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前国内新闻APP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6-03-02张凯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客户端内容用户

张凯乐 李 日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目前国内新闻APP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张凯乐李日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26400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新闻APP近年呈现井喷之势,大数据算法加快了新闻APP内容的精准推送,自媒体的出现增加了新闻APP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新闻阅读方式更具多样化,新闻APP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选择。与此同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导致新闻APP市场竞争激烈,绝大多数的新闻APP只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是国内新闻APP市场自身存在困境。笔者总结了国内新闻APP存在的五大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

新闻APP;发展困境;对策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信息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以及移动终端的智能化、多样化,利用APP阅读新闻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行为,新闻APP正在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平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xzbg/)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新闻应用的用户规模已达到48165万,较2014年增长16%,网民使用率为77.7%。同时,该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显示,35.6%的网民会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庞大的用户规模使得新闻移动应用的比例只增不减。

一、国内新闻APP发展困境

国内新闻APP的发力从2013年开始显现,主要原因是新媒体的崛起和纸媒的逐渐衰落。纸媒的寒冬《从榆林晚报》、《生活新报》停刊,再到《华商报》员工讨薪就可见一斑。随后,中央和地方媒体纷纷谋求转型,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转型建设的首要平台。尽管新闻APP市场火热,但是很多现象已经表明,新闻APP正处在一种发展困境中。

(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移动应用比例的提升,应用生产商之间也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从新闻APP的数量来看,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搜索新闻后,相关APP多达1499个;而在百度移动应用里,搜索新闻后可得到567条结果。数目众多的新闻APP并非各个都有发展空间,绝大部分都处于“非死即生”的状态。

国内新闻APP通常可分为门户网站型、传统媒体型、技术型、专业型四类。由于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较早开始探索,所以它们在市场占有量上占有优势。清博大数据发布的《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http://xmtzs.baijia. baidu.com/article/320361)显示,目前全国主流的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数量多达231个,最为知名的也仅是澎湃、并读、封面、无界、九派这五个。技术型新闻APP中,由于今日头条率先抢滩登陆,使用大数据算法推送新闻,所以市场占有量较高。而以36氪为代表的垂直型新闻APP,由于针对的是特定用户群体,所以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

同时,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中国移动资讯市场研究报告》(http://www.iimedia.cn/40055.html)显示,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的活跃用户数位居前三,而传统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活跃用户数则惨不忍睹。

(二)产品缺乏创新

产品设计上的大同小异,使得市面上的新闻APP存在同质化的倾向。不同平台主体推出的新闻客户端,在内容、界面设计、操作流程、栏目设置等方面都存在高度相似之处。从界面设计来看,界面新闻采用的是将功能隐藏在侧边栏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流行,但对于新手用户来说上手较为困难。搜狐新闻则是将功能直接排列在客户端底部,一目了然,容易上手,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客户端都采用这种形式。目前,新闻APP基本都包含了字体调节、欢迎界面、夜间模式、头条推送、离线新闻、评论和分享功能,但这些标配功能已不能满足用户挑剔的需求。此外,内容的“同质化”导致了客户端卸载量大、用户后劲不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新闻原创性差,没有优质内容做支撑,只能在产品设计上相互借鉴。这就导致用户很难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APP,而是需要不断地尝鲜,不断地去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原创新闻内容。

(三)开发与推广成本高

首先,政府在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能够促进一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以拥有相似文化底蕴的文化大国韩国为例,1998年韩政府出台“文化立国”战略,随后又紧跟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韩国影视文化行业迸发活力。时至今日,韩国影视剧出口值屡获新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真正做到了“文化强国”、“文化立国”。其次,国家文化企业实力强大离不开有力的文化监管。如今很多文化企业存在偷税漏税、抄袭、恶意竞争等问题,影视文化行业需要政府对法律的完善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只有保证文化氛围的文明和谐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网络新闻市场的巨大经济效益让各平台都想分一杯羹,纷纷投入到新闻客户端的开发中,犹如经济学中的饺子原理,只知道疯狂投入却不懂得分工协作,完全独自承担开发成本。众所周知,新闻APP的开发与推广成本异常的高,即使财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在推出新闻APP时也需要十分谨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2011年推出的《The Daily》的新闻客户端,就因为订阅量未达到预期,入不敷出,最终退出市场。据统计,平均每个用户大概有6成左右的APP处于睡眠状态,而一个独立的APP开发成本在17000美元~27000美元,加上后期的维护、宣传成本,投入和回报很大程度上是不平衡的。以上游新闻为例,上游新闻在2016年2月初获得了6000万元的投资,其用于开发的资金也相当丰厚,但上游新闻发布至今也未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同时有媒体报道,上游新闻给员工制定了推广任务,如果未完成工作量,每差一个用户要罚款50元。可见,新闻APP的开发与推广并非易事。

(四)版权纠纷

随着大家版权意识的提高,版权问题近几年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新闻客户端来说,转载新闻极易触碰版权红线。由于聚合类APP或以AAC为内容的APP都是通过大数据算法全网搜索和抓取新闻的,所以部分内容没有经过原创方同意就直接转载。这就很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在当前自媒体盛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早在2012年,网易曾宣布腾讯新闻APP抄袭自己的整体布局等,认为腾讯新闻APP侵权。2014年6月,今日头条也因为涉嫌侵权被搜狐告上法庭。目前,新闻APP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新闻时效性与转载合理性的问题,如果考虑到版权的许可再转载,那么新闻很可能就失去了时效性,导致新闻变成旧闻,这也是新闻客户端在内容选择上的矛盾之处。

