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新媒体对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现状

2016-03-02许亚锋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议题西藏建构

许亚锋

(西藏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主流新媒体对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现状

许亚锋

(西藏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利用新媒体开展国家 认同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藏大学生为例,探究主流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现状。研究发现:主流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定位存在偏差,没有真正起到思想引领与舆论导向的作用;主流新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可能对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新媒体;国家认同;西藏;大学生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开展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利用新媒体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联与互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认为,新媒体中的虚拟网络空间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从而容易导致“去国家化”现象,另外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和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给传统的国家认同建构方式带来了挑战。[1]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对创新国家认同形式、提高国家认同教育实效性而言也是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有助于提升信息时代的国家认同。

西藏高校的学生主体是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促进他们的国家认同建构一直以来都是西藏高校承担的重要育人目标。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调研西藏高校主流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分析新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建构效果,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新媒体增强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策略。

二、西藏高校主流新媒体应用现状

根据新媒体的账号主体,可以将西藏高校主流新媒体划分为中央级主流新媒体、自治区级主流新媒体、地市级主流新媒体以及校级主流新媒体四类。对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而言,普及程度较广的中央级新浪微博为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新华网,自治区级为西藏发布、西藏共青团、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西藏之声网,地市级为拉萨发布和平安拉萨,校级为西藏民族学院团委和西藏民大青年。普及程度较广的中央级微信号为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新华网,自治区级为西藏发布、西藏共青团、中国西藏网、今日西藏、西藏在线、西藏日报、西藏司法、西藏检察、平安西藏,地市级微信公众号暂无,校级为民大青年。

针对174名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央级主流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分别是28.2%和29.5%,关注率最高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都是人民日报(关注率分别为33.9%和35.1%);自治区级主流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分别是31.6%和34.0%,关注率最高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别是西藏发布(关注率36.2%)和平安西藏(关注率51.1%);地市级主流微博的关注率是32.2%,关注率最高的新浪微博是平安拉萨;校级主流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关注率分别是52.6%和55.2%,关注率最高的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别是西藏民族学院团委(关注率53.4%)和民大青年(关注率55.2%)。可见,不同级别的主流新媒体的关注率都较高,其中校级主流新媒体的关注率最高,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中的关注率都超过了50%。这一方面显示出新媒体与当代西藏大学生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校级主流新媒体在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建构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构方式:基于民大青年的案例分析

为了分析西藏高校主流新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现状,本文以上述调查中关注率最高的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6年1月1日~6月30日之间推送的372篇文章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文章的议题分布情况、信源分布情况、报道主体分布情况和报道调性。

(一)议题分布情况

根据民大青年推送的文章类型,将议题分成时政新闻、校园新闻、部门信息、党团活动、校园生活、政策解读、文学、娱乐休闲、学习经验、历史评述、人生杂谈、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13种类型。

议题分布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校园生活和校园新闻的文章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34.68%和24.46%,而与国家认同教育关联较大的民族团结(2.15%)、思想政治教育(1.88%)和党团活动(4.84%)类议题所占比例普遍不高。其中占比相对较高的党团活动议题以报道学校和二级学院组织开展的活动为主要呈现方式;民族团结议题集中于对“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期间所举行的升旗仪式、海报设计大赛、民族风情汇演等系列活动的报道;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则通过主题节庆日介绍、访谈等形式展开,如“漫说五一的由来”和“你知道3.28的由来吗?”两篇文章分别对五一国际劳动节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产生背景和经过进行了介绍,让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二)信源分布情况

信源是指文章的线索与来源。[2]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的主要信源是自采自评(45.70%),随后依次是二级学院(15.86%)、学校及直属机构(15.59%)、在校大学生(11.02%)、其他媒体(8.6%)、政府部门(1.61%)和教师(1.61%)。

具体到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信源分布情况,主要来自于民大青年编辑部对学校及直属机构、二级学院所开展活动的新闻报道,同时自采自评、教师、在校大学生也占据了一定比例。较为典型的是民大青年联合校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青春讲堂系列节目之《信仰的力量》,邀请了两名退休老党员与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老教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积极投身西藏教育事业来践行党员职责与使命的感人事迹,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浓厚的汉藏民族情谊,增强了大学生的国家使命感。

(三)报道主体分布情况

报道关注的主体分布情况显示,“其他”占据比例最高(29.84%),带包关注的是摄影、文学、历史事件等对象,随后依次是在校大学生(28.19%)、学校及直属机构(17.47%)、二级学院(9.68%)、民众(6.72%)、政府部门(2.96%)、民大青年编辑部(2.96%)、教师(1.88%)。

由于国家认同相关议题主要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呈现,因此其报道主体是以学校及直属机构、二级学院为主,介绍了上述机构和学院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认同开展系列活动的过程和情形。

