,央视多档新闻栏目推出“一带一路”系列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精美的制作与科学的分析,背后同样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表达。
与《数字10年》相比,《据说春运》与《数说命运共同体》具有以下符合大数据新闻的突出特点。
2.1由在新闻中寻找“数据”佐证转向由“数据”生成新闻
前期找选题,确定报道角度,设定论点,发现论据,这是《数字10年》的报道特征,数据以例证的作用出现在报道中。
但在《据说春运》中,“数据优于文字”的表达方式得到倡导,数据变成了贯穿整个节目的主线与新闻报道的对象。用局部数据证明的主观推测少了,大数据直接成为了主角,变成新闻中最必不可少的成分[2]。为了再现春运盛况,央视新闻联合百度,依靠其LBS提供的定位信息数据,通过两亿多部智能手机的移动情况画出了《中国人的迁徙地图》,信息数据就是新闻主题。
2.2数据经过挖掘、分析和深度加工,使可视化让认知更深入
很多数据源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定位等行为所留下的痕迹。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可以揭示关系与发展趋势,新闻可以呈现更博大的价值与意义。《数说命运共同体》共挖掘了超过1亿GB的数据,以此分析、计算、展示,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0多亿百姓之间的联系。
《数字10年》中也有大数据运用,但数据来源多为官方信息,并非新闻生产者通过互联网挖掘而来。后者时效性更强,经过统计学意义上的深度分析,关注到宏观与中观层面,具有深入的解释性与预测性。
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处理,再将分析结果用严谨、科学、生动的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新闻就像一件精密的产品,权威性、信服力得到提升。
2.3新闻事件的描述由微观回到宏观而不失生动
在大数据生产新闻的模式下,数据来源广泛,分析严密准确,新闻可以做到直述宏观而不失生动,《据说春运》中密集的迁徙曲线,震撼的数字讲解,就直接从宏观层面生动地诠释了春运现象。迁徙线路的亮度,箭头的指向清晰地告诉观众春运的实时情况,极大地补充了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
[1]郑小华.电视时政报道中的大数据运用:以央视《两会大数据》《据说两会》为例[J].东南传播,2014(12).
[2]徐琦,宋祺灵.国内电视媒体大数据新闻实践探析——以央视新闻为例[J].新闻界,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