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思考
2016-03-02陈林一
陈林一
(重庆一中语文组)
关于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思考
陈林一
(重庆一中语文组)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教育体系中,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学,对其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的形成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部分存在一些顽疾,作文语文教学工作者,理应重视这一部分内容,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语文教学;国学;现状;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现状
1.语文教学地位边缘化
在高考旗帜下,学生的学习趋向于功利主义,重视数理化,轻视语文学习。学生能留给语文的时间已经很少,而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教育又偏重于客观知识和技能,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如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德育被忽视,“真”“善”被抽离,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受到束缚,度量不大、品行不高,人生态度无所依归,理想无法建立,君子之风渐行渐远。纵观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师,无不拥有丰厚的国学积淀,如今“大师”级学者的缺乏,极大程度是因为国学教育的缺失。
曾在中小学进行了“国学”教育的问卷调查,在205份调查问卷中,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认为缺乏应有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竟多达138人;认为在中小学应设立“国学”教育专门课程的有165人,占百分之八十,认为中小学需要专门设立写字和书法课的有180人,占百分之八十八;而希望中小学“要由深入浅地学习中国文化知识”并认为“很有必要”的有170人,占问卷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三。可见,家长、学生、教师都认为当前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目前教育体系中没有国学的系统教育,它们被分解到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而这些学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古文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能触摸人心灵、最接近人灵魂,是离国学最近的学科,它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仅存诗歌和古文两个板块。而这仅存的两个板块的学习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当,其次是教学体系不完善,这里主要谈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在后面提及。
古文教学简单地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字、文章、文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仅停留在文字层面的教学,忽略对文章的分析,对文化的解读,使得内涵丰富的古文仅成了死的文字,而忽略了对当下人类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文化,这才是最美好的部分。
国学在小学、初中阶段仅停留在字词方面的教育,轻视思想的理解,重一篇一段的学习,缺少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应对策略
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乘着新课改的春风,我们可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两方面做一些事情。
1.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朱自清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得经过各种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这样一段经历:“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的数学能力很强。可是在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没有加强我数学方面的训练,而是请了丁则良先生来教我《孟子》。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受益良多。当我在生活中或是科学研究处于逆境的时候,总是可以从《孟子》中得到启发。”
国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生的启发都得到了明证,因此从思想上重视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抛弃其认为文言文只是死的文字的观点,让其看到文言文中的丰厚内涵对于我们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学会安身立命,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如何为自己的心构建一个家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构建成体系的古文教学
在这里笔者强调“体系”二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不是没有文言文,也不是量不足,更重要的缺失在于我们没有一个体系,没有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以贯之的体系化的文言文教学。这导致很多本该在小学阶段就接受学龄启蒙教育,如《千字文》《幼学琼林》,很多孩子要等到高中乃至大学才得以耳闻,而很多本应该在有了更多人生阅历之后再去品读的文章,如《庄子》,却在较早的阶段让孩子接触。教学顺序的错乱,导致出现了“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学化,大学却小学化”这样无法理解的局面,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体系。从小学就应该读简单易懂的句子、段落,在孩子的记忆黄金时期加强背诵;在初中阶段,加强基本字词、语法的学习;在高中重视篇章的理解,分学派理解其中闪耀的哲学精髓。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要加强国学教育,借助新课改的春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承担起传承文化的历史责任。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前行,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1]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
[2]蔡富清.朱自清选集(第二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