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尔及其《雪石堂诗草》考述
2016-03-02王璐
王璐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文学与文化研究]
王璐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刘尔是清初陕西人,著有诗集《雪石堂诗草》。通过对《雪石堂诗草》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综合考察,了解到刘尔一生虽未做官,但游历颇丰。《雪石堂诗草》共收刘尔各体诗歌224题489首,是刘尔各种生命体验的记录,亦承载着他与亲朋好友的厚谊深情。
关键词:刘尔;《雪石堂诗草》;“刻意摹杜”;性灵说
清刻本《(康熙)延绥镇志》卷六[1]3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雍正)陕西通志》卷七五[2]122、影印清杭州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三“《雪石堂诗草》无卷数”条[3]1660、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嘉庆)续修中部县志》卷三“人物”[4]18等典籍所载:刘尔,字敬又,一字雪石,或谓雪石为其号,中部(今陕西黄陵县)人,一说是宜君(今陕西宜君县)人。他自幼聪明绝顶,十岁即能写作诗文。博览群书,无所不读,而且过目即能记诵,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屡失利。晚年绝意进取,以诗文自娱。康熙十八年及二十年,被地方官员强行推举应试博学宏词,结果在后一次赴试途中就因发病而去世。这是其生前好友赵廷锡在为《雪石堂诗草》所作《序》文中的一种说法。然而其另一好友杨素蕴却在《雪石堂诗草序》中及地方志上都说是坚拒应试博学宏词。不知在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为真实一些。但不管怎么说,刘尔终生未博得一第,则属事实。在创作及著述上,他除诗文写作外,还曾应聘主持或参加过地方志的编撰工作,如《(康熙)陕西通志》《(康熙)延安府志》等。
2 《雪石堂诗草》版本考
据此部藏本所载三篇序文,知《雪石堂诗草》编辑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印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书前序文中的第一篇为手书上版,草体字,半页六行,行十二、十三、十四字不等,无界栏,四周双边,版心白口,单黑鱼尾,鱼尾上标一“序”字,鱼尾下标页数。第二篇亦为手书上版,行体字,半页七行,行十六、十七、十八字不等,其他同上,唯鱼尾上所标为一“叙”字。第三篇与正文则相同,为当时刻书常用的规范方体字,即世俗所谓宋体,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其他同上第一篇。唯正文版心所标字样略异,即鱼尾上题书名“雪石堂诗草”,鱼尾下依次标诗体“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七言绝”。案《(雍正)陕西通志》著录此集曰“四卷”,[2]122《四库全书总目》则著录此集曰“无卷数”。[3]1660而陕图所藏此本现分装两册,封面书签上的书名分别为“雪石堂诗集”,其下又分别有后人所书“卷之一二”“卷之三四”,乃手写体。这与书内正文均不合,当为后人在改装时随意题写的。又此本在“五言古”部分缺第九页,却在“五言律”部分有两个第九页,其中一页的版心标“五言古”字样,当为后人改装时所错置的。另外,正文“五言古”部分的前几首诗是后人抄补的,可见此本曾散乱而致有佚失之页。综观此种现象,足可判断今所见此本是经过重新装订的。又,此本虽无分卷之名,却有分卷之实,只是未标明卷几字样,而以诗体名称代替。书内各体诗歌的编排皆自为起讫,而每一体的首页第一行上端题“雪石堂诗草”,第二、第三行下方均署“沮水刘尔敬又父著”“玉华杨素蕴筠湄氏阅”。可见,这实际上是用诗体统领诗篇而形成独立单元以计卷,一体一卷。而此本所收诗歌有六体,也就可以视为六卷。
3 《雪石堂诗草》内容概观
在《雪石堂诗草》中可以看到,由于战乱,百姓们“几家闻哀号,数里分南北”[5]卷一;由于战乱,“挽饷使民饥,寄衣使民寒,丁夫半逃亡,存者使孤单,侯村三两家,哀死泪泛澜”[5]卷一;由于“西南多战伐,弓矢日相求”,使得“仕者不得隐,隐者不得休”[5]卷一;由于“江汉经三楚,烟尘暗百蛮”,使得“别来增岁月,乱后瘁容颜”。[5]卷三而面对这一切,刘尔常常会“随人问易爻”:“丧乱平何日”?[5]卷三他盼望着战争能早日结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戢干橐矢怀周武,世治由来不用兵”,[5]卷四“朝廷自是修文德,壮士谁教逞武韬”。[5]卷四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刘尔只希望“乾坤但得无争斗,愿作闲人卧草堂”。[5]卷四
如《西山杂咏》诸作,《西山》曰:“西山有佳景,山水半清幽。空庐蔽风雨,耕耘足田畴。不与城市接,澹然寡所求。龙湫深十丈,广可泛扁舟。或坐孤石上,或从钓者游。……山村无沽酒,酿赖秫黍收。熟即自斟酌,有客到便留。兴来随着棋,饭后始梳头。心闲万虑屏,出入恣风流。”[5]卷一又《次溜峪二首》曰:“老藤与石争,悬径使人惊。半面补云气,一溪喧水声。商山芝费采,谷口地须耕。何似为樵便,蹉跎适此生。”[5]卷三而《还山吟十八首》旨在表明自己“却聘还山”的决心,更是刘尔“考盘”之志的集中体现,如“蚤归收拾偕妻子,高卧渔舟作钓翁”,[5]卷四“藏拙甘辞文学聘,为农待举力田科”,[5]卷四等等。
