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数易其名,走向成熟

2016-03-02刘雅琴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乐歌体操音乐课

文 / 刘雅琴(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很少人知道,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极力提倡大有关系。

清代末年,随着国外文化的潮流冲进了封闭的国门,清政府也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音乐教育,但推行起来困难重重。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建议儿童在学堂里学习歌乐。梁启超认为诗歌和音乐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03年,规定音乐为学校的选修课程,当时叫“乐歌”。如此一来,学堂“乐歌”逐渐流行起来了,并为后来的民国时期音乐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国时期,教育部将小学的“唱歌”和中学及师范学校的“乐歌”定为必修课。

民国初年,将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和“体操”的教学合为一体。教育部明文规定了学堂里每周上240分钟的“唱歌”和“体操”课,约占总课时的6%。民国十一年,“唱歌”改称为“音乐”,“体操”改称为“体育”,这两门课正式分开。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正式规定了小学低年级每周应上音乐课120分钟,中、高年级每周上课90分钟。1936年,教育部又将音乐和体育合为一门课程,叫作“唱游”,并规定初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每周上唱游的课时分别为180分钟、90分钟、60分钟。这个规定直到1941年的小学课标再次修订后才被打破,新规定要求音乐课和体育课分离,各设独立课程。

我国上世纪20年代后的中学普遍开设音乐课程。30年代,教育部又将中年级、高年级每周规定的一节音乐课改为音乐课和美术课各上半节,规定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周上两节音乐课,而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每周各上一节。1934年,大量的中学音乐教科书出版了,包括《中学音乐教材》《音乐》等读物。同时期的音乐教科书和音乐教育专著的出版物多达150多种。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中学声乐教育是主流。李叔同、黄自、李锦晖等人对推动当时音乐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并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音乐教育中去。我国音乐教育在音乐社团和声乐师范教育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其中以上海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教师阵容最为强大,教学制度最为正规。它参照了欧洲等地的音乐学院设立学校制度,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

30年代,我国还刊行了一些音乐杂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刊《音乐教育》。上海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还出版了《乐艺》和《音乐杂志》两种学术性的音乐刊物。上海的《新夜报》也设立了《音乐周刊》,重点报道各种音乐活动。这都是当时音乐教育活跃的标志。

近现代中国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吸收、利用,对于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们了解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宝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教育水平。我国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不仅为国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来的音乐教育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乐歌体操音乐课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体操
思维体操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思维体操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头脑体操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