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片叶子都应该不同
——语文教学要重视个性培养
2016-03-02欧阳朝敏
欧阳朝敏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一中)
每一片叶子都应该不同
——语文教学要重视个性培养
欧阳朝敏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一中)
在同样的阳光下,一树叶子没有一片相同;不同形色的叶子,抖开一树葱茏。“诗仙”李白正因为有个性,他的诗才会被后人奉为千古绝唱;著名画家“凡·高”正因为有个性,他的画作至今仍享誉世界;“乐圣”贝多芬正因为有个性,他的音乐才会让人陶醉其中。他们活出了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挑战的血性,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拥有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视角,超凡的见识,无论得失,无论宠辱,它都波澜不惊,一如既往。教师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铸造灵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极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培养。,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培养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它是一个丰富感情、锻炼意志、激发兴趣、树立信念的过程。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人才亦如此,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所以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设疑自解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挖掘课文主旨,捕捉课文提供的信息,理清作者的为文思路,教师只是在学生无力解惑时稍加点拨即可,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阅读主体,阅读感受自然不一样。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师生共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不让学生盲目服从自己。对宝玉和王熙凤的人物分析,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说明。特别是王熙凤的言行举止,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都会给予肯定,这样使他们在自悟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逐步形成学习个性。总之,没有个性的教育不是创新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教师个性魅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个性的培养固然重要,教师的个性魅力培养也不容小觑。语文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语文教师要像诗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把感情作为催化剂,活化语文课堂的始终,引导学生对人生际遇的审视,从而提高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情感的观察,从而感悟生命的多彩与无奈;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体会,从而认识生活的苦甜。以《赤壁赋》为例,教师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列出这个观点,让学生去体会。通过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歌写出了苏轼忠君报国之殷切,更写出了“忠不见用”后的哀怨。司马迁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苏轼的境遇和屈平相似,他的心态也和屈平相似。所以,这篇《赤壁赋》就是苏轼的《离骚》,是他借以发泄内心的牢骚。
其次,语文教师也应是“杂家”,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教师积累的学识修养,与教学工作、育人成果紧密相连。书卷飘香的时代,我们在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也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古今中外的知识都应该学习,我们应该走出小语文的局限,向大语文迈进,教师通过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小我的世界,培养好学上进的品格。
再次,语文教师应是有品味的“思想者”,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教师,能使教育达到激发学生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的目标。教师有思想,有个性,才有可能桃李满天下。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更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语文教育中的“个性培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当毕达哥加斯选择阳光而抛弃恺撒时,当庄周选择“掉尾于田间”而抛弃宫阙时,当张狂的阮籍长啸于山间、潇洒的嵇康轻抚《广陵散》、淡泊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时,两个重逾千斤的方块字浮出水面:个性。没有个性,怎么会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没有个性,怎么会有八大山人的“神符”?没有个性,怎么会有“扬州八怪”“吴中四士”?尤其在这个尊重人、注重人性的年代,我们更应该让个性张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是充满活力的、有个性的。
杨伶俐.素质培养过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