当然,隐居山林的生活也有让人惆怅的时候。如《苦雨篇和三兄原韵》:“穷秋大雨连五日,比屋頺漏撑数木。汹涛巨浪蛟龙怒,穿窟没隙狐鼠哭。吾庐翻喜如舟舸,四顾水光波纹蹙。垣衣新长绿毵毵,云气踜蹭山之麓。”[5]卷二《秋雨三首》:“秋雨农家苦岁凶,高田淹没下田同。……邻杵久悬无榖继,官租未上已仓空。”[5]卷四也许仅仅是几场连绵的秋雨,就会让刘尔的生活变得十分窘迫。然而比起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对心灵的折磨,这种因自然原因而造成的肉体上的苦痛,还是更容易让人释怀的。
人生不惟难于自由,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亦是另一种无奈。于是刘尔怅然言道:“年华忽已改,谁能恃朱颜”,[5]卷一“人生苦局促……如彼木槿花,朝荣暮还凋”。[5]卷一“盛年难再岁虚过,来日不如去日多。”[5]卷四而在哭悼自己的至交好友时,这样对生命无常与短暂的慨叹又更为痛切。如《哭王惕若》诗中“流水逝不返,玄鸟去安归。升沉悲造化,茫茫谁可窥”“驹隙一何迟,蜉蝣一何长。木槿朝敷荣,人生何不常”。[5]卷一
赵廷锡为《雪石堂诗草》所作《序》云:“敬又之诗,逼真汉魏,直出三唐之上,久为词坛赤帜,有目者所共赏,亦不待余言之赞为赘。”[5]序张凤在《叙》中亦言:“夫吾舅学贯天人,才轶今古,凡遇事触景,有所寄兴,不假思索,援笔立就。……至诗之高古雅练,为有目者所共赏,当不谓余阿私所好也。”[5]序杨素蕴在《雪石堂诗草序》中云:“俾后之读敬又诗者,既知其诗之工,更知其人之穷而诗益工也。从其赋物寓言之内,得其忧时悯俗之情,敬又得以不死矣。”[5]序这其中多少有些溢美的成分,然而综观《雪石堂诗草》这部诗集,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笑有泪、重情重义的刘尔;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刘尔和朋友们的那份真挚情谊。
刘勰曾言“文质附乎性情”、“辨丽本于情性”,[7]212《雪石堂诗草》尽管在整个清诗史中并不算是上乘佳作,然而它记录了刘尔在生活里的真性情,承载了刘尔与朋友们的真感情,是明末及清“性灵”诗歌理论发展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与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康熙)延绥镇志[M].刻本.清康熙刻乾隆增补本.
[2](雍正)陕西通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续修中部县志[M].铅印本.1936.
[6]吴慰祖.四库采进书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7]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14(2016)03-0103-04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二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SG13001·集067)。
作者简介:王 璐(1987—),女,陕西西安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
Investigation of Liu Erju and His Xueshitang Poetry
WANG Lu
(School of Literatur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
Abstract:Liu Erju was born in Shaanxi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He had a collection of poems called Xueshitang Poetry.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n Xueshitang Poetry and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revealed that Liu Erju never worked as an official in his life,but he traveled around a lot of places.Xueshitang Poetry assembled 489 pieces of 224 kinds of poems by Liu Erju. This collection of poetry described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contained his profound love for his friends, relatives and family.
Key words:Liu Erju;Xueshitang Poetry;“deliberate imitation of Du Fu’s poem writing style”; ment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