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
2016-03-02范志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明星小学
范志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明星小学)
略谈中国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
范志萍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明星小学)
讲了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从自然的形象、动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场景的形象四方面对部分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讲行研究。
钢琴作品;音乐形象;自然;动物
要想很好地理解音乐形象这一问题,本人认为首先得明白“形象”的含义。
一、音乐形象的概述
在美学研究中,“形象”与“抽象”是相对应的一组。形象是感性的,而抽象却是理性的。例如:贺绿汀是人,《牧童短笛》是音乐。在这句话中“贺绿汀”“牧童短笛”是个别,有具体形象可感知;贺绿汀可见,《牧童短笛》可听。而这句话中的“人”“音乐”两个词却是一般性的、抽象的。因此,本人认为,“形象”是个别存在的,是以感性的方式去接受的,“抽象”是一般存在的,是以理性的方式去接受的。
音乐形象的研究,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客观存在——声像
人们在欣赏一首作品时,声音的律动首先进入人们的脑海,它是客观存在的。
2.主观存在——听像、视像
当任何一个事物进入主观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依此形成感性反应。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当声音的律动进入听觉感官,那么就会直接产生听觉形象,因此音乐形象是听觉形象。有时欣赏的这首作品还能引起我们的联想、想象,就会产生视像,因此音乐是饱含感情的形象。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当律动呈现出来,声像在,那听象就必在。当欣赏标题性音乐时,因为描写的是具有很强造型性的作品,主要描写的内容一般具体,只要知道文字,就能引起我们视象的联想,即视像也存在了。然而非标题的音乐,视像就基本不存在了,德彪西曾说过的“音乐内容是文字无能为力的”就是非标题的音乐。
因此本人将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中国钢琴作品中标题音乐的音乐形象这一问题。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
中国钢琴作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
1.中国钢琴作品的探索阶段
(1)萌芽起步期(1910—1929)
由于外来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局面。1914年,由赵元任创作的音乐作品《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且在美国公开演出,预示了中国在键盘乐器创作上的启蒙。
(2)艺术创作雏形期(1930—1949)
这个时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30—1937)
这一阶段,许多音乐学者陆续来到中国,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的钢琴音乐人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以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牧童短笛》为标志的。
第二阶段(1937—1949)
这一阶段表现为救亡运动与艺术交织并密切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与作品有: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小曲》《还念》;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春之旅》等。
2.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阶段
(1)艺术创作繁荣期(1950—1966)
为了践行中国的艺术方针,作曲家采用传统器乐题目作为创作曲名称,更好地表现了人们的内心,并且采用外来乐器表现具有中华民族的特点和风格。这一时期,大量钢琴创作作品涌现,重要的作曲家与作品有:由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第一新疆舞曲》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先后在几个城市建立了专业的音乐学院,不断发展音乐钢琴教学,使得一批青年钢琴家脱颖而出。
(2)艺术创作改编期(1966—1976)
这一时期,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现了“为样板戏”唱腔写钢伴的问题,随后,便出现了当时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钢琴伴唱作品《红灯记》。这一时期,以储望华所创作的作品《二泉映月》为代表作品的多部优秀作品相继获得好评。
3.中国钢琴作品的多元化创作阶段(1977—1999)
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向多方面发展,中国钢琴创作作品出现了盛大的局面,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进入80年代以后,作品的特点大多是运用了新的创作手法,而且风格彰显着中华民族特色,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朝着这个方向在不断进步。
以上就是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钢琴艺术方面的发展,创作了近400余首的钢琴作品,涵盖了各种风格与体裁,在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三、音乐形象的类型
本人对1930年至1976年这四十多年中具有代表的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具体分析,大致可以分为自然景色形象作品、动物形象作品、人物形象作品、场景形象作品四类。
1.自然景色的“形象”
用音乐语言对自然景色形象进行“描绘”更能激发听者的联想,为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如:四季的风光、山河的壮丽、夕阳的美好等,它们都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王建中1972年所创作的作品《浏阳河》,以“流水”为动机,描绘了浏阳河蜿蜒、宽广的自然风光和波光粼粼、绵绵不断的景色。
2.动物的“形象”
说到动物的“形象”要属王建中所创作的钢琴改编作品《百鸟朝凤》。全曲共分五段,其中尤以第二段(29~133)小节——“林间嬉戏”最让人赞叹不已。在这段里,两次出现的布谷鸟的叫声是运用了非连音的形式来模仿布谷鸟的声音特征,把两只布谷鸟边飞边鸣、一唱一和的声音特征模拟得惟妙惟肖。
3.人物的“形象”
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很多时候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音乐形象同时存在的,通常也会有主次之分,有的作品是人物和景色构成了场景的背景,而有的作品是景色和场景突出人物。
例如,在贺绿汀所创作的作品《牧童短笛》中,通过景色和场景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描写——远山、近田、两个穿背心短裤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悠然地吹着竹笛,漫步在乡间。
4.场景的“形象”
描写场景的形象有很多作品。例如,丁善德所创作的作品《第一新疆舞曲》。作品描写了丰富多彩的新疆舞姿以及各种热烈的舞蹈场面,表现了西北边陲特有的鲜明、艳丽的音乐特色。
以上就是本人从自然的形象、动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场景的形象四方面对部分钢琴作品中音乐形象这一问题的浅显研究。中国钢琴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去探索、追求,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我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学习其精髓。
王歆之.二十世纪钢琴音乐概述[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 (S1).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