(五)盈利模式模糊

随着新闻客户端产品功能的日渐成熟,产品的商业效益已经成为产品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国内新闻APP普遍缺乏明确的商业盈利模式,基本都是依靠广告投放来获利,盈利点较为分散。2015年上线的并读新闻,通过读新闻就有钱赚的噱头吸引了大量用户,以此获得了巨额的广告收益,在半年的时间内下载量就超过4000万。然而,单纯依靠广告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收入远不及新闻采写成本,并且广告投放还不够精准。新闻客户端需要分析用户的阅读倾向,把不同种类的广告精准投放给适合的人群,还要注意广告的醒目程度与出现频率,否则投放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可以说,盈利问题将是各新闻客户端发展的拦路虎,未来可以借鉴国外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尝试付费阅读、互动广告、加入电商平台等方式。

二、解决对策

(一)以原创能力为核心,增强用户吸引力

新闻APP上的内容逐渐呈现出“短、浅、快”的特点,碎片化阅读方式在移动客户端中占据主流,深度阅读虽有市场,但用户规模总体较小。多数新闻APP均以“简短标题+醒目图片”的方式来吸引读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只有原创性强、内容质量高的新闻才能抓住受众。在新闻内容的制作上,应当组建专业的新闻制作团队,提升创意策划能力,形成短视频、图解新闻、H5专题等的强大制作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研究表明,用户在新闻APP上阅读时更倾向于利用零散时间,这一特征也驱使新闻APP的内容发生变化。现有的新闻APP普遍在用户体验上差距不大,能否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的优质内容。不仅如此,新闻原创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自媒体时代,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新闻进行评论或者分享,在网络空间中寻求身份认同,所以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应用功能的交互性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客户端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算法,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阅读习惯、心理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新闻内容,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对新闻内容的阅读疲劳。《大西洋月刊》旗下的新闻网站Quartz,于2016年2月11日推出了一款“对话式”新闻客户端,它的特点是用户不再需要阅读新闻,而是可以直接和新闻“聊天”,所有的新闻内容都将以短信的形式推送给用户,并且该客户端会将新闻先梳理成一个梗概推送给用户,用户选择感兴趣后才会把相关内容继续推送出去。虽然“对话式”新闻存在用户无法主动发掘内容等缺点,但其交互对话的形式大大增强了阅读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国内新闻APP提高社交化、个性化提供了思路。

(三)融合新技术,提升产品新鲜感

从技术发展来看,移动应用呈现出全媒体融合态势,文字、 动画、视频、声音、弹幕新闻等形式都能够在APP上得以实现。网易新闻是这方面的先驱者,网易新闻在2013年推出了“听新闻”栏目,用户可以直接收听该栏目下的娱乐、经济、股票等方面的新闻信息。搜狐新闻则率先实现了产品技术上的突破,第一个在客户端内整合了直播、分享、视听的功能,真正实现了“全媒体化”的平台功能。此外,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也加剧了这一趋势,AppleWatch、谷歌眼镜、VR(虚拟现实)设备等,都正在改变未来新闻阅读的方式。例如,腾讯新闻客户端联合天天快报,在70周年阅兵仪式和2016年的两会报道中,采用VR、视频和直播等多种技术,打造了立体式呈现和多元化视角报道的典范。目前已有部分新闻APP加入了VR功能,可以实现全景图片预览等,彻底改变了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感知模式,沉浸式代替了原先走马观花的浏览模式。

(四)借鉴国外新闻APP的发展经验

我国新闻客户端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有限,想要获得质的飞跃,就必须积极融合国外实践,不能闭门造车。例如,BBC新闻客户端早在2007年就提出名为“多媒体新闻编辑部”的概念,通过提供在线视频扩展盈利点,新闻来源不再单纯依靠专业的采编制作团队,而是在新闻客户端上开辟了用户通道,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上传自己拍摄的现场视频或图片,在用户和客户端之间形成互动的闭环。这种方式让普通民众变身新闻记者,专业团队则提供内容补充和架构支撑,改变了传统报业的信息生成模式。震惊世界的伦敦地铁爆炸事件发生后,普通民众通过用户通道向BBC提供了近千张图片,为其信息发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支持。可以看出,BBC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制作已与用户生成内容息息相关,新媒体和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相融合的方式值得国内客户端借鉴。

三、结语

目前,国内新闻APP竞争激烈,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用户增长策略成为主流。个性化、差异化成为各新闻APP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基本特征,但要最终赢得用户,还是得靠自身独特、权威的优质内容。新闻APP的发展要努力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结合新硬件、新技术,使新闻生产从文字新闻向视频新闻转变。还要借鉴国外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经验,发挥用户生产新闻的优势,扩大新闻内容来源,保证新闻内容的新鲜度,打造跨平台的多媒体新闻生产模式。

[1] 王宇超.国内媒体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3(9):10-12.

[2] 付聪.新闻阅读类App发展新模式探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4.

[3] 张玉洁.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形态与营销模式[D].广州:暨南大学,2014.

[4] 朱筱萱.中国传统媒体App发展状况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5] 高雪峰.论我国综合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D].吉林:吉林大学,2014.

[6] 梁智勇,郭紫薇,等.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J].新闻大学,2015(1):112-118.

[7] 房红颖.新闻APP的优势及发展策略[J].新闻传播,2015,9(17):17-18.

[8] 田智辉,赵璠,等.APP时代新闻信息生产的新特质[J].新闻与写作,2015(6):21-25.

G210.7

A

1674-8883(2016)17-0057-02

张凯乐(1991—),江苏苏州人,烟台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媒介运营。李日(1970—),山东龙口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新闻史。

猜你喜欢

客户端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