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五个着力点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2016-03-02魏陶然

现代语文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阿长山海经文体

○魏陶然

浅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五个着力点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

○魏陶然

近年来,教学内容的确定作为语文教学文本的重要研究内容备受关注。在最新版的课标中没有完整且系统的相关内容阐述的情况下,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试图寻找确定教学内容的新出路。面对这种现状,确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文章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写作背景、文体、学情、编者意图及教学文本本身内容相结合,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也就更加易于解决了。

教学文本 教学内容 文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改革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教学方法转向教学内容。这一重大的转变,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确定教学内容对于整个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各种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层出不穷,如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教学的关键点”,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比较还原分析法”,等等。不论是怎样确定教学内容,都会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了解教学文本的写作背景

在确定一篇教学文本的教学内容时,首先应该对作者当时创作的心境,经历的事情以及社会的大背景等相关的内容有一个深入了解,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这些看似无用的背景信息,对准确把握教学文本的主旨,了解写作意图是非常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可以借助已掌握的背景信息,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学活动,拉近作者创作时代和学生目前所处时代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学的展开。

面对《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忆人散文,学生应该先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因为写了声讨反动政府的文章,使他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巨大的精神压力,以致生病。在面临各种不安的“纷扰”时,鲁迅想从过往寻找些许“闲静”,他不禁回想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这样《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就诞生了。在这十篇文章中有五篇文章都或多或少提到了“阿长”这个人物,其中又以《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最为详细。从这些内容可以得知鲁迅先生当时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想从过去所经历的人和事中寻找一些力量,不仅可以排遣心中的不快,而且有助于他找到一些坚持战斗的精神动力。在了解这些背景内容之后,教学文本的主旨确定为表达了对“阿长”深深的怀念之情,就更加符合这些背景信息。

二、辨别教学文本的文体

在了解了教学文本的写作背景之后,教师接下来应该辨别文体。在面对不同文体的教学文本时,确定教学内容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文体作为一个确定教学文本内容的核心限制条件,应该充分将其利用。不论是何种文体的教学文本,它们都会有一些共同特点,即指有关语言学和文章学的一些知识,比如语言、写作手法、修辞、主旨、逻辑等方面的内容。在关注各类文体共性的同时,对每类文体的个性我们也应该掌握。因为确定教学内容不可能是从各类文体的共性入手,教学文本的个性对我们而言才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之所在。关于各类文体的个性特点,具体来说如下:散文往往都是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思想感情的,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入手;小说一般都围绕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内容展开,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应从这些方面着手;记叙文则是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我们围绕叙述内容入手来确定教学内容……

鲁迅先生的这篇《阿长与〈山海经〉》,一般都认为是忆人散文,即围绕主人公“阿长”和文章的情感出发点《三海经》展开,但是很多教学设计都是将分析“阿长”人物形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教学设计都忽视了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主线应该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不是人物形象。虽然,赖建玲认为,在文体功能的区隔上,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文体的重要功能,因此,古往今来的小说史上留下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是,鲁迅先生独特的“破体”之创造在于《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成功的首要之处,即鲁迅充分运用了其得心应手的小说笔法。[1]鲁迅也曾在《怎么写》中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秦弓认为,《朝花夕拾》可以说就是这一文体观的体现,从具体手法到整体结构都表现出高度的自由性。散文固然要有描叙的真实,思索的深人,文体的美丽,但感人往往还须借重于感情的力量。文体上有一点“破绽”无妨,感情上却来不得半点虚伪与做作。[2]可见,《阿长与〈山海经〉》的核心教学价值不在于“阿长”人物形象分析上,而在于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由此可见,确定教学内容时,辨别教学文本的文体是十分重要的。

三、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简单而言就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的一个中间地带,换句话说,就是指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一个有待发展的一个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最近发展区”与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书中的扉页语很相似,即“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在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在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是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3]由此可见,学情也是确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核心因素之一。

结合“最近发展区”这个因素,考虑《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应该着眼于那些学生通过教学能够获得的潜力,这样确定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阿长与〈山海经〉》文中有关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可以说是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找到的,至于情感关键词背后鲁迅先生所表达的对“阿长”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教师需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悟那份真挚的感情。因此,有效利用最近发展区,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又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熟知教材编者的意图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众所周知,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篇教学文本的定位也是不同的,同一教材在不同时期的定位也有所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略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这样容易使教学内容的确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学进行。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教材中如何定位这篇文本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这篇文章写的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么,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些内容是《阿长与〈山海经〉》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单元导读和课前导读,可以看到编者已明确地将其列入记叙文的行列。这样,确定教学内容时,就要因课本而变,不能用固有的散文思维确定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必须适时地结合编者意图来确定教学内容。

五、结合教学文本本身的内容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对教学内容有所拓展,但是因为对拓展的尺度把握不好,以致整个课堂都是围绕那些非教学文本本身的内容讲解,然而这样的课堂看似很有深度,很热闹,实则语文课早已脱离真正的课堂,变成了所谓的“政治课”“表演课”等非语文课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刻的认识且整体的把握,没有明确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没有学会确定教学内容的方法,误以为那些表面而又边缘化的内容就是教学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可见,围绕教学文本本身的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如何围绕教学文本本身内容展开确定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不能用之前固有的教学经验束缚思想,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文体、写作背景以及教材等方面,深入文本本身,将个人解读变为结合学情的教学解读,这样才有可能准确地确定出教学内容。

很多有关《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都是围绕文本本身的内容,实则都是远离教学文本内容的拓展。诸如有人将《阿长与〈山海经〉》的主题拓展有关“爱”的内容,表面看似很合理,因为文中也有很多关于阿长对小鲁迅的爱,将核心教学价值锁定为“爱”,似乎无可厚非。然后,在拓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之后的教学内容将“爱”升华,引导学生体会“爱”对于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围绕这些边缘化的内容大讲特讲,忽视教学文本本身所表达的对“阿长”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这样的教学设计诞生,就是因为没有联系文体、背景、教材以及最近发展区这些内容。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树立围绕文本本身内容展开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1]赖建玲,郑家建:《重读〈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9期。

[2]秦弓:《〈朝花夕拾〉解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1期。

[3]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个案分析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魏陶然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730070)

猜你喜欢

阿长山海经文体
高铁阿长过生日
阿长与沙县小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阿长买《山海经》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不等式