(四)报道调性分布情况

报道调性分布情况显示,中性报道(50.54%)和积极报道(48.12%)占据绝大多数,消极报道仅占1.34%。其中,中性报道的主要议题是学校的通知公告、文学欣赏、娱乐休闲等,而大多数校园新闻、党团活动、民族团结类的议题都采用的是积极报道的方式,消极报道仅有5篇,包括“冒失的用兵——乾隆定大小金川”历史系列评述以及“魏则西之后,网络环境会更好吗?”网络事件评述。

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报道调性均为积极报道,针对党团活动大多采用“成功举办”“顺利举行”等字眼来描述,思想政治教育议题和民族团结议题的文章也都给予了正面积极评价。

四、建构效果:新媒体关注度与国家认同的相关分析

为了探究主流新媒体的关注度与国家认同间的关系,参考相关研究,[3,4]我们设计了由自我归类、私人集体自尊和情感依恋三个构念组成的国家认同量表,内部一致性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三个构念的Cronbach's alpha分别等于0.65、0.69和0.74,相关因子载荷均大于0.4)。不同类别的主流新媒体关注度与国家认同间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央级主流新媒体关注度与私人集体自尊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地市级主流新媒体关注度与自我归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变量之间并无显著性相关。

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主流新媒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甚至可能会对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私人集体自尊体现的是大学生对国家的内在评价,因此对中央级主流新媒体越加关注的西藏大学生,他们可能对国家的评价越低。类似的,自我归类代表的是认识到自己与本国其他人的相似性,因此西藏大学生对地市级主流新媒体越是关注,那么也就越可能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中国人之间的差异性。

五、利用新媒体增强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策略

通过对西藏高校主流新媒体的应用现状调研、主流新媒体对国家认同建构方式和建构效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主流新媒体对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的现状并不乐观。下面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优化策略:

(一)加大主流新媒体平台建设与推广力度

本次调研发现,虽然主流新媒体已经覆盖了从中央级到校级的各类平台,但是总的来看,主流新媒体平台的普及率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政府部门、传统媒体和高校都要重视并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利用新媒体积极发声、善于发声,不能人为地设置各种限制和准入条件,在保证舆论安全的同时传播社会正能量,为积极建构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提供舆论阵地。

(二)明确主流新媒体的定位

刘建明[5]在解析主流媒体的本质时提到,主流媒体的核心并不在于发行量和受众份额,而在于其对社会的思想影响力和对舆论方向的主导。因此,以西藏大学生为受众人群的主流新媒体的定位就应该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西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体意识、“真善美”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真正起到思想引领与舆论导向的作用。如果我们以此作为主流新媒体的定位,就会发现当前的主流新媒体在栏目设置、议题分布、报道方式、报道视角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都与主流新媒体的定位不清晰密切相关。

(三)完善主流新媒体运维机制

完善的运维机制是主流新媒体实现目标定位的重要保障,它包括运营主体、采编人员组成结构、不同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分工与协作、质量监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采编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议题分布和报道方式不当,如缺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采编队伍对于如何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焦点、如何采取少数民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报道等问题可能理解不深,本文中的案例分析中就发现了此类问题。另外,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主流新媒体平台体系有助于促进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建构。任何一个主流新媒体都不可能全面涉及大学生的所有关切,这就需要不同新媒体之间的科学分工和协作,如校级主流新媒体就应该立足学校,通过对校园新闻、校园生活、学校师生等相关新闻和事件的报道、解读与引导增强西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四)强化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报道

对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的案例分析发现其与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报道比例较低,且报道方式以官方提供的新闻稿为主,从西藏大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反映民族团结、国家认同的主题报道和文章较少,从而难以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影响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对此,主流新媒体应有意识地加强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策划与报道,直面敏感话题,积极回应西藏大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大学生和教师信源,从历史、文化、现实等多个视角培养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全面反映各民族师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筑中国梦的真实场景。

(五)平衡国家认同议题的报道调性

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占绝大多数,其中国家认同相关议题的报道调性均为积极报道,该结果一方面反映出主流新媒体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主流新媒体相对传统和刻板的传播方式。我们建议主流新媒体既要积极评价社会和校园中的积极事物,更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势力,从正反两个方面全面报道国家认同相关议题。

[1] 马升翼.网络社会背景下公民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宁夏党校学报,2015,17(1):78-81.

[2] 黄河,刘琳琳.论传统主流媒体对环境议题的建构——以《人民日报》2003年至2012年的环境报道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0):53-65.

[3] 许亚锋.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6(5):98-105.

[4]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67-69.

[5] 刘建明.解读主流媒体[J].新闻与写作,2004(04):3-5.

G206.3

A

1674-8883(2016)17-0011-02

本论文为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新媒体新技术对西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编号:sk2015-47);西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项目“西藏高校利用新媒体促进国家认同的现状研究”(编号:SZZ201604)的研究成果

许亚锋,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议题西藏建构
都是西藏的“错”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神奇瑰丽的西藏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